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支模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浅谈高支模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

李泓辰

重庆市涪陵区妇幼保健院重庆408000

摘要: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高大建筑由此应运而生,模板工程是主体施工中的难点,而高支模技术是难点中的难点。基于此,本文就某三甲医院业务大楼为例,对高支模施工技术概况、意义、模板支设、稳定性计算及模板拆除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支模体系;施工技术;稳定性

1工程概况

该三甲医院业务大楼总建筑面积45202.24㎡。分别在轴线M、轴线22处设抗震缝,将结构划分为A、B、C三个单元,其中A区为框架结构,共6层,地下负2层层高3.9m,负一层层高4.3m。1至4层层高分别为4.8m,自基础顶面计算结构高度27.4m。A区地下室用锚杆挡墙及局部桩板挡墙永久支护,与主体结构脱离。A区属于结构扭转位移比超限、楼板有效宽度与该层楼板典型宽度的比值超限、有穿层柱的超限高层建筑。该项目中A区局部范围搭设高度大于8m,所以必须搭设高支模。

2支模架架体基础概况

超高梁板支撑架均支设在±0.00m标高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板上。

3脚手架搭设

3.1先立杆,后横杆,立杆的布置应从梁两侧200mm开始向两侧排布,排布间距不得大于计算间距。立杆的垂直偏差不得大于1/200架高,两根相邻立杆接头不在同一步距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500mm,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当立柱底部不在同一高度时,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应向低处延长不少于2跨,高低差不得大于1米,立柱距边坡上边缘不得小于0.3米。立柱底部应设底座及垫板。

3.2纵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3跨,并设置于立杆内侧,纵向水平杆的连接采用对接扣件,并交叉布置,相邻的两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能设置在同一跨中,且不同跨的两相邻接头距离不能小于500mm。

3.3横向水平杆在每一主节点出均应设置,并用直角扣件连接。横杆水平偏差控制在50mm内。并与柱连接,钢管扫地杆﹑水平拉杆应采用对接。

3.4在架体四周及内部纵、横每隔5-8米,应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应为5m-8m,且剪刀撑倾斜度数为45-60°。剪刀撑与立杆的连接点不少于3个。扫地杆层必须设置水平剪刀撑,剪刀撑高度方向间距不得大于8m。高于4m的模板支架其两端与中间每隔6排立杆,每隔3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当上部自由端高度不足3步时,则应还应在顶部增加一道水平剪刀撑。

3.5扣件规格必须与钢管外径相同;在主节点处固定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剪刀撑、横向斜撑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转扣件的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应大于150mm;对接扣件开口应朝上或朝内;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

3.6检查验收,架体安装完毕后,要进行全面综合的检查验收、签证,对所有节点还要进行复拧收紧,扣件螺栓扭力矩不得小于40N·m,并不大于65N·m,及时用彩色粉笔做出标记,确保一个不漏。

4模板支设

4.1所有模板均在木工棚统一制作、预拼,并将对拉杆眼位弹线钻好;模板必须清理干净,不得有杂物残留。木方必须过刨木机,确保尺寸一致以及平整度要求。

4.2模板应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砼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浇筑前应检查承重架及加固支撑扣件是否拧紧。

4.3梁、板、柱模板拼缝必须镶双面胶,严格预防漏浆。砼结构接头位置距离接头10cm处必须满贴双面胶一层,以便模板同已浇筑结构结合紧密,防止漏浆影响砼表面质量。

4.4梁板底部及梁侧面木方背楞必须背立,确保木方承载能力。

4.5悬挑梁起拱应取梁跨的千分之4,大于4m的梁按规范要求跨中起拱千分之3。

4.6施工时模板就位要准确,穿柱、梁对拉螺栓要全穿齐、拧紧,保证梁、柱断面尺寸正确。

4.7在安装模板之前,应将各种电管、水管等按图就位,避免模板安装好后二次开洞。

4.8模板支设时应确保梁柱接头、阴阳角等位置角度准确,固定牢固。

5高支模的稳定性计算

高支模支持系统所需计算的内容主要包括受力的荷载计算、各受力构件的强度与刚度验算,立杆地基的承载力验算以及支撑系统整体的稳定性和抗倾覆验算等。

5.1荷载计算,受力的荷载计算主要包括模板和脚手架重量、混凝土重量、钢筋重量以及新浇筑的混凝土对模板侧面产生的压力,这些都是固定荷载。活荷载主要有施工人员以及设备的重量、振捣和倾倒混凝土时所产生的荷载。

5.2受力构件的强度及刚度计算

计算模板及支持构件的强度时,可采用荷载的标准值乘以荷载的分项系数;验算模版以及构件的刚度时,则可直接采用相应荷载的标准值。

5.3立杆地基的承载力验算

对于立杆地基,其基础必须平整无积水,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同时立杆底部应设置垫木。当立杆地基为土层时,应验算地基土层的承载力;当立杆处于楼面时,就必须验算其楼面的承载力。对于高支模,还应进行荷载传递与支模层数的计算,这样可以确保支撑层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保证了结构的安全,避免遭到破坏甚至垮塌。

6模板安装与拆除

6.1模板的安装和拆除应按照施工方案进行作业。2m以上高处作业应有可靠的立足点,不要在模板垂直下方作业,拆除时不准留有悬空的模板,防止掉下砸伤人。

6.2避免交叉作业。施工计划安排时,尽量避免或减少同一垂直线内的立体交叉作业。无法避免交叉作业时,必须设置能阻挡上面坠落物体的隔离层,否则不准施工。

6.3架上的操作人员要把工具材料放置稳固,搬移竹板时下方应设警戒区并有专人监护,预防料具掉下砸伤人。

6.4对钢管架、配件、加固件应进行检查验收,严禁使用不合格的钢管架、配件。

6.5拆除模板脚手架时应采用可靠安全措施,严禁高空抛掷。

6.6模板支撑体系施工现场作业人员不得从支撑系统上爬上、爬下,应从施工便梯进入工作面。

6.7模板及其支撑均应落在实处,不得有“虚”脚出现,安拆均设专人负责。

7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7.1安全措施:明确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各自职责。

7.2技术措施:支撑架体在搭设时,应明确水平剪刀撑搭设的具体部位,柱应先浇筑,柱侧模拆除后,支撑架体必须与柱子连接,浇筑混凝土输送泵管(天泵)不能与模板支撑架碰撞。

7.3应急预案:注意危险源辨识,该工程危险源有坍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起重伤害、火宅、车辆伤害、中暑等,按GB/T29639-2013规定根据本工程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别,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特别是喜欢针对模板支撑体系的坍塌、高处坠落的现场处置方案。

7.4检测监控:应编制检测人员和达到预警值后采取的措施,重点应对超限梁的支撑架变形、位移以及连接件紧固程度等制定监测监控措施。

8结束语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得到极大提升,越来越多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被广泛应用到工程建设中,高大建筑由此应运而生。其支撑体系的施工难度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高支模技术的优劣,对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及质量的保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2]《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2006

[3]《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4]《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JGJ300-2013

[5]《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模板支撑体系安全技术规范》DBJ50-168-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