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品混凝土产业的发展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中国商品混凝土产业的发展策略

赵韵

广州市华固业混凝土有限公司

摘要:商品混凝土又被称为预拌混凝土,我国商品混凝土在最近十几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中国商品混凝土产业的发展方向是粉磨和搅拌一体化。

关键词:中国;商品混凝土;产业;发展策略

1商品混凝土的发展历程

1.1商品混凝土

商品混凝土又称为预拌混凝土,是混凝土发展历史上的一次飞跃,它的发明标明着混凝土工业走向了现代化。商品混凝土就是混凝土做为一种建筑材料,成为企业的独立生产内容,企业多表现为预拌混凝土厂或者混凝土公司。因为混凝土的商品化生产节省了水泥等建筑材料,节省了生产成本,减轻了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也降低了施工用地的面积,改善了施工现场的劳动条件,减少了环境的污染。对商品混凝土进行推广是推广散装水泥的前提,国家相关部门也非常重视商品混凝土的推广问题。

1.2我国商品混凝土的发展现状

在建国初期我国在水利工程中使用了预拌混凝土,但是我国商品混凝土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我国的第一个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随着建设的需要和政府部门的扶持,城市商品混凝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截止上个世纪末混凝土搅拌站的数量达到600多家,年设计能力为12700万立方米,实际产量为5400万立方米。但是我国商品混凝土的地区发展不均衡,一些较大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使用量较大,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一些欠发达地区甚至没有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有的地区虽然有商品混凝土但是利用率不高,所以我国提出了“巩固东部、发展中西部”的商品混凝土发展战略。

2我国商品混凝土的发展前景

2.1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我国商品混凝土的使用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和沿海发展城市,这些城市的商品混凝土使用量已达到全国总量的80%,但是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使用率较低,所以发展空间很大。

2.2产生的技术经济效益明显

商品混凝土产生的技术经济效益主要从企业财务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三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通过对省会城市和东部沿海城市的混凝土搅拌站的经营资料进行统计,使用商品混凝土可以减少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工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原材料,提高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并提高混凝土的质量,使工程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

在社会经济效益方面,应用商品混凝土可以节省各单位的支出,使施工进度加快,使投资效益可以较早的呈现,并促进水泥制造业和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并使建筑工业化进程加快。

在环境效益方面,使用商品混凝土由于不用在现场堆放材料,所以城市中不会出现脏乱差现象,可以减少粉尘、噪声等因素的污染,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2.3国家加大了对商品混凝土的扶持力度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家很重视商品混凝土的发展,建设主管部门制定了许多扶持措施。在八五期间,建设部下发的施工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贷款11亿元中有5亿多是用于发展商品混凝土,在省会城市和沿海发达城市禁止在现场搅拌混凝土。国家的扶持力度加大了,对商品混凝土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提速的作用。

3影响我国商品混凝土发展的因素

3.1政府和法规因素

商品混凝土的价格比一般混凝土的价格高,这是使用单位使用量不大的原因。从长远来看,使用商品混凝土可以有效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国家和各级政府要出台商品混凝土推广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对商品混凝土企业采取一定的优惠。

3.2对商品混凝土的认识不足

建设单位要积极宣传推广的优越性和产生的效益,使全社会都重视商品混凝土,从思想上认识商品混凝土的优越性。

3.3商品混凝土的价格偏高

商品混凝土的价格偏高,商品混凝土企业的利润又较低,是商品混凝土发展受到制约的主要因素。必须让施工单位认可商品混凝土,还要加大商品混凝土的技术、制度和经营创新,降低生产成本,综小与一般混凝土的价格差距,提高生产设施的利用率。

4我国商品混凝土产业的发展对策

4.1“粉磨---搅拌”一体化

“粉磨—搅拌”一体化是一种新型的水泥混凝土生产方式,以混凝土的功能要求为目标,以外加剂为核心,以粉磨为最重要的环节,在粉磨时将外加剂技术、活化掺和料和熟料粉磨进行整合,综合了粉磨工艺与外加剂的双重功能,实现了水泥和混凝土的有机统一,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性能。

“粉磨—搅拌”一体化是将粉磨做为混凝土生产的第一道工序,通过粉磨可以将水泥熟料和混合料粉磨至标准要求的细度,在此模式下混凝土搅拌站向水泥厂购买达到技术标准的水泥熟料,将熟料与掺和料及外加剂一起粉磨,并对性能和配合比进行调整。“粉磨—搅拌”一体化的商品混凝土生产模式,发挥了粉磨的功有,在对混凝土进行配制时,可以自主调控熟料和掺和料的配比和细度以及外加剂的各类和含量。

4.2“粉磨—搅拌”的提出依据

活化填料是“粉磨—搅拌”一体化模式的技术依据,将外加剂与矿石和矿渣进行粉磨,在磨细的矿物颗粒表现浮着外加剂,成为活化填料。在水泥混凝土中将此活化填料取代水泥,可以降低减水剂的用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采用活化填料和二次搅拌工艺,可以将普通的水泥,有时是低标号的水泥制造为高强度的混凝土。

活化水泥是“粉磨—搅拌”一体化模式的另一技术经济依据,活化水泥是通过粉状的塑化剂和熟料混磨后制得的,可以取代部分水泥,制成水的需求量较低的胶结材料。活化水泥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抗冻性与抗裂性也非常良好。

活化水泥与其他没有外加剂或者掺入减水剂的混凝土相比,吸水率、收缩和徐变幅度都较低,抖和水的用量可以降低20%左右,即使不对混凝土进行温热养,也可以缩短蒸养时间。用活性水泥配制混凝土,在零下10度的极寒条件下也不用添加防冻剂。“粉磨—搅拌”一体化具有技术和经济可行性,是生产高性能的混凝土的必然发展趋势。

4.3“粉磨—搅拌”一体化的优势

一是可以提高掺和料的比例,降低水泥的用量,使商品混凝土的成本降低,并可以有效的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为商品混凝土和散装水泥的推广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是“粉磨—搅拌”一体化可以促进高强和高性能商品混凝土的发展。“粉磨—搅拌”一体化和配套技术,可以提高商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未来会成为我国发展高强和高性能商品混凝土的主要技术。

三是“粉磨—搅拌”一体化可以充分发挥外加剂的功能。在粉磨时减水剂可以助磨,使矿渣和水泥熟料的活性充分的发挥,在搅拌时可以减水塑化,提高均匀性。

四是“粉磨—搅拌”模式可以提高矿渣、粉煤灰和废弃物的利用率,水泥熟料成为混凝土制备的添加剂后,节约了水泥熟料的用量,降低了资源和能耗。节约了水泥熟料后带来了低的环境负荷,提高了工程质量,综合效益较高。

“粉磨—搅拌”一体化模式可以有效的避免水泥在粉磨时掺合料超掺或者滥用添加剂对混凝土的危害。现在很多水泥厂都大量使用掺合料,用量也不标明,使混凝土的配合比增加了难度。“粉磨—搅拌”一体化技术可以杜绝这些质量隐患。

5小结

商品混凝土是一项绿色事业,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除了要加大扶持和进行宣传,要进行技术经济的分析。“粉磨—搅拌”一体化生产模式与外加剂、掺和料进行整合,对各生产要素进行整合,并对各种效益进行重新的分配,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利用的新型商品混凝土生产模式,也是我国商品混凝土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冯乃谦.实用混凝土大全,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

[2]杨柏科.混凝土实用技术手册,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