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结合语言训练对自闭症儿童语言交流障碍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穴位按摩结合语言训练对自闭症儿童语言交流障碍的疗效观察

李海玉赵雪

李海玉赵雪(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目的:对穴位按摩结合语言训练对自闭症儿童语言交流障碍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自闭症儿童语言交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语言训练,观察组则采取穴位按摩联合语言训练。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0%,P<0.05。结论:采取穴位按摩结合语言训练治疗自闭症儿童语言交流障碍患者,疗效显著。

【关键词】穴位按摩;语言训练;自闭症儿童;语言交流障碍【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6)4-0087-01

语言交流障碍为自闭症儿童的主要症状的一种,为有效改善患者的交流障碍,多采取语言训练,有一定的效果。而于语言训练同时采取穴位按摩处理,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1]。本文就该问题探讨穴位按摩结合语言训练对自闭症儿童语言交流障碍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自闭症儿童语言交流障碍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所选患者年龄在2岁至10岁之间,其视觉、听觉及发音器官均正常,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自闭症儿童,且语言交流障碍。将所选取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20例自闭症儿童语言交流障碍患者。对照组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在2岁至9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为(5.68±1.54)岁;观察组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在2岁至10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为(5.95±1.45)岁。对照组、观察组两组自闭症儿童语言交流障碍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临床比较。

1.2方法对照组、观察组两组自闭症儿童语言交流障碍患者均采取语言训练,而观察组患者于此基础上采取穴位按摩治疗,45min/次,1次/5周,持续治疗4个月。

在对患者进行语言训练时,主要内容为采取对视训练、注意力训练、配对训练、动作及手势模仿、口部肌肉模仿及发音训练、家庭强化训练等训练;而穴位按摩则分为口唇按摩以及头部按摩。

1.3观察指标对对照组、观察组两组自闭症儿童交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判定、比较,若患者经治疗后语言状态于同一阶段有进步则为好转;若经治疗患者的语言状态上升一阶段则为显效;若经治疗患者的语言状态无进步则为无效。临床治疗总有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

1.4数据处理选取SPSS19.0软件对本次文章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处理,p<0.05结果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指标中显效、好转、无效及总有效例数等均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进行结果数据的表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结果数据对比采用χ2检验。

2结果结果数据表明,对照组中13例患者治疗有效,占65.00%;观察组中19例患者治疗有效,占95.00%,结果数据比较有差异,P<0.05。详细数据见下表。

3讨论自闭症儿童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语言障碍、社会交往障碍、行为刻板僵硬以及兴趣范围狭窄等,而其中语言障碍为主要症状之一,表现为语言表达及理解方面障碍,以及缺乏实际意义交流等[2]。

为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情况,多对自闭症儿童语言交流障碍患者采取语言训练,主要通过采取对视训练、注意力训练、配对训练、动作及手势模仿、口部肌肉模仿及发音训练、家庭强化训练等措施进行疾病改善[3]。

对视训练是指患儿及训练者相对而坐,呼唤患儿姓名,将其喜欢的玩具或食物放于视线前,将患儿视线引至训练者视线前。注意力训练则通过播放患者感兴趣的影片让其观看,调节播放时间,循序渐进。配对训练则为准备两份物品,将两份物品放置于桌面两端,训练者将其中一个放置于另一端相同物品旁,示范后让患儿模仿,若不能模仿则协助其进行。动作及手势模仿,即训练者先进性动作示范,患儿模仿后进行手势示范。其中操作性动作有推、摆、拉、拍等,生活自理能力有洗脸、穿衣、刷牙、吃饭以及喝水等,社交动作有拍手、再见等。若患儿不能完成模仿,则协助其进行。口部肌肉及发音训练即采用吹蜡烛、吹肥皂泡等游戏对患者进行唇部肌肉训练,同时通过实物演示对患者进行拟声语的联系。若患儿有口形但无发音时,可将患儿一只手放于训练者喉部,感知后模仿发音。

家庭强化训练,是指患者家属于日常生活中对患者所学会的技能进行强化,并应用于生活中[4]。

语言训练同时,采取穴位按摩治疗对于改善患者脑区血流灌注以及局部组织营养供应、血氧供应有较好的临床价值,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脑功能,促进提高语言能力。在对患者进行穴位按摩时,主要为口唇按摩及头部按摩[5]。口唇按摩是指使用拇指指腹于患者水沟、迎香、地仓穴、翳风、下关、承浆穴、颊车等穴位沿顺时针方向进行按摩,每个穴位100次左右。头部按摩则是以百会、印堂、风府、脑户、大椎及哑门等穴位进行按摩,每个穴位100次左右。

本文结果数据亦显示,采取穴位按摩结合语言训练使得自闭症儿童语言交流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单纯采取语言训练的患者临床有效率65.00%,数据比较有差异,P<0.05。

综上所述,在对自闭症儿童语言交流障碍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穴位按摩结合语言训练,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积极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1]周惠嫦,张盘德.穴位按摩结合语言训练对自闭症儿童语言交流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3):24-26.[2]高宇翔.自闭症儿童言语交流障碍的早期干预策略述评[J].绥化学院学报,2013,33(1):122-126.[3]陈立早,王丽菊.针刺结合语言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痉挛型构音障碍[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8):24-26.[4]刘树琼.基于语言训练配合针刺手法和按摩治疗脑瘫伴语言障碍[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03(9):27-27.[5]杨文玲.重症构音障碍患儿治愈的1例报告[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1,02(10):25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