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疾病的X线分析与诊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1-21
/ 2

肺部疾病的X线分析与诊断

杜海燕

杜海燕(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七煤医疗中心铁东医院154600)

【中图分类号】R8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1-0160-02

【摘要】目的探讨X线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综合分析肺结节病、特发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X线诊断。准确的X线诊断为临床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肺部疾病X线诊断

肺部疾病肺脏本身的疾病或全身性疾病的肺部表现。呼吸系统由呼吸道(鼻、咽、喉、气管和各级支气管)和肺泡组成。肺脏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部疾病属于呼吸系统疾病。

肺部常见的疾病有:气胸、肺大泡、肺气肿、肺部阴影(严格讲不算单独疾病,但临床上常作为多种肺部占位病变的统称)和肺癌等。下面就实际病例进行X线分析诊断。

1肺结节病

1.1病史摘要患者女性,年龄39岁。主诉:体重减轻、乏力数个月余,近2个月来间断性发热伴咳嗽。体检:精神佳,右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7次/min,律不齐,腹软,肝肋下两指,脾脏轻度肿大;颈部及锁骨上可触及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结核菌素试验轻度阳性;Kveim试验(结节核病抗原试验)阳性。颈部淋巴结取活组织检查,病理示非干酪性肉芽组织。

1.2X线表现两侧肺门结节状肿大,以右侧明显,主动脉结旁见半弧状肿块影,右肺中下野见纹理增多模糊,并见广泛片状阴影,部分融合成大片,右肺亦见散在小点片状阴影。左膈光整,右膈显示不清;心脏大小形态如常。

1.3X线诊断X线所见并结合临床符合结节病。

1.4评述结节病即肉样瘤。原因不明。是一种非干酪性肉芽肿疾病,可侵犯人体多种器官,包括肺、肝、脾、淋巴结、皮肤、骨骼、眼球、腮腺和腭扁桃体等。非干酪性肉芽肿并非结节病所特有,因此本病诊断需结合临床、X线和病理检查的结果而定。结节病侵犯肺部X线表现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病理基础分为淋巴结型、浸润型和硬变型。淋巴结型常表现为两侧肺门淋巴结肿大,常常是多发,两侧对称,多发性结节呈土豆块状。部分病人并有支气管淋巴结肿大。隆突下淋巴结也可肿大。通常肺门淋巴结肿大更加明显,本例即如此。结节病的发展规律为肺部广泛性病变出现在淋巴结肿大之后,肺部广泛性病变绝大多数均匀分布于两肺,仅少数在发展或吸收过程中可以不对称。本例病人左右肺病变就不对称。肺部的病变可以完全吸收。如存在时间较久而未吸收即可发展为间质纤维病变,而表现为间质纤维病变和结节病变同时存在;或者甚至以间质纤维病变为主。结节病两侧肺门淋巴结肿大,临床症状轻微,为其特点,但应区别支气管淋巴结结核、淋巴类肿瘤。淋巴结结核通常发生在儿童或青年,而结节病常为成人。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提示结核;Kveim试验阳性,则提示结节病。淋巴结核往往为单侧性的。淋巴类肿瘤通常从气管旁淋巴结开始,再向其他组淋巴结蔓延。如果外围淋巴结肿大,通过活检可确定诊断。

2特发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

2.1病史摘要患者男性,年龄53岁。主诉:胸闷、胸痛伴咳嗽、咯痰1年余,体重逐渐减轻。体检:一般情况尚可,全身皮肤可见色素沉着,两肺背部可闻及细湿啰音,心脏听诊未闻及杂音,肝脾未见增大,杵状指。实验室检查:血沉4mm/h,白细胞计数6.6×109/L,中性粒细胞80%,淋巴细胞20%。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特发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

2.2X线表现胸部后前位片示两侧中下肺野见弥漫性纤维索条状影,以下肺为著,右心缘旁病变有融合趋势。两膈尚光整。心影形态大小尚属正常范围(图159A)。

2.3X线诊断X线所见并结合临床符合特发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

2.4评述病人的胸片上突出表现为两侧中下肺野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而能产生肺部弥漫性间质纤维化的疾病很多,特发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为其中一种,病因尚未明确。对该病诊断必须慎重,首先要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肺间质纤维化后,才可考虑本病的可能。

本病最早期的X线表现为细小的网织阴影,以下肺多见(图159B),此时病人可无症状,而肺功能检查已有异常表现,为肺弥散功能减退。后逐渐变为粗糙的条索状阴影,交织成粗网状影像。并可重叠形成结节,或融合成片状阴影(图159C)。常伴有肺气肿、肺大疱或继发性气胸。心脏可能表现为肺源性心脏病改变。

由于本病的X线征象没有特征性,需结合,临床表现,如病人有气急、咳嗽、体重减轻和乏力。一般痰不多,可伴有血丝。可产生发绀和肺动脉高压,最后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常有杵状指。肺功能检查最显著的改变为肺弥散功能减退。提出本病之可能,确诊往往依赖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

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3.1病史摘要患者女性,年龄40岁。发烧2日后出现呼吸困难,并有烦躁不安。体检:呼吸急促,38次/min,胸部可闻及湿啰音。动脉血氧分压为6.6kPa。

3.2X线表现两肺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右肺大片状融合,外带显著。

3.3X线诊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3.4评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旧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临床各科多种原发疾病在抢救或医治过程中发生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困难。常见原因有:①休克:感染性、出血性和过敏性休克。②严重外伤:多发性骨析、内脏破裂、烧伤等。③严重感染:细菌性、病毒性感染。④其他原因:如脂肪栓塞、胃液吸入、毒气吸入、药物中毒、体外循环术后等。X线表现随发病时间不同而变化,可分为4期:①早期:在发病12~24小时内,两肺纹理增深模糊,可伴有小斑片阴影。②中期:在发病后1~3日,肺内出现斑片状和大片融合阴影,多数为两肺分布,少数发生在一侧,外带病变常比内带严重。③晚期:在发病3日以后,两肺广泛分布片状阴影,当肺组织完全实变时,两肺普遍变白,心影轮廓消失,故这种改变称为“白肺”,是诊断本病的重要征象。④恢复期:在发病7日后,X线阴影逐渐消失,少数病人可出现肺纤维化,诊断本病必须与病史、临床表现及血气分析相结合,并需除外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肺水肿。

参考文献

[1]王定华,刘国强.肺部弥漫性疾病的X线诊断.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10年第12期.

[2]和学忠.新生儿常见肺部疾病的X线诊断.人人健康(医学导刊),2007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