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文字健康宣教卡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图片+文字健康宣教卡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中的应用

谢海娟王世玲

谢海娟王世玲(广西钦州市灵山人民医院535400)

【摘要】目的图片+文字健康宣教卡在气管插管全麻醉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140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手术前发放图片+文字健康宣教卡并详细宣教,全麻恢复期行心理干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在麻醉恢复期主动合作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不合作,躁动,血压高、心率快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图片+文字健康宣教卡更有利气管插管全麻醉患者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

【关键词】图片文字健康宣教卡麻醉恢复期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3-0106-02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目前广泛地应用于各类手术,全麻恢复期有部分病人出现烦躁(躁动)不安,血压增高、心率加快、自行拔管。近年来,常规的护理方法已显不足,因此,对气管插管全麻恢复期护理方法更注重个性化和方法的多样化。将图片+文字健康宣教卡应用于气管插管全麻醉患者,目的是让患者在舒适中度过麻醉恢复期。为观察图片+文字健康宣教卡在气管插管全麻醉患者中应用的效果,于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对140例患者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试验护理,对比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经口气管插管全麻行手术后进入胸外ICU的患者140例,男73例、女67例;年龄16~72岁,平均48.5岁;两组病人全麻恢复期躁动、血压高、心率快、自行拔气管插管等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病例纳入标准①住院治疗:术前神志清醒配合,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成年患者;②同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无医疗纠纷;③无脑血管疾患,无精神病史;④选取符合上述条件的14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

2.2具体实施方法

2.2.1对照组

2.2.1.1术前戒烟、戒酒,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告诉手术名称、麻醉方法,术晨测量生命体征。

2.2.1.2病人进入ICU监护①观察胸廓运动,听诊两肺呼吸音。妥善固定气管插管。②连接多功能监护仪测心率、无创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严密观察心律和心率变化。③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患者面色、口唇、呼吸频率、深浅度。④观察意识:病人将要清醒时会躁动,采取安全措施,双上肢约束,防止自行拔管,清醒后拔气管插管。

2.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①设置图片+文字健康宣教卡相关内容:气管的解剖图(见图),气管的生理功能;气管插管定义、目的、方法、气管道管所到位置(见图),内固定方法(见图),可能出现的不适和解决方法,躁动可能出现的危险后果等;全身麻醉的优缺点,全麻恢复期可能出现的不适,配合方法,防止躁动的相关措施。②手术前一日发放图片+文字健康宣教卡并行详细宣教,使患者术前接受到全麻气管插管的信息。③全麻恢复期行心理干预:通过启发、转移、排解,使患者安静度过麻醉恢复期。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心跳、血氧饱和度、意识状态、瞳孔的变化,确保呼吸道通畅。患者麻醉初醒时,呼唤其名字,告诉其手术已经成功结束,现已进入麻醉恢复期,多次重复手术前告知的内容,帮助患者对手术前有关事情的记忆恢复,鼓励患者密切配合,争取早日拔管;交流时尽量做到言语温柔、和蔼,使患者感到亲切、熟悉。其他同对照组。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两组病人在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经采用X2检验,P<0.01,差异极显著(见表1)。

表1两组病人在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组别例数躁动血压高心率快自行拔管

对照组7032(45.71)18(25.71)20(28.57)3(4.29)

观察组702(2.86)3(4.29)2(2.86)0(0.00)

X2值33.4043.6544.3167.00

PP﹤0.01P﹤0.01P﹤0.01P﹤0.01

5讨论

5.1气管插管是保障病人呼吸道畅通、二氧化碳排泄的重要措施[1]。插管全麻与其他麻醉相比,对患者心理、生理状态的影响更为显著,可致使患者难以耐受而恐惧、躁动不安[2]。全麻药物停止使用后有部分患者出现从意识模糊、嗜睡到极度定向障碍及躁动不安等脑功能障碍[3],表现为烦躁不安、吐管、脱管、自行拔管,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严重者需要使用大量的药物,延长病人的麻醉恢复期。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插管全麻恢患者进行调查,发现躁动不安的主要原因是气管插管后语言交流障碍,护患沟通不全面,知识决乏,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上述几点都可至患者躁动,血压高,心率快,自行拔管。

5.2图片+文字健康宣教卡可降低躁动发生率,减少自行拔管,使循环更趋平稳,缩短全麻苏醒时间。

5.2.1患者有心理准备,恐惧程度减轻气管插管大多数是在患者无意识状态下进行,大脑中对气管插管没有记忆,麻醉初醒时没有心理准备,不易接受刺激感,烦躁不安,要求拔管或自行拔管等,同时伴有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在患者清醒时针对气管插管问题对患者进行图片+文字健康宣教,使其对气管插管可能引起不适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减轻苏醒期由于气管插管刺激引起的恐惧心理。

5.2.2为病人提供个性化护理麻醉清醒期是麻醉后重要的生理功能全面恢复的时期[4]。通过对麻醉恢复期患者的严密监护,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恢复期并发症[5]。应用图片+文字健康宣教卡,专人看护,通过劝导启发、同情支持、消除疑虑等交流方式帮助病人认识问题、改善心境、增强信心,达到减轻反应、解除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影响,提高耐痛阈和麻醉安全性。及时提供有关信息,而且能为病人提供个性化护理,使恢复期能在舒适中度过。

5.2.3可使患者获得心理支持,提高患者对气管插管的耐受性在气管插管前进行心理干预,向患者解释气管插管的重要性,通过护患交流让患者了解所患疾病的知识,气管插管的目的、作用,以提高其耐受气管插管的心理阈值。通过宣教和疏导调动患者自我控制能力,从而提高气管插管刺激引起的不良反应的耐受性。减少麻醉恢复期间恐惧、躁动,保持循环相对平稳,从而缩短病人麻醉恢复期时间。

参考文献

[1]孙佳.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护理进展[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1,28(2):142-143

[2]叶德琴,刘仁莲,谌昆.舒适护理干预在ICU术后患者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3):41.

[3]杭燕南,庄心良.当代麻醉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970.

[4]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2.

[5]李勤,戴琳峰.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围苏醒期并发症及护理现状,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54):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