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收缩过强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2

子宫收缩过强护理措施

曲春阳

曲春阳(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1500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01-0343-02

【摘要】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腹壁肌和膈肌收缩力以及肛提肌收缩力,其中以子宫收缩力为主。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及极性不正常或强度、频率有改变,称为子宫收缩力异常。临床上多因产道或胎儿因素异常形成梗阻性难产,使胎儿通过产道阻力增加,导致继发性产力异常。子宫收缩力异常临床上分为子宫收缩乏力和子宫收缩过强两类,每类又发为协调性子宫收缩和不协调性子宫收缩。子宫收缩过强指子宫收缩的节律、对称性及极性均正常,仅子宫收缩力过强。

【关键词】产力过强护理

【临床表现】

(一)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

特点是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均正常,仅子宫收缩力过强、过频。宫口扩张速度>5cm/h(初产妇)或10cm/h(经产妇),若产道无阻力,宫口迅速开全,分娩在短时间内结束,总产程<3小时,称为急产,经产妇多见。若有产道梗阻或瘢痕子宫,可发生子宫破裂。

(二)不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

1.强直性子宫收缩产妇持续性腹痛,拒按,烦躁不安。触诊胎位不清,听诊胎心不清。甚至出现病理缩复环、血尿等先兆子宫破裂征象。

2.子宫痉挛性狭窄环产妇烦躁不安,持续性腹痛,宫颈扩张缓慢,胎先露下降停滞,胎心不规律。阴道检查可触及狭窄环,痉挛性狭窄环与病理性缩复环不同,环的位置不随宫缩而上升。

【对母儿的影响】

1.对产妇的影响由于急产可致初产妇宫颈、阴道及会阴撕裂伤。宫缩过强使宫腔内压力增高,易发生羊水栓塞。消毒不及时可致产褥感染。如胎先露部下降受阻,可发生子宫破裂。子宫痉挛性狭窄环可使产程停滞、胎盘嵌顿,增加产后出血、感染及手术产的机会。

2.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宫缩过强、过频影响子宫胎盘血液循环,易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严重者可致胎死宫内或死产。胎儿娩出过陕,产道内胎头受到的压力突然解除,可导致新生儿颅内出血。如无准备接产,来不及消毒,新生儿易发生感染。若坠地可发生新生儿骨折、外伤等。

【处理原则】

1.若确诊为强直性宫缩,要及时给予宫缩抑制剂,如硫酸镁等。如原因为梗阻性,应立即行剖宫产术。

2.如出现子宫痉挛性狭窄环,应认真寻找原因,及时纠正。停止阴道内操作,停止应用催产素等。可给予镇静剂如派替啶100mg,若宫缩缓解、胎心正常,可行阴道助产或等待自然分娩。如经处理宫缩仍不能缓解,或伴胎儿窘迫征象或病理缩复环者,应行剖宫产术;若发生胎死宫内情况,缓解宫缩后经阴道分娩。

3.急产来不及消毒者,给予新生儿肌注维生素K110mg,预防颅内出血,尽早肌注精制破伤风抗毒素1500u。产后仔细检查宫颈、阴道及外阴,如有撕裂应及时缝合。母儿均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护理评估】

(一)病史

1.了解家族或经产妇有无急产史。

2.临产后使用过催产素,或产妇精神紧张、疲劳,有过宫内操作史。

(二)身心状况

评估产妇子宫收缩开始的时间,宫缩频率及强度,胎心、胎动情况。由于产妇持续性宫缩、剧烈腹痛及产程进展快,产妇及家属毫无思想准备,因担心母儿安危而焦灼不安、恐惧、惊慌失措。

(三)诊断检查

1.一般检查产妇的身体发育情况、骨盆及胎儿大小和头盆关系等;测量产妇的生命体征。

2.产科检查子宫收缩持续时间长,宫体硬、宫内压高;触诊胎位不清,听诊胎心不清;若产道梗阻,腹部可出现病理缩复环;子宫局部肌肉强直性收缩时,围绕胎颈、胎腹可形成环状狭窄;子宫下段压痛明显,膀胱充盈或有血尿等是子宫破裂的先兆。

【护理措施】

1.尽量减少急产对母儿的影响有急产史的孕妇,在预产期前1~2周提前住院待产。初产妇有急产先兆时,如宫缩过强、过频及产程进展快等,要迅速做好接产及抢救新生儿窒息的准备。临产后不宜灌肠,需解大小便时,应先了解宫口大小及胎先露下降情况;床旁备好便器,避免去厕所而发生意外。指导产妇缓解疼痛、减轻焦虑与紧张的方法。鼓励产妇深呼吸,勿向下屏气,以减慢分娩过程。

2.密切观察产程进展监测宫缩、胎心及产妇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迅速、准确执行医嘱。静脉推注硫酸镁时,推注时间应不少于5分钟,并严格掌握剂量。硫酸镁有降压、抑制呼吸及心跳的作用,母亲中毒时羊水中镁离子浓度亦增高,可致胎儿呼吸抑制、肌张力低下等,应密切观察产妇血压、呼吸、心率及胎心变化。

3.分娩期及新生儿的护理分娩时尽可能行会阴侧切术,防止会阴撕裂;胎儿娩出后,应及时检查宫颈、阴道及会阴有无撕裂。遵医嘱给予新生儿肌注维生素K1,预防颅内出血。

4.产后护理观察子宫收缩、宫体恢复情况及阴道出血的性质和出血量。注意产妇的生命体征变化。新生儿有异常时,应及时处理,但应避开产妇,以免加重产妇的心理负担。要掌握沟通技巧,尽可能解除产妇及家属的哀伤。指导产妇注意产褥期卫生,做好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

参考文献

[1]林亭亭;;头位难产的观察和护理[J];福建医药杂志;1985年06期

[2]王德智;;产力异常的诊断与处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87年01期

[3]孟庆玲;;产力异常的早期识别及处理与优生[A];第五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