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全程助产责任制对孕妇及新生儿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产科全程助产责任制对孕妇及新生儿的影响分析

吴东兰王亚芳

吴东兰王亚芳(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广东佛山528300)

【摘要】目的:对产科全程助产责任制对孕妇及新生儿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临产3400例的初产产妇,其年龄为19-38岁,评价年龄为(26.1±5.6)岁,平均孕周为40+3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00例,对其分娩情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两组产妇经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的产妇比例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的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各类并发症发病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面推进全程助产责任制具有积极的意义,是优生优育的有利保障,故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全程助产责任制产科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4-0166-02

当代新型医学模式要求医疗工作以人为本,而对于产科而言,全程助产责任制便是适应此类新型医疗模式而产生的[1]。为了对产科全程助产责任制对孕妇及新生儿的影响进行分析,笔者选取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临产3400例的初产产妇,并对其分娩情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临产3400例的初产产妇,其年龄为19-38岁,评价年龄为(26.1±5.6)岁,平均孕周为40+3周。上述产妇都是孕足月、单胎、没有难产指征者。随机将上述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00例,比较两组产妇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给予观察组产妇全程助产:当产妇临产进入产房后,由一名助产专业人员为其实施科学、全面的系统服务,知道其分娩结束后2小时,回到母婴室。助产人员应为弹性工作制,没有任务时可休息,一旦出现孕妇临产,则应立即进入工作状态,助产期间应一对一全程陪同分娩,并且开展适当的健康教育及心理和生理护理。

给予对照组产妇传统助产方式:产妇临产进入产房后,随着时间推移,由不同的助产人员分别负责,通常一名产妇由多个助产人员轮流服务,也有些助产人员要负责数名产妇的助产工作。

1.3观察指标对临床的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产后排尿情况和新生儿状况、母乳喂养等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t检验法检验差异,当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经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的产妇比例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的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各类并发症发病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产妇分娩情况对比

组别n分娩方式[n(%)]产程(小时)并发症

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剖宫产活跃期总产程产后出现会阴感染尿潴留新生儿窒息

观察组17001382(81.3)54(3.2)264(15.5)3.36±1.296.89±2.3810(0.6)12(0.7)20(1.2)14(0.8)

对照组17001190(70)102(6)408(24)5.19±2.109.58±2.7922(1.3)68(4)54(3.2)34(2)

P<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3讨论

全程助产责任制从导乐分娩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更加先进、更符合我国国情的产时服务模式,和传统的模式相比,助产人员的责任更明确,对其技术水平有更高的要求,有效避免了轮班等对产妇护理不及时的情况;弹性工作制可有效调配现有的人力资源,满足了产妇一对一护理的要求。因孕妇和助产人员的接触时间较长,能够针对孕妇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确保产科的服务品质[2]。

全程助产责任制的重点是产科的服务质量以及母婴的安全和健康。笔者通过对临床资料的研究和分析发现,观察组产妇的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占比也明显降低(P<0.05),阴道手术助产占比和产科并发症的发病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据相关研究显示,产妇的精神心理情况对剖宫产率有着显著的影响,若产妇极度恐惧分娩、并对因时而的安全和健康有太多的顾虑,会造成产力异常,进而对分娩造成影响。因为产妇的恐惧和焦虑等情绪,会提升其机体的应激性,造成激素异常,而泌乳素和催产素水平则随之降低,不但影响分娩,而且对产后母乳喂养情况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由此可见,为了构建以产妇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全程助产责任制具有积极的意义,该措施不但能够提升妇产科的服务品质,也符合当今医疗发展的潮流,是优生优育的有利保障,故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小燕.全程责任制助产管理与产科质量关系的研究[J].中外医疗,2011,10(5):211-212.

[2]王立君.产科全程助产责任制的护理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9(9):30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