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日常摄盐量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张献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居民日常摄盐量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张献倩

张献倩

(上海市嘉定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嘉定201899)

【摘要】针对目前高血压患病率的明显提高,调查和分析嘉定镇5000名居民日常钠盐摄入量、高血压家族史和高血压患病率之间的关系。将5000名居民按有无高血压家族史、日常钠盐摄入量和年龄分组,统计各组总人数和高血压病人数,计算各组高血压患病率,并进行卡方检验,分析所得数据有无统计学意义;再将上述各组数据标化后进行卡方检验,分析标化后所得数据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无论有无高血压家族史,钠盐摄入量≥5g/天的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摄盐量<5g/天的居民;但较日常摄盐量,遗传因素对于高血压患病率提高影响更甚。采用合理膳食,限制日常钠盐摄入对降低高血压患病率是有意义的。

【关键词】日常钠盐摄入量;高血压患病率;调查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7-0354-03

我国已将高血压防治作为慢性病防治的切入点,为有效控制我国的高血压患病率,提高人群对高血压危害和防治措施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笔者从日常钠盐摄入量对于社区高血压防治的影响这一因素出发,调查和分析嘉定镇5000名居民日常钠盐摄入量、高血压家族史和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在社区中提倡采用合理膳食,限制日常钠盐摄入量(<5g/天/人),提高高血压病的防治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对象

2016年3—10月份采用居民健康档案调查表形式对嘉定区嘉定镇20000名≥15周岁的居民进行了日常生活危险因素调查,从中随机抽取并收集5000名居民日常钠盐摄入量(<5g/天或≥5g/天)、有或无高血压家族史及其患高血压病的人数,其中男性2432人,女性2568人。

1.2高血压患者调查方法

指在未服药前已在本院或外院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病”,包括至今未服药者,笔者均予以认同,并区分其有无高血压家族史。居民健康档案采用双盲方法进行调查。

1.3日常钠盐摄入量调查方法

按500g钠盐每户家庭食用天数、家庭人口数及餐次利用“每日盐摄入量=500/某户1斤盐食用天数/某户每日吃饭的人顿数*3”的公式计算出每人每日食用钠盐的数量。以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高血压预防推荐每人每日<5g为标准,将居民分为摄盐量<5g/天或≥5g/天两组。

1.4统计方法

将上述5000名居民按有无高血压家族史、日常钠盐摄入量和年龄分组,统计各组总人数和高血压病人数,计算各组高血压患病率,进行卡方检验,分析所得数据有无统计学意义。而后将上述各组数据标准化,再进行卡方检验,分析标化后所得数据有无统计学意义。再分析高血压家族史及摄盐量高低对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

2.结果

2.15000名居民分类情况示图:

由表5可见,两组人群中各年龄组患病率经检验后比较无明显差异,而总的患病率比较,有高血压家族史摄盐量低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无家族史但摄盐量高的人群。

由表6可见,两组人群中除75岁以上患病率经检验后比较无明显差异,其余各年龄组患病率均为前组高于后组,尤其35岁以下前组患病率显著高于后组。

3.讨论

3.1高血压的发病因素

很复杂,包括遗传、体重、饮食、精神心理及社会职业等,其中膳食盐量过多是重要因素之一。健康人摄盐较多在短时期内是无害的,但长期高盐饮食则是有害的。主要原因是:①增加肾脏负担;②盐敏感性是可变的,常随年龄增长而增加;③即使没患高血压病,人体在老化过程中高钠也促使心肌纤维化、血管周围间质胶原纤维沉积,影响心血管功能。

3.2高盐引起高血压的机制

摄盐多时,经尿排钠也增多,但人体的排钠功能是有限的。摄入过多的盐,会导致钠潴留。盐维系水,因此必然会引起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更重要的是,钠潴留使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内钠量增多,通过复杂的离子转运机制,最终导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高,平滑肌收缩,血管腔变窄,血管阻力增加,终致血压升高。血压升高又会加重心脏和肾脏负担,进一步引起排钠障碍,从而使血压更高,即形成恶性循环。目前公认钠潴留是高血压病的启动因素。

3.3高盐对降压药的影响

经科学试验应激可使正常饮食的大鼠血压升高,RPF(肾血流量)下降,而使盐负荷大鼠的血压进一步升高,RPF下降更明显,同时伴有显著的抗利钠、抗利尿反应。而高盐饮食的大鼠血压升高的同时还有RPF、PRA(肾素活性)、ANGⅡ(血管紧张素Ⅱ)明显增加。同时发现,盐负荷大鼠对应激表现出更强烈的心、肾反应,提示盐可能增加了交感神经对应激的反应。有研究发现高盐饮食可使每一次神经冲动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增加,使应激引起的心血管反应亢进。而目前常用的降压药一般为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钠盐的作用与之相抵抗,故高盐饮食常可降低降压药物的作用效果。

4.结论

上述调查显示膳食中钠盐摄入量与高血压患病率有关,膳食高盐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观察均显示盐摄入量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人群平均收缩压与平均尿钠呈直线正相关。因此,采用合理膳食,限制日常钠盐摄入量(每人每日<5g/天),对于提高高血压病的预防效果是有意义的。同时,调查表明,与膳食高盐比较,遗传因素对于高血压患病率的增加影响更甚。

高血压病是脑卒中和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预防高血压、降低高血压患病率的主要目的降低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和病残的危险。而开展社区高血压防治已被证实是降低高血压发生率,有效利用社区卫生资源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在积极治疗高血压病人的同时大力开展一级预防,因地制宜地进行群众宣教,努力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提高社区群众的自我保健能力,意识到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自觉改变行为危险因素是可以降低血压,并可增强药物的降压效果,控制各种类型的高血压及其引发的严重后果,维持正常血压水平,降低高血压人群的血压值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力生,龚兰生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1999.

[2]李峰.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89,5:247~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