浅析产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浅析产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李茹

李茹

(四川省新津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四川新津611430)

【摘要】目的:探讨建立产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及方法,为产科护理效果评估、产科护理质量提高等方面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科住院孕产妇及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综合理论研究、临床调查、专家咨询、出院追踪、病历回顾等方法对指标系统框架进行拟定,并结合理论进行指标筛选及论证。结果:产科护理质量另加指标体系应设置为3级结构,1级指标设置3个,2级指标设置7个,3级指标设置为27个。结论:设置产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能够有助于促进产科护理质量的不断改进。

【关键词】产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5-0205-02

我国现阶段对于临床护理的质量评估多采用基础护理质量指标,缺乏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通常管理人员只能够通过实践经验以及主管印象等途径进行护理工作评价,导致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过于简单,护理质量不够稳定,因此,建立一个科学的专科护理质量评估体系显得尤其重要。而产科护理质量评估体系的发展与护理学发展的趋势是一致的,经历了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母婴为中心的护理原则变革过程,目前,产科护理质量已经被公认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母婴健康水平的标准之一。本次研究选取产科住院孕产妇及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以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理论为借鉴,查阅国内外有关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及产科护理文献,探讨产科护理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方案,从而为提高产科临床护理质量、促进产科护理质量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一般资料与构建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市综合性医院及妇产科专科医院各1所,分别将其3个病区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间住院分娩的产妇及新生儿作为为研究对象,入选病例中已经排除大月份引产、小月份流产、保胎治疗及合并其他内科疾病治疗病例。

1.2构建方法

1.2.1临床调查

依据产妇入院-胎心监护及产程观察-分娩过程-产后护理-出院预后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项目指标的设置,其内容包括:

(1)产前:入院检查及评估、胎心监护、产前健康指导及心理干预等;

(2)产中:产程观察及紧急处理、接生准备、分娩镇痛、助娩操作、饮食及能量补充指导、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等母婴并发症抢救、产中健康指导及心理干预等。

(3)产后:分娩记录、产后宫缩观察、产后出血预防、产后会阴切口预防、新生儿沐浴及皮肤护理、新生儿预防接种、产后康复锻炼指导、产后健康指导及心理干预等。

拟定项目通过通过病历整理、科室记录收集、病区抽样调查、人员季度考核等方式取得数据。

1.2.2专家咨询

向本市从事健康护理及产科护理管理的30名专家发放调查问卷,就所拟护理项目进行评估判断,并酌情加减修改。专家年龄分布为31~68岁,平均年龄42.8岁,从事护理工作平均年限为20年,从事护理管理工作平均年限为10.5年。

1.2.3指导理论及参考标准

(1)美国健康保健评鉴联合委员会(即JCAHO)质量保证模式。

(2)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试行草案)》、《军队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试行)》、《全国“百佳”医院评审标准》等,以及《妇产科护理学》等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使用Excel2001中文版对收集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及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专家权威性

专家权威程度决定因素包括:方案判断依据,以判断系数Ci表示;问题熟悉程度,以熟悉程度系数Cs表示[1]。本次研究依照体系架构原则,并充分参考借鉴质量管理理论,依据目前产科护理项目,设置包括要素质量指标、环节质量指标及终末质量指标在内的三层级别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分析统计专家对于护理质量及管理的熟悉程度、三层级别的熟悉程度,确定专家权威系数达到0.982,认定所咨询专家具有较高的权威性,结果可以采纳。

2.2咨询结果

2.2.1第一、二级指标

专家对于7项二级指标认可率均超过95%,认可率较高,其算术均值分布为3.3142-3.8947,均超过平均重要程度值2.5000,表明专家认为所设定的7项指标均为重要项,而7项指标变异系数分布为0.0913-0.1826之间,均低于0.2000,表明专家赋值波动较小,意见较为统一,详见表1

2.2.2第三级指标

专家对于27项三级指标认可率均超过82%,其算术均值分布为3.1297-3.9862,均超过平均重要程度值2.5000,表明专家认为所设定的27项指标均为重要项,而27项指标变异系数分布为0.0573-0.1983之间,均低于0.2000,表明专家赋值波动较小,意见较为统一,详见表2

3.讨论

3.1要素质量指标分析

本次研究中专家意见对于要素质量、环节质量及终末质量这3项一级指标的认可度较高,且意见较为统一,表明该指标设置合理。要素质量是护理质量评价应当具备的必要条件及资源要求,若忽略要素质量所发挥的作用,则每次护理质量检查的结果始终类似,问题将重复发生,无法彻底改善护理质量[2]。例如,将护理人员素质指标纳入评价体系,目的在于促使管理人员明确护理质量的提高,离不开人才的合理培养及科学运用,只有将护理质量标准与护理人员素质及数量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扭转产科护理内涵不多、质量停滞不前的局面。

3.2权重与终末质量指标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终末质量指标的权重系数达到0.5419,远远高于环节质量指标及要素质量指标,由此可见,产科护理质量应当提高对于孕产妇终末结果评价的重视程度。所谓终末质量,指的是患者愈后生活质量的衡量标准,能够综合反映出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其生理、心理及社会影响等多方面的变化[3],并由此实现对护理全过程以及诸多管理要素的全面检验。其意义在于,对于护理服务是否视为高质量,应当最终体现在患者受益上,若所期待得到的患者护理结果远远超出不期待的结果,则方可认定为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这一指标设置的意图在于确保评价内容真正以患者为本,而非传统的以管理为本,从而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此外,终末护理指标将深刻影响到产科护理的深化,由于终末护理质量反应的是护理效果在患者身上的体现,若终末质量评价不高,那么其他护理工作即便完成得再好,也无法实现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改善,因此,患者终末结果可视为护理质量评价的金标准之一。

综上所述,在日益激烈的医疗卫生系统竞争中,质量决定着医院的生死存亡,只有把握好质量关,体现护理工作价值,赢得患者拥戴,方能确保医院在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程,张晓舞.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在产科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2,5:57-58.

[2]崔晓燕.制定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探讨[J].基层医学,2009,13(21):645.

[3]兰秀秀,黄小红,李巧平.层次分析法在产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中的应用[J].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