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例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诊断延误分析

/ 1

267例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诊断延误分析

陈斌(湖北省黄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黄梅435

【中图分类号】R5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2-0133-02结核病是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也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传染病。控制传染源,减少发病、死亡及社会传播,是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主要目标。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排菌量大,结核菌毒力强,是结核病传播的主要传染源。早期发现并彻底治愈是消除社会传播,保护健康人群的有效措施。为减少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诊断延误,完善和改进结核病发现工作,现对黄梅县2003-2005年267例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例诊断延误情况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来源于黄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防科2003-2005年初诊登记本、结核病人登记本、病历和统计报表。

1.2方法

1.2.1发现方式以因症就诊为主。

1.2.2结防科对确诊为新发涂阳的肺结核病例,填写好常规病历,详细询问首次呼吸道症状出现日期及就诊经过,并进行登记。

1.3相关定义

1.3.1发现延迟指病人出现呼吸道症状至确诊间隔超过4周计算为发现延迟。

1.3.2就诊延迟指病人自始发症状之日至第一次就诊间隔超过2周者判为就诊延迟。

1.3.3确诊延迟指病人自初次就诊之日至确诊时的间隔天数超过2周者判为确诊延迟。

1.3.4诊断延误就诊延迟、确诊延迟、发现延迟统称为诊断延误。

2结果

2.1一般情况黄梅县疾控中心2003-2005年共登记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1521例,其中诊断延误267例,占17.55%。男性186例,女性81例,男女性别比为2.3:1。发病人群以农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1.9%(192/267),发病以青壮年居多,16-29岁96例(36.0%),30-49岁121例(45.3%),50岁及以上34例(12.7%)。

2.2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诊断延误情况就诊延迟高于确诊延迟,发现延迟占诊断延误的73.8%,就诊、确诊和发现延迟的平均时间(中位数)均超过5周。

2.3影响病人就诊的因素卫生知识欠缺和经济困难是导致就诊延迟的主要原因,分别占52.9%和27.9%,明显高于其他因素导致的就诊延迟。

2.4不同医疗机构确诊延迟差异情况确诊延迟病例主要集中在村级卫生室(含个体诊所)和乡镇卫生院二级医疗机构,分别占45.7%和32.6%,占全部确诊延迟的78.3%,明显高于县级综合医院和结防专业机构。而直接前往结防机构就诊的病例仅占4.3%,

3讨论

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传染性强,耐药性低,治愈率高,是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中重点控制对象。在其出现呼吸道症状至确诊给予抗结核治疗之间是最危险的传播期。早期发现,彻底治愈是减少社会传播,加速结核病疫情控制的有效手段。2003-2005年黄梅县疾控中心共登记新发涂阳诊断延误病人267例,调查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患者卫生知识欠缺,对出现呼吸道症状或轻度结核病中毒症状未引起重视而导致就诊延迟。②病人经济困难,未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③乡、村二级医疗机构部分接诊人员结核病防治意识淡薄,对早期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的病人,未进行痰菌的检查,造成确诊延迟。④利益驱使,截留病人,对肺结核疑似病人没有及时向结防机构转诊,而错失了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的时机。为加大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力度,降低诊断延误率,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①加强结核病卫生知识宣教,提高全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做到有症早查,有病早治。②政府重视,加大投入,切实落实肺结核病人双免政策和医疗救助保障工作。③加强乡村医务人员防痨专业知识培训,规范诊疗程序,提高诊断水平。④落实结核病归口管理工作,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及时转诊到结防专业机构进行科学诊断、规范治疗及管理。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结核病控制办公室.世界银行贷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手册.第二版.1995:22-23.

[2]赵大海.结核病与贫穷.中国防痨杂志,2004,26(3):177-179.

[3]屠德华.进一步贯彻和研究控制结核病的策略及措施.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