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1

如何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侯晓琳

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

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什么?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SARS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传染性,能够累及人体多种脏器系统的特殊性肺炎,其又称为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从字面理解上来看,这种疾病属于呼吸道引起的肺部疾病,并具有并发症,同时具有传染性。该疾病属于呼吸内科治疗的疾病类型,其发病过程不仅会造成呼吸系统功能性损害,也会形成多种并发症,如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由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能够传染,所以患者需要进行隔离治疗,即减少病症的传播,也减少患者受到病毒再次侵害与感染的可能性。

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临床表现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属于急性的呼吸道传染病,其本身就可以作为传染源进行疾病的传播,一般患这类疾病的患者是受到患病人群近距离的飞沫传播或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造成的疾病传染,且这类疾病在人群中的感染较快,流行性与危害都较大。

患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患者在临床表现上较为明显,其典型症状表现为以下几点。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具有潜伏期,一般为两周内,常见患者的潜伏期为三至五天。②患者发病较急且传染性较强,发病的患者最先的症状为发热,体温超过38℃,伴随有畏寒现象,一般发热的周期为一至二周。③患者在发热状态下伴随有头疼、肌肉酸痛、四肢乏力、腹泻等问题,一般在一周后会出现干咳,病症于两周时间内达到高峰,患病的各类现象都更为明显。④患者在发病期内咳嗽频率增加、呼吸更困难、行动不便、心悸等,且该时期呼吸道的感染情况容易加重,继发性感染问题增加。

除上述典型症状外,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受到个人体质不同、机体自我调节能力不同,还会出现一些个别的症状。一般在患者患病三周后,发热的情况有所消退,体温逐渐回到正常,患病症状逐渐减轻。针对于不同患者所表现出的病症是不同的,一般轻型患者临床上的症状较轻,治疗有效性较高,而重症患者的发病较急,病症较严重,所以容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多种症状。部分人群在发病过程中也不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所以病症诊断可能出现一定差错。因此在病症诊断过程中还需要提高针对性。通过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情况进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症判断在准确性上缺少保障,所以还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检查与抗菌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诊断,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诊断依据,及时规范就医,也有利于减缓肺炎发生程度,提高治愈率。

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防治措施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作为传染性疾病,在防治措施中要求严格,需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与相关要求开展疾病防治,相关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需要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进行监测与预警,并对疫情进行报告撰写,对报告进行汇总与分析。针对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需要进行医学观察措施,以隔离、消毒工作对患者与医疗机构形成安全防护,同时隔离控制疫情发生点,开展健康教育与医学咨询服务。通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控制,能够较好的起到疾病防控效果。

除预防与控制外,还需要及时进行医疗救治,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医疗救治中,相关医疗机构需要负责接收与治疗患者、疑似患者,该过程需要制定专门的救护车辆开展转运工作,同时需要医疗机构与相关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安全转诊制度。患者在接收后需要进行隔离、消毒处理,并配备相应的医疗救治设备,疑似患病患者应隔离治疗避免交叉感染。乡镇级别的卫生院需要根据县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在乡镇卫生院中设置隔离观察室,对发热的病人进行隔离观察,若发现疑似患者,应及时通知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转诊。全部医疗机构在医院管理中需要严格按照卫生部门相关规范开展内部管理,进行医院消毒也需要根据卫生标准规定进行,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避免医务人员感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治疗中,需要采用隔离治疗的方式,患者应卧床休息,可以采用物理降温方式降低体温,在治疗周期内应维护患者的心肝肾等器官的正常功能水平,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应采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糖皮质激素用于48小时内肺部阴影面积扩大超过一半的患者,或应用于产生严重中毒症状,高热超过三天的患者。也可以采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目的在于防止患者在患病周期内的细菌感染,一般在临床上采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保持积极心态,避免劳累,保持自身充足睡眠,患者居住环境需要及时通风,保持环境卫生与个人卫生。在患者饮食结构上需要以清淡为主。通过疾病的预防、治疗与护理,能够较好的得到疾病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