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规划”管理要求的配电网规划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基于“大规划”管理要求的配电网规划探讨

郝杰1李胜利2金发3

(1,3.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铜陵市义安区供电公司安徽铜陵244100;2.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铜陵供电公司安徽铜陵244000)

摘要:根据“大规划”管理统一要求,为加快构建公司现代配电网,解决配电网发展相对薄弱问题,提高配电网规划质量和精益化管理水平,使区域配电网具有充分的供电能力,能满足各类用电负荷增长的需求,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居民的优质用电。有效增强配电网网架结构,提升电网布局,保障中压配电网与市政建设改造和大电网输电系统协调发展。

关键词:“大规划”管理配电网规划管理组织机构

一、工作简述

(一)配电网规划工作的内容

配电网主要根据《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分析我县配电网的现状布局和负荷分布情况;依据《配电网典型供电模式》要求,结合我县经济发展以及功能分区的发展定位,对我县电网进行合理分区;对用电量和最大负荷进行预测;确定规划各期的目标机电网结构原则;进行用电量和电力平衡,提出对电源点的建设要求,确定110kV和35kV电压等级变电站的布置和容量;对配电网结构进行整体规划,确定分年度建设的各项工程项目,确定无功补偿容量及布局;估算各规划期间需要的投资、主要设备的规划和数量;估算各规划期末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绘制电网现状图及规划地理接线图。

(二)专业管理的范围

依据《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规划内容深度规定》,严格按照规划报告大纲规定的相关内容开展研究分析,确保规划方案适应电网发展需要,深度满足综合计划编制要求,实现规划指导计划。配电网规划总报告涵盖城农网口径、一二次相关专业,可细分为城网规划、农网规划、配电自动化规划、配电通信网规划。配电网规划管理的范围为区域内35kV及以下各级配电网,并延伸至110kV电网,包括农网升级改造规划。

(三)电网发展对专业管理的要求

1)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通过开展配电网规划,超前计划,提前谋划,积极与地方政府联系,掌握经济发展方向,为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电力供应的大框架。2)满足新增负荷发展需求,结合负荷发展情况,提升110kV变电站低压侧容量利用率,实施10kV配出工程,同时结合新建110kV、35kV变电站建设实施配出工程,使电网运行在经济合理水平。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项目安排,提高电网适应性。结合规划负荷的发展情况,及时的调整变电站的投运时间,使电网能更好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3)优化网架结构,形成目标网架,通过进一步的项目安排,使我县电网更加坚强,适应性更强,供电可靠性更好。通过电网项目的实施,最终形成目标网架。

二、配电网规划工作主要做法

(一)配电网规划工作方案

根据省市公司下发的关于开展配电网滚动规划工作的通知,制订公司配电网规划工作方案,成立公司配电网规划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由公司经理任组长,分管生产和经营的副经理任副组长,公司发展部、运维检修部、乡镇电管部、调控中心、财务资产部、营销部主任任成员,负责公司配电网滚动规划工作的组织领导;负责公司配电网滚动规划工作的重大问题决策;负责公司配电网滚动规划的重要阶段性成果审定。工作小组组长由分管生产工作的副经理担任,副组长由发展部主任担任,发展部、运维检修部、乡镇电管部、调控中心、财务资产部、营销部专工为成员,落实领导小组决策部署,组织并直接参与配电网滚动规划报告编制工作。

(二)配电网规划管理组织机构

根据工作方案要求,发展部结合调控中心对区域电网进行现状负荷统计,分析历史负荷增长趋势及特性,营销部对区域内大用户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用电单耗法、分产业预测法、回归曲线预测法等对全社会用电量及用电负荷进行预测,得出合理的电量及负荷增长趋势。

依据负荷预测结果,结合电网分区情况及现状情况,提出不同类型供电区域配电网规划目标,确定供电可靠性指标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确定各年度规划重点。开展项目规划,对网架结构进行梳理,电网规划领导小组组织召开配电网规划协调会,各有关部门积极讨论,提出各级电网项目计划建议和电网建设规模,并将项目纳入到规划库中。在城市中心区开展配电自动化规划,提高供电企业服务水平,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现了配电网故障的快速定位、排除。线路切换、转带负荷等正常操作的时间也大为缩短,极大的减少了用户的停电时间,通过停电信息预发平台,使客户能及时准确的掌握停电信息。财务部估算各规划期间需要的投资、主要设备的规划和数量,对规划期间电网投资进行平衡。

进行规划效果分析。规划效果分析包含中低压电网的局部规划效果分析和整体区域电网的规划效果分析,两者应相互结合,找出规划的最佳平衡点,最终确定最优规划结果。各有关单位负责规划大纲和大纲正文附表中相关内容及专业数据填报,负责审查配电网规划成果相关内容,发展部完成我县配电网规划报告的编制及汇总工作,完成相关图表的汇总,组织参加规划的会审,并对配电网规划进行完善。

(三)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保障措施

各相关部门严格按照工作方案、报告大纲、表格和统一的指标定义要求开展工作。为保障规划成果质量,规划报告上报前组织本单位评审和主要领导审阅,确保报告内容规范、达到深度要求。编制期间,多次组织召开配电网规划专题会议,研究讨论规划编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结合负荷预测情况,讨论确定电网项目的最终方案,确保电网项目纳入电网规划。

三、特色亮点

(一)中低压配电网规划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对城区内全部10kV线路通过GIS系统认真梳理诊断,按照地理位置,将我县分成5个区域,逐条绘制10kV线路干线、支线,掌握各变电站现状供电区域,线路交叉迂回问题,重新确定各变电站目标供电区域,避免10kV线路出现重叠、交叉和迂回供电问题。认真梳理农网升级改造项目,对还未改造的台区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排序,合理安排农网升级改造项目,确保所有台区在规划期末全部改造完毕。

(二)及时将电网规划纳入地方政府相关规划

供电公司积极与区委、区政府协调,成立了电网建设领导小组,政府部门多次召开会议,同意将各级电网项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并将年度电网项目纳入政府重点项目,区政府各级部门对电网建设用地和线路走廊严格予以保护,维护规划的严肃性,确保电网建设项目高效推进。

四、实践效果

通过配电网发展规划编制,区域35kV及以上电网供电能力能够满足供电区负荷长远发展,“N-1”通过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供电可靠性进一步增强,完善和优化了区域110kV和35kV的网架结构,解决部分变电站单电源供电问题,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含微电网的智能配电网规划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刘壮志.华北电力大学2013

[2]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应用需求和场景分析研究[J].刘科研,盛万兴,张东霞,贾东梨,胡丽娟,何开元.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02)

[3]主动配电网规划关键问题与研究展望[J].张建华,曾博,张玉莹,刘大川,杨煦,李晨,刘文霞.电工技术学报.2014(02)

[4]中压配电网规划综合平台的研究及实现[J].孟晓芳,朴在林,王珏,胡博.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2(04)

作者简介

郝杰(1980.1),男,安徽铜陵人,中国地质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工程师/技师,单位: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铜陵市义安区供电公司,研究方向:配电网自动化。

李胜利(1969.8),男,安徽桐城人,上海电力学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工程师,单位: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铜陵供电公司,研究方向:输配电网管理。

金发(1982.10),男,安徽铜陵人,中国地质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工程师,单位: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铜陵市义安区供电公司,研究方向:配电网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