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不同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分析

刘国检

衡阳县人民医院湖南衡阳421200

【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对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不同方式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116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有效性。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平均出血量等各项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效果比较理想,患者恢复快,手术创伤小,值得临床应用上推广。

【关键词】不同方式;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比;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又称之为股骨转子间骨折,作为骨科的常见病,该病发病率在逐年上升,患者骨质疏松,下肢突然跌倒、扭转很容易造成骨折,粗隆部内翻引发髋内翻畸形。因此选择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意义十分重大,本组针对粗隆间骨折的不同治疗方式展开探讨,并将研究结果如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116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该组男性25例,女性33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范围(63.2±0.7)岁;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该组男性30例,女性28例;年龄58-86岁,平均年龄范围(68.6±0.2)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可以进行统计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下一步研究。两组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皆为主动参与。

1.2方法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选择腰硬联合麻醉,在患者臀部用沙袋垫高3-4cm,在股骨外侧切口,顶点位于大粗隆上方2-3cm,将皮下组织、皮肤组织、阔筋膜张肌顺着股骨纵轴向下逐层切开,将外侧肌肉通过钝性方式分离,使股骨大粗隆骨折得以复位,持续牵引患肢体。临时固定使用2-3根2.0mm克氏针,在大粗隆顶部远端0.5-1.0cm放置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安装套筒,将松质骨螺纹钉三枚在钻孔后引入。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等患者麻醉后在骨科牵引床上采取侧卧姿势,使受伤肢体和身体保持10°内旋,维持结石位体位。进行CT透视后开始牵引复位,牵引复位满意后,采用纵向方式从股骨大粗隆顶点上方约3cm的位置将皮肤切开,在皮肤内插入导针,开口扩髓处理使用C臂机透视下完成。将合适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髓腔内,安装130°瞄准臂和钻头套筒。在股骨颈内部植入导针,使股骨头颈中线偏下位置与导针相符合,进行导针位置确定后,将螺旋刀片敲入,锁定刀片,拧入远端固定螺钉。冲洗患者切口后将引流管放置,然后进行逐层缝合处理。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式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比较。

1.4统计学处理文章数据用SPSS22.0软件处理,以χ²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表1。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两组手术各项指标的对比,观察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表1两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对比

3讨论

股骨粗隆间位于股骨颈和股骨干的交界处,是承受剪式应力最大的部位。股骨粗隆间骨折属于关节囊外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之间的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由间接或直接暴力引发,大部分老年患者骨质疏松,而骨囊性病变的好发部位是粗隆间[1],因此会有病理性骨折发生,男性是该病的多发群体。股骨上段内部负重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股骨矩,在股骨粗隆部骨折的治疗原理和病理机制中意义十分重要。股骨颈干连接部的后内方是股骨矩所处位置[2],作为多层致密骨构成的纵行骨板在小转子上深部。股骨颈的实际长度由于股骨矩作为股骨干后内侧皮质骨的延伸而缩短,也就是将股骨颈干连接处的弯距减少。并且由于股骨上端偏心受载的着力点是所处位置,作为负重直立时承受压应力最大部位也会受到弯距影响,因此其存在使颈干连接部对应力的承受能力增强[3]。抗张力骨小梁和股骨上段抗压力骨小梁直接相互交叉,这两组骨小梁最大受力处的连接被股骨距明显增强,合理完整的负重系统在股骨上段形成。并且髋外旋作用方向与其方向基本相同,与臀大肌、髂腰肌的合力方向基本相同,并且能够对抗肌肉加压股骨上段的加速力作用[4]。骨质疏松在股骨上段发生发展不平衡,与其周围的骨小梁疏松相比较股骨距出现缓慢且程度比较轻,两者的结合部会出现弱点,因此老年人股骨上段发生骨折的机率高。在为股骨粗隆部骨折行内固定时要注意将股骨矩保全,使内固定物尽量贴近股骨矩,可以将内固定物的受力和固定效果提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属于髓内钉系统,稳定性比较良好,可以使髋内翻和股骨旋转缺口的有效减少得以促进。此外螺旋刀片在敲入时会将骨折旋转进入,能够获得比较良好的填压效果[5],使患者周围骨质的密度和把持力得到明显提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主要是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设置的,操作简单且可起到抗旋转作用,患者的创伤小,松质骨形成的钉道通过螺旋刀片所做的压紧处理,可以使骨量丢失量明显减少,稳定性增加明显,再加上尖端及凹槽的设计,可明显降低迟发性骨干骨折的机率。股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根据骨骼的局部解剖形态研制,在使用时不需要预先弯曲,可以将钢板疲劳断裂的机会减少,利用生物力学特点为成角稳定性,与骨皮质不需要紧密接触便可获得稳定,骨膜避免了压迫,骨折血运受到的影响减少,既符合骨折的生物力学固定原则又对骨折愈合有利。同时锁定钢板和螺钉钉帽有螺纹,设计采用了内置外固定支架的理念[6],为弹性固定,骨折发在负重过程中在固定后被允许有轻微移动,对骨折愈合具有促进和诱导的作用。但是股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给患者带来的手术创伤大,手术出血量多,操作复杂,股骨干和钢板之间难以达到良好服贴,术后容易有钢板断裂或松动的情况出现,早期活动后容易使髋内翻畸形,对术后早期康复的需要无法满足。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获取的生物力学优点比较理想,患者手术创伤小且能够及早负重,术中所用时间和出血量少,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海民.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大粗隆骨折不同固定方法对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07):69.

[2]赵刚.不同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30):78-79.

[3]郭景尧.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04):704-705.

[4]姜凯.小切口解剖锁定加压钛板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分析[D].遵义医学院,2017.

[5]张晓珍.不同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05):2529.

[6]周维海.不同方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07):1263-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