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对促进运动性疲劳恢复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按摩对促进运动性疲劳恢复的研究

刘丽娟

刘丽娟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随着体育的发展进步以及在普通大众中的普及,参与运动的人数越来越多。在体育赛事中,高强度、高消耗的运动项目也成为观众聚焦的重点。上至高水平运动员,下至普通运动爱好者,人们对于运动的投入逐渐增多。因此,运动性疲劳也是每个人需要面临的问题,如何尽快消除运动性疲劳让身体恢复到最佳状态以参与下一阶段的训练与竞技是每个运动员以及运动爱好者所关心的重中之重。按摩是消除运动性疲劳最好的方法之一,但正确的手法以及作用时间才能起到消除疲劳的作用。本文将通过目前按摩对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机理,以及相关手法和按摩时间进行综述。

关键词:按摩;运动性疲劳;恢复

引言

对于从事运动的人来说,所面临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运动性疲劳。如果疲劳恢复不及时、不彻底,将会严重影响下一阶段的训练和比赛。长期的疲劳积累会导致软组织、软骨、甚至关节的损伤,缩短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因此如何快速消除运动性疲劳是目前体育界所面临的一大难题。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有很多,手法按摩是目前公认最好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之一。但是,只有运用正确的手法,合理的作用时间才能达到消除运动性疲劳的作用。

1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

之所以会造成运动性疲劳,是因为在训练过程中,肌肉分泌乳酸[1]。运动医学上将运动引起的肌肉疲劳分为两种:一种是运动后疼痛立即出现,但其消失得也快,这种叫做急性肌肉疲劳。另一种是在运动后几小时或一夜之后才出现,并伴有疲倦乏力,甚至会出现肌肉痉挛、僵硬等症状。这种肌肉疼痛消失得比较缓慢,常常3~4天甚至6~7天之后才能完全恢复[2],这种症状则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或运动后疲劳。我们常说的肌肉疲劳主要是指后一种,即延迟性肌肉疲劳。

2按摩消除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机理

2.1按摩对神经系统疲劳恢复

运动员在训练中,运动强度和运动量不断增大时,训练后疲劳恢复问题就非常重要,如果长时间疲劳累积就会引起运动疲劳[3]。推拿按摩可以增强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从而影响其它器官系统,使呼吸、循环等机能和物质代谢过程得到改善,继而增强肌肉组织的营养,促进新陈代谢,使乳酸迅速排除体外,从而达到恢复疲劳的目的[4]。运动员大强度训练后的疲劳多伴有中枢疲劳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记忆障碍,反应迟钝,睡眠不好等[5]。通过按摩以后,疲劳症状基本消失,这说明局部按摩能够改善脑功能以消除神经疲劳。

2.2按摩对心血管系统疲劳恢复

众多资料表明,按摩有降低血压、减慢心率、舒张血管等作用。《中医推拿学》中介绍[6],用拇指推“桥弓”穴(单程向下,不可两侧同时进行)可使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因为,“桥弓”穴位于颈动脉窦的部位,推拿此穴可引起神经冲动释放,传递到迷走神经,使心率减慢。同时冲动又抑制延髓网状结构内的缩血管中枢的运动,引起血管扩张,这一反射作用是血压下降。

2.3按摩对运动系统的疲劳恢复

按摩对机体疲劳的解除作用是较明显的,不论是运动员还是平常人疲劳后都愿意按摩放松。有资料表明[7],推拿按摩可以改善肌肉的营养代谢。肌组织可因运动过度而发生变性、坏死、结构紊乱等病理改变,推拿手法的直接或间接作用,可促进肌纤维的收缩和伸长,肌肉的活动又可促进血液、淋巴等体液的循环活动,从而改善了肌肉的营养状况,增强了肌肉的张力、弹力和耐受力[8]。但肌肉的主动运动,会消耗能量、消耗氧,产生乳酸等有害代谢物质,而使组织液变为酸性,可产生局部组织的酸中毒,出现酸胀疲劳,运用推拿手法可促使肌肉得到充分的氧及营养物质[9],并将组织液中的乳酸等有害代谢产物吸收或排出体外,从而消除肌肉的疲劳,提高肌肉的耐受力。

3手法及作用时间

对于大肌肉群的按摩,可采用掌根叠压法或肘滚法,作用时间为30分钟左右为宜,适合腰部及腿部等大肌群的放松。

对于小肌肉群或针对某条肌肉的按摩,可采用揉捏法或推法。作用时间为15分钟为宜,适合颈部,上肢的放松。

对于关节的按摩可采用抖法或搓法,作用时间为5分钟为宜,适合肩关节、腕关节等的放松。

按摩的同时患者要保持身体放松,这样才能使力道完全渗透到肌肉组织中。对于穴位的按摩要求取血准确,如合谷、内关穴的按压,按压5分钟为宜。

按摩者的力道要渗透到肌肉,不能只作用在表皮。同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力道由小到大。

在按摩的同时要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并随时询问患者的感受以调整手法或力道。

4难题

目前国内的按摩手法流派有很多,手法的力道和方式大相径庭。因此何种手法最适合运动性疲劳的恢复还有待探究和摸索。并且手法的选择也要因人而异,不同的患者,不同专项的运动员所适合的手法也会不同。据此选择不同的恰当地手法是今后的难题和目标。

5结论

按摩能够有效消除体内局部的乳酸堆积,并且能从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运动系统几个方面由内而外消除患者的疲劳,达到身心放松的效果;并且正确的按摩对人体没有副作用[10],健康、有效,是患者消除运动性疲劳治疗方式的首选。

参考文献:

[1]崔亚运,张良祥.高山滑雪运动员运动疲劳产生与恢复方法的选择研究[J].冰雪运动,2016,38(6):15-18.

[2]王文钊.田径训练中疲劳的原因及合理恢复[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4):18-18.

[3]邱明.推拿按摩对运动性疲劳恢复的作用机理[J].中外企业家,2013(16):223-225.

[4]张鹏,田惠林.推拿按摩消除运动疲劳的作用[J].才智,2014(24).

[5]户珊珊.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和消除手段[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4):19-20.

[6]陈楚杰,庞贤妹,潘华山,等.穴位按摩结合中药足浴消除运动疲劳效应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6):2412-2414.

[7]刘长江.浅析推拿按摩对运动疲劳恢复的作用[J].才智,2012(29):213.

[8]叶春山,汪乾春.运动性疲劳的有效恢复措施[J].当代体育科技,2014(27):15-15.

[9]汪光胜.运动性疲劳恢复的中医按摩探索[J].湖北体育科技,2008,27(3):270-271.

[10]王秋辰.运动性疲劳恢复方法分类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8):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