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AR交流模式在急诊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SBAR交流模式在急诊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

晏琴

无锡市中医医院214000

摘要:目的:观察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交接班中实施SBAR交流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实施此次研究,例数为88例,时间为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使用SBAR交流模式,对照组使用常规模式交接,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1%,对照组为22.72%(P﹤0.05)。结论:将SBAR交流模式用于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交接班中,可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关键词:不良反应发生率;急诊重症监护室;SBAR交流模式

重症监护患者众多指标变化迅速,病情复杂,增加交接班次数。护理人员交接环节在患者监护中具有重要意义,可防止交接工作中的准确性及高效性,避免出现安全隐患[1]。所以,选择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对其实施SBAR沟通模式,观察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实施此次研究,例数为88例,时间为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患者对此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护理人员均为15名,观察组中男21例,女23例,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50.23±10.68)岁;对照组中男26例,女18例,年龄21~80岁,平均年龄(50.52±10.54)岁。两组患者差异不大,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模式交接。实验组给予SBAR沟通模式交接,具体包括:(1)根据SBAR沟通模式制定交接工作单;(2)SBAR沟通模式中,S表示患者现状讲述,即患者性别、年龄、床位号、病房号、医师及病情情况;B表示患者背景资料,如患者主要病史、住院时间、相关检查、治疗措施、护理情况;A表示评估患者目前情况,专业评估患者饮食情况、呼吸情况、管道、心理、意识、检查数据等情况,交接工作中明确患者隐藏危险,包含治疗与护理;R表示肯定护理中的成果,对下班前应做的护理工作及下班后注意事项进行明确;交接人员根据报告单填写,交代重要事项,双方对患者共同检查确认,然后签字。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输液脱出渗漏、压疮、非计划拔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记录。使用我院自制调查表评价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内容包括护理重点、存在风险、病情演变辅助检查、过敏史用药史、住院原因诊断,每项最高分值10分,分数越高,护理人员掌握程度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使用t来进行检验,用(`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来进行检验,用率(%)来表示,(P﹤0.05)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1%,对照组为22.72%(P﹤0.05)。详见表1

表1不良反应对比[n(%)]

2.2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对比

观察组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比较(`x±S)

3讨论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更加多样化,人们精神乐趣及物质水平不断上升,但同时也发生了众多灾难事件。因此重症患者人数逐年上升。急诊重症监护室在医院中占据重要地位,监护工作与患者生命具有直接关系[2]。

因此,对患者实施有效监护,可保证患者安全。因为重症患者身体指标频繁变化,病情较为复杂。所以,监护人员应对患者全程陪护,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并对其正常生活提供护理措施[3]。重症患者之间交接工作频繁可保证监护人员精力充足,交接工作中的交流及沟通是监护的重点。临床上通常使用常规交流模式,但该模式会造成沟通障碍,导致病情交接不清,对患者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造成影响[4]。实施SBAR沟通模式可规范监护人员交接过程,使其程序化。交接流程越详细,交接人员就越容易对重点及内容进行明确,护理人员可提升工作效率,防止出现监护工作不到位等情况[5]。长时间应用SBAR沟通模式,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并提高低资质护理人员能力水平。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1%,对照组为22.72%(P﹤0.05)。表明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交接中应用效果十分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将SBAR沟通模式用于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交接班过程中,可提升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临床使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梦颖,密萌.I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抢救室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v.3(10):171.

[2]孙迟.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危重病人转运交接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7,15(18):2247-2249.

[3]陈祖香.ISBAR沟通模式用于急诊抢救室床旁交接班中的临床效果[J].全科护理,2017,36(27):3402-3403.

[4]朱清文,杨源,廖芹,等.SBAR沟通模式在危重症病人交接班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12):1532-1534.

[5]王丽,倪明珠.标准化沟通方式在急诊抢救患者记录与交接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7,16(3):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