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调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调查分析

刘新迪

宁海县第二医院浙江宁海315600

【摘要】目的:了解我辖区儿童免疫规划范围内的疫苗接种情况,分析与此有关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方法普查。结果常住儿童的接种比例高于流动儿童。结论做好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是提高接种率的关键,提高儿童家长对免疫规划的重视程度也可以很好的改善接种率。

【关键词】儿童;免疫规划;及时接种率;影响因素

对新生儿实施免疫规划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特别是2007年国家将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也纳入免疫规划的范围,更说明及时、全面接种疫苗的重要性。

为了了解我辖区免疫规划工作,我们于2018年5月开展了大规模的接种率调查。本次调查将围绕乙型肝炎疫苗(HepB)、卡介苗(BCG)、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PT)、麻疹风疹减毒活疫苗(MR)的接种情况挖掘未接种的影响因素。城关预防接种门诊管辖宁海县跃龙街道共计13个辖区、68个村的常住及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辖区总人口数169165人。现对2017年出生的儿童免疫规划“五苗”接种率情况进行分析,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免疫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我辖区管辖的13个社区、68个村中,对辖区2017年内出生儿童接种的资料进行调查,包括五种疫苗的全程接种率、每种疫苗的及时接种率、MR复种率。及时率的判定以国家卫生部的规定为准,常住儿童(指户口在本地的儿童)和流动儿童(指在本地连续居住≥3个月的外来及流动儿童)分别统计。2017年跃龙街道新增常住儿童人数为1207人,新增流动儿童人数为717人。

1.2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普查的方法,到每个辖区、村居委会现场,对2017年出生的儿童家长进行询问,同时查看接种证、卡和接种日期。现场调查完成以后再回到接种门诊,利用金苗免疫助手逐一对接种簿进行核对。

1.3标准

合格接种率判断:A有准确的出生年月日和接种年月日记录;B免疫起始月龄不提前;C接种针次间隔不缩短(≤28天);D基础免疫在12月龄内完成;E填写齐全,记录清楚,不缺项。

凡经核实符合免疫程序,全程全量接种为合格接种。

凡未建卡、证者,未接种者,接种起始月龄提前、间隔时间不足者,未全程全量或超龄接种以及卡、证记录不清、卡证不符者,均视为不合格接种或未接种。

2调查结果

2.1建卡率、建证率

共调查适龄儿童1924名,其中本地儿童1207名,建卡率、建证率均为100%,外地儿童717名,建卡率、建证率99.57%。

2.2疫苗接种合格情况

见表1-表3。

表1各疫苗的接种合格率(%)

2.4OPV和DPT加强率、MR复种率

常住儿童OPV的加强率为98.89%,DPT的加强率为97.75%,MR的复种率为97.58%。流动儿童OPV的加强率为83.30%,DPT的加强率为81.52%,MR的复种率为78.68%。

从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五种疫苗的全程接种率,还是OPV和DPT的加强率、MR的复种率,跃龙街道常住儿童的接种比例都高于流动儿童。

3未接种原因分析

首先,常住儿童和流动儿童的不同情况直接影响到接种率,以及后续的免疫加强与复种工作。常住儿童具有比较稳定的居住地址以及家长联络人,即使出现某种疫苗未能及时接种的情况,街道内免疫规划工作人员也能联系到儿童家长。但流动儿童不易管理。流动人口本身分为两种情况,即迁入流动儿童和迁出流动儿童。有的迁入流动儿童不能提供原先疫苗接种情况的证明,工作人员无法推进免疫规划。有的迁出流动儿童可能只接种了部分疫苗,迁出后就无法在本辖区继续接受免疫规划。这是常住儿童接种率高于流动儿童的主要原因。

其次,儿童家长对免疫规划的重视程度仍然有待提高。比如有的家长认为,现在患白喉、麻疹等疾病的概率已经明显低于从前,是否接种疫苗无关紧要。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目前太小,不应经常打针,而且孩子本身很少出门,更不易患上这些疾病,所以没有接种的必要。甚至有的家长只是因为心疼孩子,怕孩子打针痛苦,主动放弃疫苗接种。

最后,辖区免疫规划服务工作需要加强改进。有的家长反映,接种疫苗时需要等候很长时间,孩子容易哭闹,不得不放弃接种。而有的家长并不清楚一些需要加强和复种的疫苗,以为打过一次后就完成了接种工作。这些都与我辖区免疫规划工作不够深入有着联系[1]。

4讨论

首先,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问题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首要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对所辖区流动人口的新生儿、迁入流动儿童加强管理,建立流动儿童专用的免疫规划登记证,广泛调查迁入儿童原先的接种情况,详细记录流动儿童的疫苗接种进度和辖区联络方式,为流动儿童迁出后进一步接种提供证明[2]。

其次,辖区免疫规划宣教工作应深入开展。儿童家长对免疫规划工作认识的不足必须通过有效的宣教加以解决,流动儿童接种比例偏低,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家长认识不足。我们将在今后向辖区新增新生儿的家长做好全面的宣传教育,将导致未能及时接种问题的原因向家长阐释,疏导家长在免疫工作上的认识误区,以便更好地配合辖区免疫规划工作。

最后,辖区免疫规划工作质量继续提高。我们将统筹安排辖区儿童的免疫规划工作,合理分配疫苗接种时间,在数字化门诊基础上减少家长和儿童的等候,并在一次免疫的同时向家长提示下一次免疫的时间和注意事项,构建接种前通知、接种时记录、接种后关注的系统工作流程,切实提升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晓艳,岳秀艳.健康教育入辖区提高儿童免疫规划质量[J].现代预防医学,2008(11).

[2]何桂香.从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麻疹暴发看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工作[J].中国妇幼保健,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