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标识管理对预防非计划拔管的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管道标识管理对预防非计划拔管的效果探讨

颜琦

颜琦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目的探讨管道标识及固定等一列措施对预防非计划拔管的效果探讨.方法将2013年完成手术和已经发生的非计划拔管列数作为对照组,2014年作为实验组:从2014.1.1开始对术后留置管道患者均严格实施管道安全管理策略:规范管道护理标识、改良管道固定方法、强化护士风险管理意识、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结果2013年手术10900例,非计划性拔管发生3列,2014年手术13400发生非计划拔管0列,患者满意率显著优于实施前.结论对术后留置管道患者实施标识清楚,改良固定方法明显减少管道滑脱,增强了护士风险管理意识,也提高了患者对健康教育的知晓率和满意度.【关键词】管道标识;管理;非计划拔管【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981-01

在外科手术病人中术后需放置引流管的病人特别多,目的是用于引流渗出液、观察有无出血等.比如导尿管、各类引流管等,而管道护理正处于不断探索、更新与发展的过程中[1],因为实际临床应用过程中因为受到工作年限、实践经验及其它因素的限制,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导致非计划拔管等不良事件时有发生,影响了管道护理质量,从而影响病人恢复.为了有效地识别各种管道,正确地护理,确保患者利益不受损,我科持续改进管道管理,收到较好效果,现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3年在未严格实施标准化流程管道管理前,共完成手术10900例,发生非计划拔管和其他不良事件作为对照组.2014年1月1日开始严格实施管道标识等流程化管理后完成手术13400例,发生的非计划拔管列数作为实验组.1.2方法1.2.1服从全院统一管理规定,使用红色底色的护理部统一选择安全、耐用材料来标识血浆管(有管道提示作用),简洁醒目.1.2.2制定严格二人核查制度1.2.2.1手术结束后:洗手、巡_______回护士共同核查引流管名称、医生固定牢固程度、巡回洗手护士一人负责贴管道标识,另外一人则必须核查管道标识上信息是否正确如冲洗管、引流管、心包引流管、胸腔引流管等等,务必确保引流管原始标识正确.1.2.2.2医生、护士正确揭开手术布类,防止没有关注引流管的情况下猛力掀开治疗单造成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1.2.2.3手术布类揭开后,用胶布将管道固定于身体同侧,固定其引流袋或瓶,确保引流通畅,引流管活动长度尽可能足够,避免病人复苏烦躁期间意外拔管.

1.2.3每个手术间规范粘贴与做好交接.病人出手术间前,巡回护士再次固定好管道,检查管道上标识其名称、部位、作用及粘贴人,并做好与下一班交接.让每一位参与转运患者的工作人员都能注意管道,能做到仔细操作,确保管道畅通.1.2.4加强转运患者的细节培训,制定手术患者接送流程,尤其是对搬运有管道患者的规范.搬运患者前要做到一查、二看、三整理、四搬运,保持管道通畅在位标准化接车使用流程,这样可以再次检查管道情况.确保管道安全与患者安全.1.2.5定期加强对外巡回、协作工勤人员患者安全及术后管道标识,清理制定患者安全接送流程,尤其是对管道较多患者更应清理好后再送出手术室.2结果2013年未实施严格管道标识安全管理策略,手术10900例,非计划性拔管发生3列:1例妇科盆底引流管搬运病人时滑脱、1例为泌尿科病人麻醉复苏期间翻身导尿管滑脱、1例为安心脏临时起搏器患者,术后搬运过程中医护麻配合不妥导线拔出.2014年手术13400列,发生非计划拔管0列.3讨论3.1强化培训,转变观念,提升医护工素质对医生、护士及时分享院内外、科内外发生相关管道不良事件及相关规范管理知识的培训与考核;针对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工人,采取适合他们能接受的培训方法:加强对转运患者操作流程的培训,召开座谈会并要求人人发言,总结自己发现和发生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主动服务意识,规避因培训知识掌握不到位,主观意识不强,只机械转运患者,缺乏细心责任心等因素发生非计划拔管等不良事件发生.

3.2严格落实安全核查中的第三步核查,规范管道护理标识、改良管道固定方法是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表现,也是取得效果的根本.通过规范管道护理标识、改良管道固定方法,鼓励和启发护士:任何细小的发现、细微的改进都可能改进护理工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3.3醒目标识管理给人一种视觉上的警示,对医生、护士、工勤员等在转运有管道的手术患者时,能起到时刻提醒的作用,减少手术室内外工勤员因为口头交接而忽略管道问题,从而降低管道滑脱的因素,同时也使复苏室护士和病区护士注意到管道问题.3.4强化“边缘时间”的安全管理虽然在手术后,我们已经认识到关于管道的各种风险的存在,也采取了各项安全管理措施,但往往把目光或精力集中在手术间内的医疗护理操作以及与病房值班医务人员的交接上,往往容易忽略了对术前术后、麻醉复苏期间、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边缘时间”的安全.3.5手术患者交接环节多、院感要求严格,频繁搬运容易发生非计划拔管3.5.1班班交接中,相关人员缺少交接与沟通会忽略管道问题,导致管道的滑脱.3.5.2送手术后的患者到复苏室或由复苏室送至病房,由于消毒隔离的需要,我院规定,不同的区域有专车、专人负责转运.较大手术后患者往往插有多根引流管道.在手术室里、外手术推车对接,或将推车上的病员移到病床时,人们往往忽略了患者身上携带的各种导管,由于转移时引流管未及时随患者移动,容易造成管道的脱管和意外伤害,如牵拉导尿管会损伤尿道黏膜,或引流袋与导尿管分离.安全管理就是预知人类在活动中存在或潜在的危险,为消除这些危险所采取的各种手段、方法、行为的管理措施总称[2].

3.6重视“疲劳驾驶”危害,弹性排班,合理安排人员由于每天的手术量大,工作人员极易产生疲劳感.仅靠强调责任心而不采取有效的方法,差错事故仍有可能在手术过程中产生[3].

4结论对术后留置管道患者实施标识清楚,改良固定方法可有效降低非计划拔管及管道相关不良事件.增强了护士风险管理意识,也提高了患者对健康教育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1]郁新,许超丽,李谨,王静波,周莉萍.管道护理中安全管理策略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4.10;2363—2364.[2]王凯红.加强手术室安全管理防止事故[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8):661.[3]彭金木,戴红霞,李翠娟.加强手术病人安全防护的实施方法[J].护理管理杂志,2004,4(1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