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想影响下的景观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想影响下的景观设计

赵安娜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西方工业文明催生了以人为本、追求自我意识实现的现代主义思潮。而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能源、环境、医疗等问题,现代人开始思考自身的处境,对于思想和文化形式的转变也有了较大的促进作用,是为后现代主义。本文结合后现代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具体的表现形式,重点探讨了其对现代景观设计产生的影响,并形成结论。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景观设计;艺术与设计

引言

后现代主义艺术是相对于现代主义艺术而言的,相比于现代主义思想追求个性独立和人格解放的尖锐性,后现代主义思想显得敛藏了很多。这与人类社会在20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是分不开的,现代人逐渐明确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也明确了艺术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理应尊重现实并关注现实。这些稍显分裂的思想打破了现代主义思潮的尖锐性,并形成了多元且复杂的后现代主义艺术。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现代景观设计的方向和内容也有较大的变化,体现出一种全新的设计思路。

一、景观设计的概念

“1858年风景园林设计之父奥姆斯特德从多方面总结出景观设计的概念。广义上讲,景观设计是从大规模、大尺度上对景观进行分析、设计、管理和保护,其核心就是对人类户外生存环境的建设”。“狭义上讲,景观设计就是通过科学和技术手段,对景观要素进行合理布局与组合,在某一区域内创造一个具有某一形态或形式、较为独立的、具有一定社会内涵和审美价值的景物”。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相关环保法案的相继施行,以保护自然、促进生态资源合理利用和持续健康发展,并借此协调人口与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成为当代生态发展理论的基本要点,因而,现代景观设计要求围绕着以下理论进行。比如:群落优势种配置理论、生物多样性理论、成本收益理论、生态演替理论等。这些理论决定了在进行城市居住区景观绿化设计工作时应该注意的方面。同时,基本的景观设计理论也决定景观绿化设计的功能性和组成、特点等方面。

二、后现代主义艺术及其思想

现代主义的诞生让崇尚上帝以及神的力量的古典派哲学家和艺术家一时间大受震惊,与古典主义不同的是,现代主义思想讲究自我解放,以自我为中心的先验唯心主义哲学占据了制高点。而后现代主义思想则突出了对自我存在性的怀疑,强调主体丧失,反对将一切中心化。同时伴随着现代环境、医疗、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多数现代人认识到了自身的行为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因而倡导通过艺术作品与现实沟通,将艺术融入生活,关注最普遍大众的生活情趣和审美状态,将艺术真正融入生活。

由于不同人对于后现代艺术的思考多有不同,这也造成了目前后现代主义思想的纷杂,缺乏独立而完整的思想体系和行为风格。但是在整体上后现代主义仍然与现代主义风格具有明显的差别。

三、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想对当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一)颠覆传统景观的设计原则

后现代主义思想是对现代主义思想中传递的价值的重塑。因而现代景观设计也有了新的方向,传统景观设计特别是在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景观设计,其设计原则主要以感官审美为主要特点。其价值存在于视觉影响力,以城市景观设计为例,传统的景观设计会加大对霓虹和玻璃幕墙为吸引视觉注意的主要方式,而后现代主义思想则会更加重视对实用性和功能性的诉求。比如针对城市居住区进行景观设计,其中的基本设计区域有居住区绿地、开放式绿地、装饰性绿地、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宅间绿地、建筑基础绿地、居住区道路、停车场以及空隙地等。基本的实际原则有因地制宜、竖向分区、种植设计、功能分区、保护原则等。设计原则要求对绿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在视觉效果和绿化效果上均要达到最优化,如小区游园的设计要综合考虑其功能:居民散步锻炼、休憩闲谈。此处的设计应减少对高大乔木的应用,也少用带刺和尖的低矮灌木,而是在照明设施和座椅、亭廊周围布置一些简单的园林小品,如花期较长的花朵、简单耐看的常绿植物等。也可以考虑视觉效果而进行观赏型花木的栽种如:玉兰、鸢尾等。可以发现,后现代思想主导下的景观设计着重以寻常审美为特点,摆脱了浮夸和奢华的审美特性,这对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的贯彻准确精到。

(一)表现形式多样

后现代主义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基础形式比如历史主义景观、生态主义景观。更加人文特质的比如地方主义景观、隐喻主义景观等。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更新了景观设计的表现形式内涵。比如对历史主义的回归强调在现代景观的设计中加入诸多历史的元素,比如传统的园林景观布景和陈设方式。在现代庭园的设计中融合古代与现代、新与旧的对比,在强烈的反差中突出差异化的审美,避免狭窄空间中同类型景观的堆叠给人带来不舒服的感觉。

又如生态主义景观的大量呈现。现代建筑或者景观的设计对生态功能和生态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如何在实现基本的功能主义美学之后还能保证其生态价值便成为了现代景观设计较重要的课题。将低碳环保、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等环境保护元素引入后现代艺术景观设计作品之中成为新的景观设计方向。比如德国杜伊斯堡北风景公园是在一个废弃的钢铁厂旧址上建造而成。设计师利用金属服饰和钢铁加工过程中标志性的熔化等过程进行艺术抽象最终形成了这个具有后现代生态主义风格的景观设计作品。近年来,类似的作品在国内已不西鲜见。其主要体现出一种人对自然和现实的思考。

四、我国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景观设计缺乏独特性思考、搭配失衡

目前我国景观设计过程中缺乏思考与设计的方面主要体现在对不同类型景观的搭配方面,比如软硬质景观的搭配失衡问题。园林绿化概念中的软质景观主要是指具有生态和绿化作用的园林植物,它能在园林及建筑环境中起到装饰、观赏、组景、防止水土流失、美化硬地的作用。而硬质景观则是相对于种植物这种软质景观而言,具有明显的认为建设痕迹的景观,比如花架、亭台、假山、喷泉、雕塑等。包括在花栏、座椅、扶手等可算在景观区域内的一切人工建设的实用或装饰物都可称作硬质景观。而目前大多数的景观设计对如何使用软硬质景观以及对其进行独特性的设计尚有较大的空间。

(二)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缺乏对人性的思考

园林景观设计归根结底是为人的生活服务,“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应该贯穿园林景观设计的全部过程,但是在目前的景观设计之中鲜有排除经济效益和视觉因素而纯为人提供便利的设计元素存在。这既体现出当代景观设计的功利性,同时也体现出景观设计缺乏人文气息,而更注重商业化。由于景观生态设计的概念和应用在延吉市的开展时间还不是很长、相关经验不足。因而在进行景观生态设计时局限性普遍比较大、对设计层次、美学要素的考虑还不是很成熟,因而在现今的景观设计工作中常出现顾此失彼的局面。

五、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想对当代景观设计的启示

后现代主义是源自西方社会思想的文化思潮,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革命和文艺复兴之中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社会发展经验,在其指导下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也表现出较高的成熟度,这对于我国园林设计的格局和思想方法都起到了较好的带动作用。同时,通过学习国内一、二线城市优秀居住区景观生态设计的案例,分析其中的精妙和成功之处并为自己所用,案例要足够经典,当然为了满足学习的可能,要尽可能搜集更多的优秀案例来分析研究。争取形成有自己的地域特色、风土人情色彩在内的景观设计作品。同时,也要讲求基本设计原则的应用,比如强化功能分区、不同精致互补等。

通过对后现代主义景观设计的理论研究发现,后现代主义更加注重人在景观中的主体性作用,强调历史性和丰富的情感交融。将原本没有感情的设计品变为更具艺术生命力的产品。中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在结合西方景观设计思想和后现代思想进行景观设计时,要突出地域以及文化特色、时代特色并加重人文主义元素的使用,将大众审美更多的融入景观设计中,使得景观设计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更加贴近。

结语

随着近年来人们对绿色生态以及环保要求的日益严苛,对人类的生活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周边生活环境因而也越发受到重视。良好的景观设计要秉承科学、合理、人性化的要求,将建筑、造景作为整体考虑,以期能够最大限度的起到生态调节和环境美化的作用。在景观设计概念不断发展完善的同时也要明确后现代思想的应用只是对我国现行景观设计思路的补充和校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更应该结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而不应照抄照搬。只有积极学习借鉴西方优秀的景观设计理念来完善我国的景观设计工作才能促进我国在景观设计方面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春燕.聚焦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新城市形态建设:国际城市建设管理发展新趋势[J].城市发展研究,2015(2):58-60.

[2]王敏.基于“灵动的生命力”生态景观设计方法研究:以龙湖翠微清波居住区景观设计为例[J].中国包装工业,2015(2):139,141.

[3]景观设计学[J].中国园林,2014(1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