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思考、探索——教师如何高效备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追问、思考、探索——教师如何高效备课

章迎弟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章迎弟

【摘要】

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引发兴趣,活跃气氛,让数学课堂轻松高效,许多年来,我们绞尽脑汁,集思广益,从宏伟绚丽场景的创设,到张扬完美技法的应用,让我们的课堂看似活力无限,丰富多彩,却始终无法回避冗繁、低效的尴尬。当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仍然迫切需要从浮华走向朴实,从低效走向高效,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追问,不停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实践。

【关键词】追问思考探索数学课堂高效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实现了新的融合,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使数学课堂更加轻松高效,许多年来,我们教育工作者绞尽脑汁,集思广益,从追求宏伟绚丽场景的创设到张扬完美技法的应用,从精雕细琢环节设计到及时多元的课堂评价……但是,当我们静下心来,以更加理性的态度来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时,就会发现,很多看似活力无限,丰富多彩的课堂却始终无法回避走进冗繁、低效的尴尬境地。

究竟怎样做,才能真正实现数学课堂从浮华到朴实,从低效到高效的转变呢?笔者认为,首先要从根本上理解怎样的“课堂”才能称之为“高效课堂”。

追问:什么样的课堂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和低效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而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

思考:“高效课堂”的标准究竟该如何考量?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究竟该怎样判断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真正高效,高效课堂的标准又该如何考量呢?

1.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皮亚杰说过:“儿童是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求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发展,兴趣是学生认知活动的契机和直接诱因。”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愿望和要求,就能真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之中,自然而然地成为学习的主体。

2.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得到充分保障,学生形成对知识真正地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前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根据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教学环节设计能够贴合学生实际,发展学生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程度地学有所获。

3.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反思能力得到培养,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诚和学生交流,尊重和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民主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愉快学习,积极交流,踊跃表达。

综上所述,我们的课堂教学离“高效”究竟还缺点儿什么呢?分析当前课堂教学实际,总体来说,我们还缺点正确“引导”;缺点教学前的精心设计和教学后的系统反思;缺点教学智慧的有效生成;缺点对学生生命个体的倾心关照。

探索: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依然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课前精心做好“三备”,真正让备课为上课服务,是构建高效课堂亘古不变的法宝。

1.备教材——适时“就地取材”,充分“知材善用”。

《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于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值得大家骄傲的是,新修订版的苏教版数学教材,“实、新、活、细”,生动灵活的设计了大量儿童喜闻乐见的真实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教材只是一种文本,要转化成有效的教学行为,依然离不开教师对文本的再加工和再处理,进而把静态虚拟的学习内容转化为生动有趣,富有研究价值的学习活动。既省去了课前费时准备学具的环节,又杜绝了不同学具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可能,让文具成为帮助他们理解新知的好帮手。

2.备学生——准确“关注起点”,真正“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学习活动是他们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对于打造高效课堂教学至关重要。教学前对学生整体情况摸底,针对其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与重组可以使教学过程事半功倍,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可以消除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学生的学习障碍;教学前,制定分层教学目标,也能让处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都能获得提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备自身——正确“了解自己”,成功“转换角色”。

不同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学风格和教学优势也各不相同,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素养的最大效应面对学生,是课堂高效的保证;新课程倡导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既要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还要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拓宽专业文化视野,还要提升道德修养水平。

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只有精心地做好课前准备,教师才可能在上课时胸有成竹地面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真正的主人,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更有效,师生双方都在课堂中获得提高和发展。

总之,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备课包括了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设计,备教案讲稿,以及课后备课多个环节,每个环节又不是孤立的,是相互依存,互为递进的关系。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做好备课是教师站好三尺讲台的基本功,要想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优秀教师,就必须将备课工作做到扎实有效。

参考文献:

[1]王云,张旭涛,吴巧云.从“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来谈如何备课[J].中外教育研究,2009,(10).

[2]王平忠.有备无患:谈如何备课[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5).

[3]沈显生.教师备课规范化要求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