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杜桂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浅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杜桂艳

杜桂艳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促人向上,而且具有提高效率和学习质量的功效。根据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及年龄特点,根据儿童学习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应着力培养专心致志、认真思考、知难而进、定时定量执行学习计划等学习习惯。作为学生,自己也要严格监督自己,发现偶有偏离,立即作出调整。此外,要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导他们从榜样中感受良好习惯对一个人成材的重要影响,从而自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学习习惯专心致志定时定量知难而进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倾向。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促人向上,而且具有提高效率和学习质量的功效。反之,一个人如果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有损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而坏习惯则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创举,并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可见,克服坏的学习习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会使你的学习更有意义和价值,而且会使你终生受益。

1学会倾听的习惯

如何才能使孩子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呢?首先,教师讲课应有感染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着孩子们,让孩子循着声音学习,在老师生动语言的引导下集中注意力。他们久而久之就会养成爱听讲、想听讲、会听讲的好习惯。其次,要重视听的训练。要求倾听别人发言时,双目注视对方。上课孩子们发言时,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请你面向大家”,“请同学们认真听,有什么疑问可及时提出”。课堂上,教师在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组内交流,训练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这样学生必然用心地去听,不容易走神。教师也可以常用鼓励的话语,学生的发言就会更大胆,思考就会更积极。第三,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励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应用一些经典励志的故事去引导孩子们感受专心听讲的重要性。第四,要求孩子做到的,教师首先应带头做到。和孩子们交流谈话时,目光应注视着他们,认真观察孩子们脸上掠过的每一丝变化,即使遇到有的孩子回答问题不着边际时,也要用心地听,耐心地等待孩子把话讲完,中间不插嘴,不打断。久而久之,学生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去全神贯注地倾听别人的。

2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

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增强人的发现、发明和创造力。养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可以通过思考不断解开疑团,激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养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对书本知识批判地吸收,可以防止“读死书”和“死读书”,不仅能鉴别和选择书籍,而且还能够死书活读。在读书时,不论是业务知识还是思想观点,都能批判地吸收,正确的予以肯定吸收,错误的加以否定扬弃。明代有一位医生给病人开了一服药,并关照说,在煎时加一块“锡”,一位叫戴之礼的医生听了后狐疑顿起,赶去寻问,那医生翻开书说:“书上是这样写的嘛!”戴仍疑云未消,找了很多书对照,发现“锡”乃“钖”字之误,前者为重金属,后者为糖。从而纠正了医学上的一大错误,可见,思考对于批判地吸收别人的东西是何等重要。

3认真做事的习惯

孩子们从小养成做事认真的好习惯将受益终生。许多家长聊起自家孩子常说:“我的孩子很聪明,就是粗心马虎,不是抄错数,就是计算粗心。每次考试成绩上不去,都是丢了不该丢的冤枉分。”这是粗心大意的毛病,如不及时得到纠正,将会伴随孩子们一生。因此,我们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孩子去不断克服、抑制粗心马虎的坏习惯,养成做事认真的好习惯。首先,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写字潦草、“龙飞凤舞”是孩子们的通病。要克服这个毛病,教师要带好头,起到示范作用,在板书时力求做到字迹工整、美观,使学生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对学生的书写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正确、美观、整洁。在批改作业中除了对正误的评价,还要注重对书写的评价。其次,培养认真审题和计算的习惯。计算出错多是由于孩子们审题不仔细,抄错数或不认真检查。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计算和检查的良好习惯。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不要忙于解题,一定要把数量关系搞清楚,要学会认真审题、分析题意,只有把题审明白了,题意弄清了,题目也就迎刃而解了。

4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

孔子就曾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自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能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旦有了自觉性,学生就会心甘情愿地、积极主动地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教师的工作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家长与老师用爱心与适合的方法去关怀与引导可爱的孩子们,用心去换心,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特别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便是很自然的事。

好习惯将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要形成好习惯,就要从小做起,从身边事做起。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必备的素质,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是众多良好习惯中的一小部分。但总的来说,培养良好的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归宿,素质只有化为习惯,才能成为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再仔细分析一下,就会越发感到那些教育家的话确实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尤其是在学习问题上,几乎对于每一个人都适用。因此,要想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要想有效地利用时间,我们一定要重视从小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者单位: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伯都乡新民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