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救治体会---时间与生命的较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2

心脏骤停救治体会---时间与生命的较量

卜利魏伟程敏张文

卜利魏伟程敏张文(大连市急救中心116011)

【摘要】心脏骤停是人类最危险的急症。就其紧急程度和危险程度而言,没有任何一种疾病能够与之相比。心脏骤停是猝死前奏,处理得当,可挽救生命。迅速准确判断且抓住心跳呼吸骤停5min抢救的最佳时间,是提高心肺复苏(CPR)成功的重要环节。本文阐述心脏骤停急救体会,加强临床急救的时间观念,早发现、早处置、早恢复生命体征将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预后。<!--[if!supportLineBreakNewLine]-->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PR)

在正常室温下,心脏骤停3秒钟后,人就会因脑缺氧感到头晕;10至20秒后,就会意识丧失;30至45秒后,瞳孔就会散大;1分钟后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4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一般人的最佳黄金抢救时间为4-6分钟。因此对于心脏骤停的病人,争分夺秒十分重要。

1心脏骤停的判断

心脏骤停患者表现为神志突然消失,呼吸停止或喘息、面色发绀,大动脉搏动消失,瞳孔散大等。心跳骤停4分钟内进行CPR,成功率可达32%,延迟在4分钟以上,成功率仅17%。机体中脑神经细胞对缺氧最敏感,大脑皮质在完全缺氧、缺血状态下,如超过4~6min就可造成永久性损害。因此,一旦患者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即可判断心脏骤停,尽快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及建立静脉通道,对患者实施基础生命支持(BLS)。

2尽可能早的实行有效CPR技术

2.1充分认识现场抢救的重要性

在对心脏节律的分析中发现,院外心脏骤停(SCA)的40%受害者由室颤所致。如果室颤发生时,立即对SCA患者进行救助,复苏成功率要比恶化到心跳骤停高的多。AHA生存链包括:早期识别紧急事件和启动急救系统、早期CPR、早期除颤和早期实施有效的生命支持。在许多事件中,EMS收到报告和到达的时间需要7-8min或更久。这就意味着路人可以进行生存链的3-4个环节。故遇到心脏骤停的患者时,第一步胸外按压,可以为下一步及时正确的实施心肺复苏提供了宝贵的时间。

2.2对心跳骤停患者及早施行基本的CPR

原本民众熟知的步骤A-B-C(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CPR心肺复苏,现在改成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专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改变ABC的顺序为CAB,可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一般情况下,民众遇到突发状况,常常因紧张忘记CPR步骤,同时骤然对陌生人施行人工呼吸,易存在心理障碍,往往影响施行CPR,从而延误了抢救的黄金时期。根据AHA新版心肺复苏的要求,持续的对被施救者进行胸外按压已经能够提供有效的心脏复苏。所有的心脏骤停的患者都需要胸外按压。在心脏停止的最初几分钟,患者仍有氧气存留在他们的肺和血液里,所以及早开始胸外按压,可以提早促进血液循环到患者的大脑和心脏。

<!--[if!supportLists]-->3尽早电除颤

电除颤已成为基本生命支持的重要部分,许多学者认为,在心跳骤停1min行电除颤,复苏的存活率约90%,延迟lmin,复苏存活率下降7%一10%。迟至12-15min后电除颤很难奏效。若心脏电机械分离或心室停颤,严禁除颤。但对>5min的室颤者也应在积极配合胸外心脏按压,并在使用复苏药物治疗的同时,不失时机地进行电击除颤,一部分患者仍有可能成功。新指南修订:现场有自动除颤仪(AED)的情况下,任何人目击成人突然意识丧失,应立即除颤。当有1人以上参与抢救时,1人实施CPR直至AED到位,电极连接完毕并分析心律;一次电击后应该立即进行CPR。而心跳检查应在实施5个周期CPR后进行。成人室颤和无脉惟室速时,可给予单向波除颤能量360J。临床试验表明,使用150J的双相波电除颤即可有效终止室颤。低能量的双相波电除颤有效,而且终止室颤的效果与高能量单相波除颤相似或更有效。

4尽早建立静脉通道

最佳给药途径:首选上腔静脉系统,尤其肘窝静脉,此处血管粗大,易于穿刺成功且不影响CPR的进行。药物到达心内路径短、发挥作用快。护士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以便于抢救用药。在没有开通静脉之前,也可选用气管内给药。

5救治体会

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尽早进行CPR和尽早进行复律。首先识别SCA,突发意识丧失,伴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是心脏骤停的主要诊断标准。触摸大动脉有困难,可直接通过意识丧失,呼吸停止,面色苍白等作出判断。尽早CPR,可改善心肌供血,提高电除颤成功率。对室颤〈4min的患者,电击前胸外按压尤为重要。早期除颤也是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的关键,除颤每延迟一分钟患者存活率下降7%-10%.心脏骤停发生后,由于脑血流突然中断,10S左右患者即可出现意识丧失,大部分患者将在4-6分钟内发生不可逆脑损害。故在这4-6分钟内的时间抢救,才是成功的可能,超过这个时间段的抢救,即使患者存活,也是植物人状态,无生存质量。院外抢救尤为重要,时间就是生命。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李春盛主编.临床诊疗指南•急诊医学分册.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3]胡大一,主编.心血管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17.

[4]赵水平胡大一,主编.心血管病诊疗指南解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02.转

[5]王德坤,主编院前急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