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例蜂蛰伤患者救治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1

168例蜂蛰伤患者救治体会

向宝春

向宝春(四川省射洪县人民医院四川射洪629200)

【中图分类号】R595.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马蜂是一种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的飞行类昆虫,在遇到干扰时,会攻击人类,轻者仅使患者皮肤红肿、疼痛、瘀点或者坏死[1],夏秋季节是蜂蛰伤的高发时间,蜂蛰伤是一种生物性损伤,属于临床急症之一。由于蜂毒素成分复杂,主要含有蚁酸、神经毒和组胺。蜂蛰伤是蜂尾部毒刺蛰伤人体皮肤后注入毒素而引起的局部或全身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如不及时救治,可能出现生命危险。现将我院2010年9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68例蜂蛰伤患者救治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68例患者中男性87例,女性81例,年龄7-72岁,平均41.3岁,单蜂蛰伤134例,均局限于头面及四肢暴露部位;群蜂蛰伤34例,受伤部位为头面、颈部、四肢及肩背部,创面多者达上百处。入院时间最短为1小时,最长为30小时,平均6小时,救治无效死亡8例。

蜂蛰伤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轻重不一。其中过敏性休克16例,荨麻疹33例,伤处以红肿、疼痛、瘀点为主,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等症状,部分出现畏寒、发热、呕吐等,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

1.2治疗方法治疗措施包括局部清创,抗过敏、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碱化尿液,营养支持,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1.2.1处理蛰伤处,及时准确用药寻找、拔除毒刺,局部彻底清创[2]。

1.2.2全身治疗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等抗组胺药,静脉使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等糖皮质激素抗过敏,静脉使用葡萄糖酸钙等治疗。

1.2.3密切观察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3]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预防心律失常及肾功能衰竭的出现。

2结果168例患者经过吸氧、抗休克,抗过敏,对症支持、血液透析等治疗,8例患者因病情危重,年龄大,多器官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余160例症状逐渐改善,治愈出院。

3讨论马蜂又被称为“蚂蜂”、“胡蜂”或者“黄蜂”,属膜翅目胡蜂科[5],对人体的主要损害及致死原因有:毒素直接作用,神经毒素导致头晕、头痛,昏迷等,溶血毒素导致肾功衰等。过敏反应导致过敏性休克。既发性损害导致继发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蜂蛰伤抢救的关键是①充分的创面处理,确保严格清创。②对激素的使用和积极处理过敏性休克。③积极预防多脏器功能衰竭。④加强支持治疗。⑤积极治疗其他并发症。丁荣椿等[6]报道认为及时抗休克、抗过敏及支持对症治疗,预防和减少各种并发症是抢救治疗该病的关键。张祥文等[7]报道认为发生过敏者早期应用肾上腺素可以大大改善临床预后,综合治疗是减少器官功能衰竭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本组患者中,均采用了以上综合治疗手段,尤其是在病人出现器官功能症状时,及时予以人工肾血液透析治疗,保证了治疗效果,虽有8例病人因为病情危重,年龄大,多器官功能衰竭有透析禁忌症,经抢救无效死亡,但是对于蜂蛰伤采取综合治疗手段,可以保证治疗效果。

综上,对于蜂蛰伤后的患者,应及早予以抗休克,抗过敏治疗,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才能降低死亡率,及早进行器官功能保护,防止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

参考文献[1]夏继军.马蜂蜇伤的紧急处理[J].临床论坛,2012,33(11):076.[2]李助林,文小兰.马蜂蜇伤致过敏性休克1例的急救护理体会[J].湘南学院学报,2008,10(4):64-65.[3]艾力依明,李祖美等.黄蜂螫伤致过敏性休克15例抢救体会.中国保健,2010,18(3):91.[4]范从华,周丽霞.马蜂蜇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临床分析.中国医学创新,2009,6(29):26.[5]丁荣椿,易城辉,黄建灵.黄蜂蛰伤致过敏性休克11例临床救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7):163-164.[6]张祥文,徐双双等.一宗黄蜂蜇伤57例临床分析.中国血液净化,2011,10(7):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