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并发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因素专题分析

/ 2

恶性肿瘤并发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因素专题分析

龚明丽

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中医院463400

一、前言

绝经后阴道出血(postmenopausalbleeding,PMB)是指绝经后1年以上的阴道出血,是绝经后妇女常见症状之一,发病因素较多,其中部分病因为恶性肿瘤[1]。笔者采用病历记录结合问卷调查方式,比较研究我院诊治的266例PMB患者的病因以及发病情况、生活环境等资料,分析恶性肿瘤并发PMB的危险因素。

二、材料及方法

㈠一般资料

2016年3月~2017年5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诊治的266例PMB患者,均有病理检查结果,病因明确;选择其中恶性肿瘤并发PMB的58例为实验组,其他良性及非器质性病变并发PMB的208例为对照组。

㈡方法

以我院门诊及病房为调查现场,病历记录结合统一调查表,统一培训人员后展开调查。内容包括:就诊年龄(岁)、绝经年龄(岁)、绝经年限(年)、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天)、子宫内膜厚度(mm)、绝经后是否激素替代治疗、是否有宫内节育器、是否患高血压病、是否吸烟、电磁辐射暴露情况(电视、电脑、电磁炉、电热毯、手机、居住地周围有无高压线等)、农村或城市居住。

三、结果

㈠一般资料比较

2016年3月~2017年5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诊治的266例PMB患者,实验组平均就诊年龄(64.2±9.3)岁,对照组平均就诊年龄(56.4±5.5)岁,两组间年龄差异有显著性(t=8.044,P<0.01);绝经年龄:实验组(41.5±4.0)岁,对照组(42.7±4.0)岁,两组差异无显著性(t=2.029,P=0.845);绝经年限:实验组(11.1±4.0)年,对照组(5.3±3.5)年,两组差异有显著性(t=10.73,P<0.05);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实验组(42.8±22.4)天,对照组(15.5±16.8)天,两组差异有显著性(t=10.092,P<0.01);子宫内膜厚度:实验组(5.59±1.83)mm,对照组(3.04±1.83)mm,两组差异无显著性(t=9.345,P=0.740);绝经后是否激素替代治疗:χ2=0.054,P=0.816,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是否有宫内节育器:χ2=9.614,P=0.00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是否患高血压病:χ2=6.372,P=0.01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是否吸烟:χ2=0.831,P=0.362,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电磁辐射暴露:χ2=0.126,P=0.723,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农村或城市:χ2=2.932,P=0.08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㈡恶性肿瘤并发PMB多因素分析

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将变量进行Logistic非条件逐步回归分析,最终进入回归方程的有4个变量。就诊年龄、绝经年限、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子宫内膜厚度是恶性肿瘤并发PMB的危险因素。

四、讨论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PMB主要是恶性肿瘤引起。近10余年来,国外学者认为非器质性病变是引起绝经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恶性肿瘤不足10%,国内亦有报道与之相符。目前认为绝经后出血的主要病因是非器质性病变和良性疾病。但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绝经年限的延长,由恶性肿瘤所致的PMB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另有报道,长期单用雌激素会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宫内节育器久置不取也可发生PMB[2]。本研究引入11项常见因素进行分析,初步探讨恶性肿瘤并发PMB的危险因素。

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差异:计量资料t检验以及计数资料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因素是就诊年龄、绝经年限、阴道出血持续时间、是否有宫内节育器、是否患高血压病;无显著性差异的因素有绝经年龄、子宫内膜厚度、绝经后是否激素替代治疗、是否吸烟、电磁辐射暴露、农村或城市。但宫内节育器导致PMB者常因节育器错位、变形、嵌顿等物理损伤及其引起的非特异性子宫内膜炎,随年龄增长,妇女子宫萎缩及宫腔变小,损伤出血几率增高。高血压患病率亦存在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因此,各个因素单独组间比较,未考虑其他因素的干扰,有存在误差的可能。

单因素Logistic分析及进一步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就诊年龄、绝经年限、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子宫内膜厚度四项因素对于恶性肿瘤并发PMB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绝经年龄、激素替代治疗、宫内节育器、高血压病、吸烟、电磁辐射暴露以及农村或城市居住均无统计学差异。随年龄增大,绝经年限延长,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增高;同时恶性肿瘤所致的出血多表现为反复出血或持续出血,阴道出血持续时间明显增长;据文献报道,绝经后萎缩子宫内膜的厚度平均是6.2mm,病理性子宫内膜多见于>8mm,≤4mm或≤5mm者可除外内膜异常。因此就诊年龄、绝经年限、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子宫内膜厚度可能是恶性肿瘤并发PMB的危险因素。

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绝经后妇女使用激素替代治疗,亦可导致绝经后阴道流血。近年来,由于认识到应用单一雌激素可增加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和雌孕激素连续联合应用的推广,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已经明显降低。有病例对照研究发现连续联合应用激素替代治疗妇女与未应用HRT妇女比较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RR为0.6(95%CI为0.3~1.3),且连续联合组的内膜癌风险仅为序贯应用组(每周期孕激素应用10~14天)的0.4倍。故此,连续联合应用激素替代治疗相对安全,尚未证明是恶性肿瘤并发PMB的危险因素。有报道指出,PMB病因中,农村患者中、晚期肿瘤的发生率较高。而本研究未体现出城市与农村病因的差异,这种地域性区别与经济水平、个人保健知识以及疾病普查等方面的差距直接相关。同时说明,通过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和疾病普查,可以早期发现并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3]。

综上所述,PMB是老年妇女常见病症之一,其病因复杂多样,特别是PMB患者就诊年龄越大、绝经年限越长、阴道出血持续时间越长,就应高度警惕恶性肿瘤的存在。近年以来,随着技术发展和对子宫内膜厚度检查的认识,阴道超声检查和宫腔镜下诊刮的联合应用,大大提高了对PMB的诊断准确率。因此在重视恶性肿瘤合并PMB的危险因素,全面详细地询问病史,认真细致地进行妇科检查后,应合理地运用各种辅助检查(包括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性刮宫、B超检查、宫腔镜检查等),做到“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便能及时得到正确的处理。

参考文献:

[1]史崑,姜宏宁.恶性肿瘤并发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02):211-213.

[2]左亚敏.绝经后阴道出血与妇科恶性肿瘤的相关性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8(18):2717-2719.

[3]张凯.绝经后阴道出血与老年女性恶性肿瘤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3):2566-2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