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遗粮—泰山黄精

/ 1

仙人遗粮—泰山黄精

张哲王军

张哲王军(山东泰安市医药技师学院271016)

【中图分类号】R2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01-0406-02

【关键词】植物形态药用功效品种鉴别

泰山为全国名山之冠,有五岳之首的称号。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使泰山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泰山形成了有利于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和繁衍的生态环境,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据相关资料统计,泰山野生药用植物可达千余种,可谓“天然药库”。泰山何首乌、四叶参、黄精和紫草被中医药界誉为“泰山四大名药”。而其中的黄精更以其独特的药用和食疗价值为人所称道,明《本草纲目》记载,黄精为服食要药,列于草部之首,仙家以为芝草之类。下面从植物形态,疗效,药材品种鉴别等方面入手,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下。

概述

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PolygonatumkingianumColl.etHemsl.)、黄精(PolygonatumsibiricumRed.)或多花黄精(PolygonatumcyrtonemaHua.)的干燥根茎。根据原植物和药材性状的差异,黄精可分为姜形黄精、鸡头黄精和大黄精三种。姜形黄精的原植物多花黄精,鸡头黄精的原植物为黄精,而大黄精(又名碟形黄精)的原植物为滇黄精。三者中以姜形黄精质量最佳。

植物形态

黄精:茎呈结节状类圆柱形,粗细不等,多年生草本,先端稍弯曲。生泰山黄白色,略呈扁圆形。有数个茎痕,茎痕处较粗大,最粗处直径可达2.5cm,生少数须根。茎直立,圆柱形,单一,高50-80cm,光滑无毛。叶无柄;通常4-5枚轮生;叶片线状披针形至线形,长7-11cm,宽5-12mm,先端渐尖并卷曲,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花腋生,下垂,花梗长1.5-2cm,先端2歧,着生花2朵;苞片小,远较花梗短;花被筒状,长8-13mm,白色,先端6齿裂,带绿白色;雄蕊6,着生于花被除数管的中部,花丝光滑;雌蕊1,与雄蕊等长,子房上位,柱头上有白色毛。浆果球形,直径7-10mm,成熟时黑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生于山坡及林下。

滇黄精:生草本,高可达1m。根茎横生,有节。茎直立,单一。叶4-6片轮生,线形,长8-13cm,宽1.5-2cm,先端渐尖而卷曲,基部渐狭;无柄。花1-3朵腋生;花被筒状,淡绿色,6裂。浆果球形,熟时橙红色。花期4-5月。

多花黄精。多年生草本。根茎横生,肥大肉质,近圆柱形,节处较膨大,直径约1.5cm。茎圆柱形,高40-80cm,光滑无毛,有时散生锈褐色斑点。叶无柄,互生;叶片革质,椭圆形,有时为长圆状或卵状椭圆形,长8-14cm,宽3-6cm,先端钝尖,两面均光滑无毛,叶脉5-7条。花腋生,总花梗下垂,长约2cm,通常着花3-5朵或更多,略呈伞形;小花梗长约1cm;花被绿白色,筒状,长约2cm,先端6齿裂;雄蕊6,花丝上有柔毛或小乳突;雌蕊1,与雄蕊等长。浆果球形,成熟时暗紫色,直径1-1.5cm。种子圆球形。花期4-5月,果期6-9月。

功效

黄精气味和平,质地滋润,能补养肺肾之阴,润燥生津,治疗阴虚肺燥干咳少痰,可单用熬膏,或配沙参、贝母同用。如果是肺结核病(中医叫肺痨)咳嗽,可与地黄、天冬、百部同用。黄精既补脾胃之气,又能益脾胃之阴。脾胃气虚症见:全身无力,食欲不振,脉象虚软,可用黄精与党参、白术等使用治疗。脾胃阴虚症见:口干、食少,全身无力,饮食无味,舌红无苔,黄精与石斛、麦冬、山药等养阴益胃药同用。黄精与枸杞子等同用治疗精亏头晕、腰膝酸软、须发早白;与天花粉、麦冬同用治疗消喝(糖尿病)。

黄精的用量和注意事项

黄精的常用量为10-20克。黄精与玉竹都是百合科的植物,形态作用也相似,但玉竹重养阴,黄精能补脾益胃。由于二味都味甘质润,因而脾胃有湿者忌用。

中药材性状鉴别

鸡头黄精:呈不规则圆锥形,头大尾细,形似鸡头。长3~10厘米,直径约0.5~1.5厘米。表面黄色至黄棕色,半透明,全体有细皱纹及稍隆起呈波状的环节,地上茎痕呈圆盘状,中心常凹陷。根痕多呈点状突起。断面淡棕色,呈半透明角质样,并有多数黄白色点状筋脉。微带焦糖气,味淡,嚼之有粘性。

姜黄精:呈扁条形块状,分枝粗短,形似生姜,长约10厘米,直径2~4厘米,厚1~2.5厘米。表面粗糙,呈灰黄色或黄褐色,具不规则皱纹,有明显疣状突起的须根茎。茎痕圆盘状大而突出。质地坚实,角质样,气微,味甜有粘性。

滇黄精:根茎块状或连珠状,结节长可达10厘米以上,直径2~6厘米,厚2~3厘米。表面黄棕色,有皱纹,茎痕呈圆盘状。

主要成分:黄精含粘液质、淀粉及糖分。囊丝黄精含吖啶羧酸、天门冬氨酸、高丝氨酸、洋地黄苷及多种蒽醌类化合物。

药理作用:黄精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衰老、耐缺氧、抗疲劳、增强代谢、降血糖、强心等作用。此外,对多种细菌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1]《中药材商品学》,《泰山药用植物》,《中药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