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瓶颈分析与发展策略王有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瓶颈分析与发展策略王有生

王有生

身份证号码:63212419860806XXXX

摘要:目前我国多数传统建筑存在一些问题,在发展中渐渐失去光芒。而装配式建筑因绿色环保悄然兴起,逐步占领我国住宅建筑产业的阵地,大有成为主流的趋势,本文以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瓶颈分析与发展策略为主题,调查分析了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现状及国内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发展瓶颈;发展策略

1导言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就有装配式建筑,但因传统现浇建筑的垄断地位以及装配式建筑发展初期的所谓“缺点”,装配式建筑发展没有得到市场的普遍认可。在倡导绿色、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传统建筑因能耗大、垃圾产生量多,环境污染重,施工周期长,与绿色、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的主流呼声格格不入。而装配式建筑再入人们视野,重新为人接受。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由此可见,装配式建筑已成为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现阶段,随着推广力度的增加,装配式建筑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何改进完善装配式建筑,提高建筑水平已成为现阶段的主要课题。

2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工艺操作流程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工艺的操作流程基本上可以分为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和装饰工程三大板块。其中基础工程和目前的装饰装修以及现浇式的建筑不尽相同;而主题结构工程的流程一般从下到上包括构配件工厂化的运输与吊装、构件的支撑与固定、钢筋的连接、套筒、灌浆、后浇部位钢筋的绑扎、支模与预埋件的安装、后浇部位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一直到最顶层。由此看来,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过程可以说是装配式建筑质量好坏的重要板块。

3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及分析

装配式建筑施工常见的质量主要有平板制作安装、构件连接及管线和构件的埋设三种问题,其不同种类含有不同的细节问题,并就其产生的原由进行分析。

3.1平板制作安装的问题及原由

(1)转角板易折断。转角板是用来保证装配式建筑整体框架的稳定性的构件,极为重要,但是转角板因为本身较薄且体积较大,所以很容易被折断,因此在该构件运送或者是吊装期间很容易造成损坏,其原因主要是吊装期间转角板的两边容易向里回折,产生破损;或者是在日常保养的过程中操作不当转角处的角度发生变化;在施工期间,需要部分现浇来增加装配式建筑的完整性,现浇的莫办不能很好的和其他部位相连接,时不时会出现涨模和振捣不实的现象。

(2)外墙板保温层易断裂。外墙板的保温层一般情况下很容易出现脱落或是断裂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外墙板在加工的时候使用的都是“三明治”构件,也就是分别由外装饰面、保温层和结构层组成的,三层材料的不统一常常会造成保温材料外墙板的脱落或断裂。

3.2管线及构件埋设的问题及原由

管线及构件埋设常见的问题便是构件预埋管线的堵塞和脱落,预埋构件位置产生偏移,施工现场在穿线的时候会遇到阻碍。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构件在生产期间预埋的管线连接不到位,振捣时一些混凝土掉进预埋管,便造成管线的堵塞;或者是管线及构件固定不到位,在振捣期间发生脱落或者是偏移。

4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瓶颈

4.1经济成本方面:产业规模形成前的高成本。这里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材料高成本:装配式建筑普及不足,装配式构件生产厂不是各地都有带来运输高成本;项目当地建厂又是巨额投入高成本,建厂规模小不能支撑产品多样性,建厂规模大初期投入过大,回报过慢;在高烈度地区必须预制装配和现场浇筑相结合,装配率低带来的高成本。另一方面是人员高成本:设计人员需要具备装配式标准构件的拆解设计能力,需要了解装配式建筑的特殊节点构造,导致设计人员高成本;施工人员必须经过更专业的培训带来施工人员高成本;材料运输、进场、储存、施工、安装等等管理模式的变化带来管理高成本。

4.2人才培养方面:专业人才不足。目前装配式建筑全行业都面临着人才不足,首先是设计人才不足,大量的建筑学,建筑工程院校甚至都没有开设预制装配式技术的课程。实际工程少,有经验的设计人才,有经验的图纸审查人员寥寥无几。其次是施工人才不足,虽然装配式现场可以节约大量劳动力(一般装配式高层住宅项目标准层的施工只需要10-12名工人),但对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非常高。而且施工单位要重新购置材料设备并学习施工方法与行业标准,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增加成本。因此很多施工单位都不愿施工装配式建筑,而且能标准建设装配式建筑的单位也较少。第三是管理人才不足,工程建设阶段,新的施工方式必须用新的组织管理模式管理,工程建成后相应的后续服务与维护,都面临管理人才的短缺。

4.3政策扶持方面:指导性的扶持政策很多,但真正可操作的政策和细则屈指可数。就拿容积率的补偿政策来看,当前装配式建筑的主流外墙做法是使用内夹保温板的叠合墙板(可保温,可隔热),这种墙体和现浇墙体叠合使用是比传统外墙厚度普遍厚出150mm左右。开发商由此损失大量的可使用面积,导致项目公摊上升品质下降。目前只有上海和湖南等个别省市出台了容积率的补偿政策,上海市明确规定装配式开发项目的容积率补偿三个百分点。湖南省规定叠合墙体的部分厚度不计入容积率的计算。部分省市也在思考一些其它的扶持方法,如河北省的信贷支持政策,退还一定比例的墙改基金,散装水泥基金政策;上海市和广东省的现金补贴政策。但绝大部分省市仅仅有个指导性或者纲领性的意见,真正可操作的政策和细则仍是空白。

5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对策

5.1经济成本方面。因为装配式建筑成本问题,严重阻碍了装配式建筑的普及与推广。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成本高在预制配件上,一方面应该着手研发新技术、新材料,降低材料成本;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各地正在大量规划建设保障房,改造城中村。这些项目大都是以政府投资为主,如果政府出台政策强制要求此类项目中装配式的比例,可以大大增加装配式建筑的市场占有,只有占有量大,市场会调节工业化程度提升,材料成本自然随之下降;随着装配式建设项目遍地开花,装配式构件厂会就近孕育而生,运输成本随之下降。装配式构件厂数量的增加会带来市场竞争,自行调整建厂规模和产品的市场契合度成为必然,材料成本进一步下降。

这时再看装配式建筑的价格竞争力就已经凸显出来。如果加之政府的政策扶持,装配式建筑会迅速占领市场。

5.2人才培养方面。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从教育环节就开始入手,教育管理部门应该要求大专院校开设相关课程,结合实际工程实践,迅速培养出受过基础教育培训的初级人才,这些初级人才一旦源源不断的输送进产业链条,随后的设计、施工,管理专业人才短缺的顽疾会在很短的时间里根除。

5.3政策扶持方面。一个行之有效的政策制定,单单靠政府一方面力量是无法迅速高效完成的,我认为,行业协会应该主动牵头,有社会责任感的开发企业和当地设计单位积极配合,共同推动政府出台相应支持性政策;政府部门应该放下包袱,借鉴有类似政策发达省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推动扶持政策的迅速出台。如果当地有实际装配式项目的支撑,将会更加有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尽管装配式建筑在我国推广目前还面临很多问题,,但就从环境资源与社会发展要求方面考虑,装配式建筑一定是我国未来建筑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而且必将迅速占领国内建筑市场。本文探讨了装配式建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针对出现的问题也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策略。希望对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普及有所帮助,促进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龙玉峰.突破瓶颈障碍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J].住宅产业,2016,(12):35-36.[2017-08-12].

[2]朱卫.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32):59-60.[2017-08-12].

[3]谭美龄,戴国红,郑芳彤,邓建辉.装配式建筑发展前景与造价研究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6):247.[2017-08-12].

[4]任玲玲,杨岳西,刘源.郑州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机遇与瓶颈[J/OL].河南建材,2016,(02):157-158.(2016-04-21)[2017-08-1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1.1286.tu.20160421.1722.154.htmlDOI:10.16053/j.cnki.hnjc.2016.02.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