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研究

杨帆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的经济科技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老百姓的住房环境也都有了大大的提升。但是,由于我国还存在着贫富差距过大以及两极化等社会现象,伴随这些社会现象应运而生了一类人群也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弱势群体,对于这些弱势群体他们不仅仅是生活水平上远远低于人民平均水平,而且在基本的住房保障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难题。住房问题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保障,因此,解决好社会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的首要问题,同时它也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都应给与一定的重视。

关键词:弱势群体;住房保障;经济适用房;廉租房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利益分配不平衡、保障机制不健全等社会现象,大量的弱势人群应运而生,同时其规模正在不断壮大。

房屋在分配模式上具有市场化的特点,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弱势群体的住房需求。时间一长,随着房价的不断提高,购房困难的人群就会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人群存在住房问题,必然会严重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最终也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为了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住房问题,我们要让更多的人买得起房、有房可住,要不断地完善居民住房保证政策,给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优惠,才会实现社会的公平,这不仅仅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1弱势群体住房保障存在的问题

1.1农民工的居住环境恶劣

为加快城镇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出现了,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农民工群体从农村来到城市首先解决的问题就是住房问题,只有有了落脚点他们才能在城市中长期生存下去,然而通常情况下他们所居住的房屋不仅密度大、容积率高、采光通风条件差,还存在着配套设施少、缺乏绿化、公共卫生状况脏乱差等问题。更有严重的连煤、电、气等基础设施都没有,不仅是违章搭建,同时它的安全性都存在很大的问题。随着农民工数量的增多,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中的一员,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他们,所以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是城市发展的决定因素。

1.2高校毕业生的住房居住面积小

很多刚参加工作的高校毕业生都会选择几个人合租,这样人均住房面积就非常小会严重低于居民平均使用面积,由于他们刚刚离开学校参加工作,所以工资水平一般都比较低,在大城市里解决住房问题成为了最重要的难题。大学生是社会的希望,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我们只有解决了他们的困难才能为社会的进步提供更有力的保证。

1.3住房保障政策不完善

现在我国虽然有保障性住房,但是其覆盖面非常小而且供给严重不足,相应的配套管理也很不完善。例如,现在许多地区出现经济适用房规权利寻租的现象。有人靠关系出具虚假的证明材料从而获得经济适用房,转卖或出租现象也频繁发生,这些都有损保障性住房的公平性原则。

2完善弱势群体住房保障的对策

2.1扩大保障性住房的范围

保障性住房是为弱势群体提供的一种特殊住房保障,它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性,提高了全体人民的幸福指数。在现代社会发展的工程中,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那些为社会发展默默奉献的人们拿着微薄的薪水干着辛苦的工作,而且连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得不到满足,这就会拉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许多的住房保障还不能惠及到他们,长此以往就会让他们感觉不到归属感,使他们觉得不属于这个城市,这就对社会的稳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政府应扩大保障性住房的范围,使更多的优惠政策惠及他们。

2.2提高政府住房保障能力

明确政府责任,住房保障成功经验显示,保障性住房的实施首先要明确政府的某些权力和责任,政府机关应该知道自己所具有哪些权利同时也要知道所要履行哪些义务,权责关系的明确才能确保政策的实施,政府对于弱势群体的住房保障能力才能大大提升。

政府还应加大财政投入,提供更多的保障性住房。可以考虑成立专业的住房保障机构,相关部门就要明确其责任,将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该机构对相关事务进行管理。

2.3建立有效的运营管理机制

制定多种形式的保障方式,途径就是完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制度,并对这两类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加强管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的建设。政府要对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设比例有明确的规定,一定要保证其在合理的范围内,一旦低于范围就会导致弱势群体的住房需求得不到满足,一旦超出范围也会扰乱房地产业的发展。

并且还要建立科学的准入、准出机制,合理运用征信系统进行检测。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家庭的收入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时都有可能产生变化的,所以我们要有一个动态的监测系统。完全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动态的监管体制。比如,一旦出现经济条件好转,就要及时退出保障优惠政策,让更多的人享受到这份福利。

2.4加强住房保障法律法规的建设

国家应该加强立法,通过更加详细更加具体的法律法规来为弱势群体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增加法律条款为弱势群体提供很多的社会福利,只有法律更加明确更加完善,相关部门的只能与责任才会更加明确。

2.5完善弱势群体购房金融支持体系

对于弱势群体的住房贷款问题,政府要给予更多的帮助,要不断完善金融支持政策,可以通过适当降低购房贷款条件,降低贷款利率,对于满足条件的弱势群体给与一定的购房补贴等方法。

实施弱势群体住房保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的问题方方面面。想要解决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并不是一项短期的工程,而是需要政府、社会以及全体人民共同努力共同配合完成的,虽然这个社会难题不会轻易解决,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终有一天会实现公平,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包宗华.关于房价收入比的再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17~19

[2]赵庆岩.住房保障制度的国际经验[M].中国投资出版社,2007年,6(16)2~12

[3]陈淮.住房保障制度是保障人人有房制度[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1(2)5(3):20~33

[4]李云.我国经济适用住房若干问题探析[J].岭南学刊,2002年,4(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