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光联合聚甲酚磺醛栓治疗宫颈糜烂60例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红外光联合聚甲酚磺醛栓治疗宫颈糜烂60例临床观察

霍清霞

霍清霞(河南省获嘉中医院453800)

【摘要】目的观察红外光联合聚甲酚磺醛栓治疗宫颈糜烂效果。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门诊诊断为宫颈糜烂Ⅱ~Ⅲ度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两组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观察组51例均痊愈;对照组痊愈15例,有效25例,无效20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60例均无明显不适,观察组20例术中出现下腹部坠胀感及刺痛,无出血。结论红外光联合聚甲酚磺醛栓治疗慢性宫颈糜烂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红外光聚甲酚磺醛栓宫颈糜烂

【中图分类号】R71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8-0143-02

宫颈糜烂是妇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也是宫颈癌的好发因素。据调查已婚或有性生活的女性中,发病率达50%。因此积极治疗宫颈糜烂也是预防宫颈癌的重要措施之一[1]。我院自2008年9月至2010年3月采用红外光联合聚甲酚磺醛栓治疗宫颈糜烂Ⅱ~Ⅲ度患者60例,与单用聚甲酚磺醛栓作对照观察,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1病例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病例为2008年9月至2010年3月我院妇科门诊诊断的宫颈糜烂Ⅱ~Ⅲ度患者120例,年龄18~65岁,平均36岁。根据乐杰主编[2]的妇产科学第5版中慢性宫颈炎分度,属宫颈糜烂Ⅱ度65例,宫颈糜烂Ⅲ度55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均作: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及液基细胞学检查,排除急性生殖器炎症及宫颈防癌检查。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60例。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月经来前半月阴道冲洗后放置聚甲酚磺醛栓1枚(江苏远恒药业)隔天放置,共6次,然后于月经净后3~7d采用广东威尔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WE9608多功能红外光治疗仪,在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宫颈,拭净糜烂面粘液,根据病变程度设置功率强度13~15W,光棒距治疗部位0.5cm,治疗至糜烂面全部发白为止,治疗面积稍超过糜烂面边缘0.5cm。治疗结束后阴道放置聚甲酚磺醛栓1枚,隔天放置,共6次。禁坐浴及性生活2个月。对照组:阴道冲洗后放置聚甲酚磺醛栓1枚,隔天放置,共12次,禁坐浴及性生活2个月。

1.3疗效标准

①治愈:症状消失,糜烂面消失;②有效:自觉症状减轻,糜烂面明显缩小;③无效:治疗前后自觉症状和糜烂面无改变。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秩和检验。

2结果

2.1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疗效比较[例(%)]

痊愈有效无效

观察组(n=60)51(85.0)9(15.0)

对照组(n=60)15(25.0)25(41.7)20(33.3)

两组疗效比较:P<0.01。

2.2副反应

对照组60例均无明显不适。观察组20例术中下腹部坠胀感及刺痛,无出血。

3讨论

宫颈糜烂是一种慢性宫颈炎,可引起白带增多、白带带血或性交后出血,严重的宫颈糜烂如不予治疗,少数可发生子宫颈癌前病变或子宫颈癌。因此积极治疗宫颈糜烂既能解除患者的痛苦,又是预防宫颈癌的重要措施之一。

目前,治疗上多以物理疗法效果较好,但其术后存在大量流液,痂皮脱落时局部出血,宫颈口闭锁,下腹坠痛等副作用,而局部药物疗效较差。本文采用红外光联合聚甲酚磺醛栓治疗宫颈糜是因为红外光治疗原理:利用病变组织能吸收红外光生物效应的机理,通过光辐射的热传导辐射人体组织表面,通过光的生物复合效应使表面病灶组织蛋白固化,血管闭塞,并提高分子的活性,利于组织细胞的修复和改善微循环而达到治疗目的。聚甲酚磺醛栓其活性成分为聚甲酚磺醛,为高酸物质,选择性作用于坏死病变组织及异位柱状上皮,使病变组织蛋白凝固脱落,促进鳞状上皮重新覆盖而达到治疗目的,可加速坏死组织脱落、止血和促进愈合,无物理治疗的副作用,不影响正常鳞状上皮,有收敛功效,能收缩血管,迅速止血,治疗后无阴道溢液及出血,还可维护阴道内酸性环境,消灭病原微生物、细菌、霉菌和滴虫等[3],单药应用疗效较好,对子宫无刺激,治疗后无下腹痛及月经改变,不留瘢痕,不引起宫颈管狭窄,但用药时间长,短期效果差。两者联合使用能起到互补作用,有效率高达100%。总之,红外光联合聚甲酚磺醛栓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疗效高,操作简单,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徐素君.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关问题及处理.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18(5):298-299.

[2]乐杰.妇产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93.

[3]张小燕,卞美璐,房青,等.保妇康栓对于人乳头状瘤病毒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7,21(4):216-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