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企业成本分析方法应用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8-18
/ 2

关于我国企业成本分析方法应用的研究

袁豁

袁豁(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洛阳471000)

中图分类号:F275.3文献标识码:A

摘要:成本分析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经过成本分析,找出成本升降的原因,提出对策措施,能使企业进一步降低成本,实现企业现有资产的最大增值能力,进而在价格竞争中占领市场。

关键词:成本分析效益产品成本

成本分析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在企业成本形成过程中对成本进行的对比评价和总结工作,应用有效的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方法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与否的基本要素。首先,成本分析,实质上是为财务成本事前费用因素提供控制措施。因此,成本分析要及时,发现问题要及时,以便及时提供解决成本超支问题的办法。抓住成本控制的最佳时间,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对各种费用进行分析以取得实效。其次,随着技术的进步,产品成本结构中的直接人工成本趋小,间接费用增大。企业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要对自身的战略性成本结构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其差距所在,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尽量以较少的成本增加更多的价值,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这是成本分析战略研究的最终目的。最后,成本分析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成本分析是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过成本分析,找出成本升降的原因,提出对策措施,能使企业进一步降低成本,并取得价格优势,而在价格竞争中占领市场。

一、要讲求经济效益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进行资源整合的一种有效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其理论和方法均是一定经济体制的产物,并服务于这一经济体制,成本分析方法对损益的影响主要在当期产品产量和销量的关系上,在企业产品产量与销量不等的情况下,因为三种成本计算法的产品成本确定范围不同,故对于同一企业同一时期相同的收入与费用数据,用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最后确认的利润也就不相同。开展并购战略成本预测与决策,首先应该分析企业并购成本的构成,并逐一进行测算。

企业根据并购战略成本建立一套反映并购战略成本计划本计划的要求目标水平的实施标准,并对偏离控制标准的活动进行纠正,对不符合企业内外环境要求的成本计划进行调整和重编,以保证并购战略成本管理目标顺利实现的动态管理过程。尽管并购战略成本控制涉及到企业并购战略的很多方面,但其核心是对企业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做出标准化安排。

有效的成本控制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与否的基本要素,成本分析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在企业成本形成过程中对成本进行的对比评价和总结工作。它贯穿于成本管理的全过程,主要是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成本分析与控制系统,利用成本核算资料,与计划成本、预算成本以及类似项目的实际成本等进行比较,了解成本的变动情况,同时也要分析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成本的影响,系统地研究成本变动原因,检查成本计划的合理性,深入揭示成本变动的规律,让企业的管理者清楚地掌握公司的成本构架、盈利情况和决策的正确方向,成为企业内部决策的关键支持,从根本上改善企业成本状况,从而真正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以便有效地进行成本分析。

二、提高全员的成本管理意识

要使企业全体人员懂得加强成本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是每个职工经济责任的主要部分。因此,不但要求成本管理人员、经济管理人员提高成本管理意识,而且要全员提高成本管理意识,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不仅应该有成本意识,还必须掌握成本管理的方法,把经济性与技术性很好地结合起来。全员管理,全过程控制,是企业提高成本管理、增长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

三、成本分析必须适应市场经济下的新的管理方式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要降低产品成本,增强成本意识,就必须适应市场经济下的新方式。其一是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必须坚持经济与技术相结合。影响产品成本的因素既有技术因素,又有经济因素,但技术因素是主要的。现在我国的一些企业产品技术水平较低,工艺落后,耗时、耗料、耗能都远远超过了国外同类企业。工艺、技术上的先天不足给降低成本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降低成本的关键是改进产品设计,革新工艺提高质量,节约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其二是算账型管理转变为经营型管理,以产品成本计算为主转变为以责任计算为主。经营性成本管理就是把运筹决策放在成本管理的首要地位,对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都要事先从成本角度考虑它的经济性。

四、加强事前成本管理,开展成本决策,完善成本分析

成本决策是实现事前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深化成本管理改革,开展成本决策,研究各种方案的可行性,进行比较筛选,从中选出最佳方案,以谋取企业最佳经济效益,使成本管理向预防性管理方向发展。使企业经营变消极管理为积极管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减少盲目性,提高科学性。在进行成本分析时要突破只以生产过程为对象,仅限于经济方面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对象应扩大到生产经营全过程,深入到技术领域,开展技术经济分析。

五、成本分析的方法和形式的更新

以效益为中心,推行目标管理。在方法上,从因果关系来考查成本开支的必要性及开支的规模,以成本动因作为费用分配基础。价值管理,包括科学的成本预算,编制成本计划,分析评价成本,寻找最合理状况下的成本节约途径;实物管理,包括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财产的有效使用,先进技术的采用以及适当生产规模的确立。在形式上,成本分析过程中实行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准确核算全过程成本。例如邯钢为了降低成本,在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对成本进行全过程管理和全员管理的要求,按市场价格倒推目标成本,以盈亏平衡点作为成本否决的封顶线,抓住“成本否决”这个关键不放松,抓住“效益”这个中心不动摇,提出了一套覆盖面大、控制力度强、形式多样的指标控制体系。对各处室、各分厂分别下达了成本控制指标,各处室、分厂继续分解落实到岗到人。从而形成总厂、分厂、班组三级成本保证体系,实现了成本的全过程和全员管理,有效地推进了企业经营机制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大幅度地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了企业内部管理。

科学的成本管理促进企业结构的优化,反过来企业结构的优化又会从整体发展上提高企业的投入产出比,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企业开展任何一项投入产出项目,都要涉及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众多经营要素与经营管理活动。任何一次结构调整,都会对企业的成本与效益带来重大的影响。

六、更新成本分析观念

突破传统的成本思想,增加非生产性投资意识,形成现代成本管理观念。所谓传统思想是指计划经济下把成本当作既定的不受外界因素影响的定值与小农经济的理财思想,它的局限性在于就生产而生产,花钱越少越好。而现代经济发展,社会化大生产,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具有战略家的眼光和胆识,冲破传统观念,重视非生产性成本投资。低成本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手段。但作为成功的企业在技术和人才上进行成本投入是非常必要的,世界上许多知名企业都是以技术和人才立足的,这是企业保证竞争力的关键。不少知名企业为获得高层次管理人员,不惜花巨资聘请、培训高级管理人才,而更多企业为扩大知名度、影响力,在媒体进行广告宣传。这种资金的投入和产品生产成本虽无直接联系,但它可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王平心.《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大连.东北财大出版社.2007年;

[2]韩新民.《成本法的应用对成本管理的改进》.《企业济》.2005年第5期;

[3]徐琴.《成本法在营销费用管理中的应用》.《财会月刊》.200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