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健康常识是校医工作的重要内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普及健康常识是校医工作的重要内容

姜凌彭兴萍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贵州大学医院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通过校医在日常工作中普及健康常识,提高人们健康意识,预防疾病,保持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校医;普及;健康;常识;帮助;预防;疾病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8-0332-02

普及健康常识主要是希望通过不同的宣传形式让人们了解常见的影响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因素,提醒人们树立健康意识,督促人们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减少影响健康的因素。可以通过信息交流和行为干预等途径,帮助人们掌握卫生保健知识,预防疾病,保持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高等学校医院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大学生和教职工还有离退休的老同志。在校期间的本科生,年龄一般在20周岁左右;硕士生们大概25周岁左右,部分博士生年龄稍大,他们大多处于青春发育后期,是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和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常常生病或遇到问题首先就会通过上网查询一些答案,容易一知半解,偏听偏信;其次是学校的教职工,他们更多关注自己专业知识的积累而忽略了身体健康的保健;离退休老同志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慢性病逐渐发生,因为健康常识的储备不足,对疾病的治愈有着特别高的期待。

1.典型事例

(1)在2017级学生军训期间,由于夏日炎炎,艳阳高照,长时间在室外太阳下训练,皮肤过敏的同学比较多,最常见的是面部皮肤红肿,隐隐约约地出现许多针尖状疹,痒痛难忍,其次是颈胸部和双上肢皮肤大片红斑,少数同学双耳尖出现水疱……;用药后虽然症状缓解,但是因为需要坚持训练,红疹消褪就明显缓慢,同学们因为不了解皮肤过敏产生的原因,就抱怨医生的医疗水平,这种时候我们心里虽然觉得委屈,但换位思考,理解万岁,通过耐心的解释,告知同学们注意事项,减轻不适,使得同学们满意而归。(2)2015年军训期间接诊了多名“急性胃肠炎”的同学,多因为军训疲劳加上天气闷热过度贪凉所致,在对症处理的同时常规提醒他们注意多饮水补充体液,结果同学们大多表示不理解,认为喝水多会加重腹泻等不适,看着一双双茫然的眼睛,只有认真解释,不断叮嘱,使得他们早日康复。(3)2015年09月新生入学报到的第二天,上午刚上班就接诊一名化工学院的大一新生李姓女同学,自述上火了“口舌生疮”、“小便红赤”要求买一点清火的药,仔细询问和检查后发现:患者口腔粘膜和舌体上散在黄豆大小的血泡,四肢皮肤大片瘀斑瘀点,小便红赤,月经过多,随即开具“血常规”和“尿常规”的化验单,化验结果提示“血小板”仅为个位数,肉眼血尿……仔细询问后没有发现明显诱因,当机立断通知学生家长转上级医院明确诊断和治疗,随后追踪才知道是该同学高考体检查出“结核性胸膜炎”正在进行“抗痨”治疗,上述症状的出现是“抗痨”药物的副作用引起,专科医院在对症处理的同时调整“抗痨”药物,一个月后“血小板”指标恢复到正常范围出院,继续学习的同时坚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4)王某,女,86岁,学校退休教师,因“低烧”全身疼痛不适一周来诊,听其子女代述后立即开具“血常规”和“尿常规”等检查项目并交给他体温计,送患者到化验室检查的同时测体温……体温38℃,因患者整体状况差,有“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化验医生无法采血进行化验,由于医院条件有限建议转上级医院诊治,结果家属不理解大发脾气,认为医院不作为,通过耐心解释,顺利及时转往上级医院转危为安。(5)原化工学院的王老师,因“发烧”两周断断续续治疗效果不满意来诊,自述其他医生诊断“肺炎”,静脉输“头孢”等大剂量的抗生素一直效果不好,要求继续输液治疗。急性病容,无明显的咳嗽胸痛,查体温38℃,“血常规”化验:“白细胞”和“白细胞分类”都高出正常范围很多,查体时腹软没有明显的压痛点,但觉得整个腹部略饱满……由于校医院的条件有限,建议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和治疗,当时患者不理解加上不方便拒绝转诊,通过解释工作转到上级医院确诊为“肝脓肿”手术后两个多月痊愈,为此患者专门带着“引流管”穿着病号服来表示感谢。(6)多年来在校医院门诊工作中发现:“感冒”、“咽炎”、“扁桃体炎”等是接诊中遇到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经常遇到一些主动要求输液治疗,不愿意接受其它治疗方法的患者,往往要不厌其烦地耐心地解释滥用输液和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当通过相关检查,指标明显异常,口服药物效果不满意的病人,确实需要通过静脉给药治疗时,常常尽量告知其必要性,从而收到满意的疗效。

2.应对措施

大学生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进入大学后大部分都能很快适应环境,顺利完成学业,融入社会。但少部分同学在进入大学之前,忽略了生理心理卫生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由于部分中小学条件有限,没有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使得少数同学存在知识空白……;教职工们更多关注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我在高校医院工作了多年,深深体会到:要服务好这个群体,就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诊治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用良好的服务与师生建立起相互间的信任感和依赖感,以便在接诊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其次,要加强自身修养,拓宽知识面,加强心理卫生知识的学习并熟练地运用在日常工作中,提高亲和力,让患者能够把我们当成值得信赖的朋友,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到和蔼、耐心、诚恳、理解和保密,在为他们治疗疾病的同时,还要普及一些健康常识,提出合理化建议。第三,有条件的学校要通过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传播有益于身体健康的生活常识,使广大师生了解一些必要的心理和生理卫生知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身体健康,保持旺盛的精力学习和工作。第四,在高等学校,校医院虽然是后勤部门,但保证师生们顺利完成教学和学业功不可没。如果能建立与学生所在的院系、老师、家长的联系渠道,及时通报个别师生的特殊情况非常必要。第五,学校有关职能部门要组织、引导、督促师生们积极锻炼身体,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三十年。

3.体会

健康常识的普及应该贯穿在校医的日常工作中,不仅对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有加强作用,其本身也是一种方法,从临床收效看,不仅能加快病人痊愈,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在诊疗一些与健康常识缺乏,与不良习惯有着密切关系的疾病时,通过健康常识的普及,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帮助患者们提高整体素质和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自我保健能力,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让大家真正认识到,现代人的健康不仅是身体健康,还需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多年的医疗实践使我感触颇深:在校医院的工作虽然不是教学第一线,没有像老师那样传道授业解惑,但却是保障师生身心健康的重要环节。要正确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工作,从身边小事做起,利用日常工作的便利条件,治疗师生们身体不适的同时采取合理可行的方式,普及健康常识,减少疾病的发生,为患者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健康教育应融入校医的日常工作.《人口社会法制研究》,2010年卷.

[2]健康咨询.校医义不容辞.中外健康文摘,2011第8卷第7期.

[3]高校应重视女大学生性教育.中国保健,20121111下旬刊.

[4]高校如何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健康世界,201403第22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