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象思维在中医养生理论体系建构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取象思维在中医养生理论体系建构中的作用

索冬梅

(辽宁省军区锦州二干卫生所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目的阐述取象思维在中医养生理论体系建构中的作用及应用方法。方法在介绍取象思维的基础上,以中医养生原则为基础,阐述取象思维在中医养生理论体系建构中的作用。从协调腑脏以及通经舒络两个角度出发,探讨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建构方法。结果将取象思维应用到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建构中,可有效提高体系的完善性。结论现代中医应提高对取象思维的重视程度,将其渗透到养生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以提高体系的完善性。

关键词:取象思维;中医养生理论体系;协调脏腑

前言:

取象思维为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一种,是中医养生理论体系构建过程中需参考的主要思维方式。随着人民生活及饮食习惯的改变,以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为代表的慢性病发病率逐渐提升。居民机体健康水平显著下降。在此环境下,养生成为了人类及医疗卫生领域关注的重点。与西医相比,祖国医学对养生问题的研究相对深入。将取象思维应用到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构建中,对该体系的完善,以及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

1取象思维及其在中医养生理论体系建构中的作用

1.1取象思维

取象思维指通过感性、直观的符号把握对象世界抽象意义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区别于原始思维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念的一种古老的思维方式。根据取向思维的要求,对事物本质的分析,应建立在理性与感性糅合的基础之上,使两者能够相互补充,以揭露事物的内涵[1]。将取向思维应用到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构建中,对该理论体系的完善,以及现代中医领域的发展,作用显著。

1.2取象思维在中医养生理论体系建构中的作用

中医养生留理论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取象思维的支持。以中医养生原则为例,瞬间四时,为中医养生需遵循的主要原则。《吕氏春秋·尽数》指出:“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即,随着阴阳的此消彼长,一年之中的气候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而随着气候的变化,万物同样会发生改变。人类应按照自然规律生存,以延长寿命。如违背自然规律,很容易导致灾害发生。在该中医理论中,气候的变化与四时以及万物的变化,体现的是取象思维中的“理性”部分。而针对尊重自然规律与违背自然规律对人类所造成的影响,体现的则为取象思维的“感性”特点,是人们在不断观察的过程中,对自身经验的总结。可见,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建立,必须将取象思维中的“理性”部分与“感性”部分相结合,以提高体系的完整性,使之能够在实践中发挥价值。

2基于取象思维的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建构原则及养生方法

2.1构建原则

以取象思维为基础构建中医养生理论体系,应坚持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原则。以中医养生理论体系中的“调和阴阳”为例,《素问·生气通天论》[2]中指出:“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该理论强调了阴阳解调的重要性,指出,如阴阳不和,则相当于“只有春季而无秋季”或“只有夏季而无冬季”,世界将无法运行。只有使阴阳调和,使阳气密固,才能够达到养生的目的。该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对阴阳两者间关系的总结,体现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而对阴阳协调所带来的后果的总结,则体现了取象思维中“感性”的特点。现代中医养生理论体系,应以上述原则为基础,在坚持固有的理论的同时,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以丰富体系的内容,提高中医养生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水平。

2.2养生方法

基于取象思维的中医养生理论体系下的养生方法,主要包协调腑脏及通经舒络两种。两种所体现的养生理念不同,养生方法同样不同:

2.2.1协调腑脏

机体五脏六腑功能,需保持协调与稳定,以使各脏器能够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发挥作用,确保机体能够协调运行。“协调腑脏”,体现了取象思维的特点,属于中医养生理论体系构建过程中需纳入的主要养生观念。《灵柩·本脏》指出:“五脏有小大高下坚脆端正偏颇”,而六腑则有“小大长短厚薄结支缓急”。分析发现,中医养生理念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辨证”的思想,强调了五脏与六腑在生理功能方面存在的差异,同时指出了五脏坚固与否,以及六腑薄厚与否等,对机体健康状况的影响。说明脏腑的状态,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人体的运行情况,进而反应人的寿命。可见,将取象思维渗透到中医养生理论体系中,能够使养生理论对各类自然现象以及因与果之间的联系体现得更加全面。将以该思维为指导所建立起来的养生理论,应用到处于疾病状态,或健康人群的养生中,对人类机体健康状况的改善,能够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2.2通经舒络

通经舒络,指使人体的经脉之气畅通无阻,使之能够正常运行,以达到保健目的的一种养生方式。祖国医学指出,人体的经脉纵横交错,内与五脏六腑相连接,外与肌肉皮肤相结合。保持经络通畅,是保证五脏六腑能够正常运行的关键。相反,如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则容易割断脏腑之间的联系,致使疾病发生。中医养生理论中,《灵柩·海论》一书指出:“人有四海、十二经水,经水皆注于海”。说明,十二经是确保机体其他部分能够与“海”连接的主要路径。如十二经不通,机体各环节的运行,均会受到影响,进而引发各类疾病。上述理论中,同样体现了取象思维。现代中医,应以该思维为基础,参考传统中医学的理论,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建立新的养生体系,以提高中医领域的发展水平。

结论

研究发现,目前中医领域所建立的养生体系,仍有待完善。在社会对养生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的今天,中医理论应认识到取象思维的重要性,提高对该思维的重视程度,将其渗透到养生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以提高体系的完善性,为居民机体健康状况的改善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李璐.取象思维在中医藏象理论构筑中的作用与局限性[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6):204-205.

[2]郭刚,孙国娟,郑燕飞.中医原创思维视域下复杂性生命信息解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12):4242-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