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张荣

湖南省肿瘤医院410013

【摘要】目的:分析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治疗的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采用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放射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近期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肿瘤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2组患者的3年的复发率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的疗效更好,近期不良反应更小。

【关键词】三维适形调强放射;鼻咽癌;疗效;不良反应;常规放疗

临床研究资料多认为鼻咽癌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其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遗传的或获得的),它往往涉及多个基因之间或基因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目前较为肯定的致病因素为:EB病毒感染、化学致癌因素或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1]。患者多表现为血涕、头痛、鼻塞等[2]。严重者会导致患者的视力、听力严重下降,甚至是死亡。因此,对鼻咽癌患者的有效治疗是非常重要的[3]。目前治疗鼻咽癌的手段比较多,比较常用的有放疗、化疗及靶向治疗等。我院对70例鼻咽癌患者应用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中随机抽取140例,以此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全部患者经MRI检查与病理检查确诊为鼻咽癌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70例。对照组有男38例,女32例,年龄25-82岁,平均(52.67±5.63)岁;观察组有男37例,女33例,年龄25-81岁,平均(52.47±5.6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放射治疗

原发灶的照射:予患者以面颈联合野放疗至36Gy,缩野采用小面颈野加后上颈电子线野照射至50Gy,再次改野为耳前野+“L”形电子线野照射至70-74Gy。单次剂量为2Gy/次,每周治疗5次。

颈部的照射:采用全颈切线野照射至36Gy后,改颈部电子线野至预防剂量50Gy,对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的区域推量至68-72Gy。单次剂量为2Gy/次,每周治疗5次。

1.2.2观察组采用患者三维适形调强放疗

患者仰卧,热塑面罩固定头颈,CT扫描范围从颅顶至气管分叉。按ICRU50号报告定义,参照MRI图片在CT上逐层勾画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nx)、颈部转移淋巴结体积(GTVnd)、临床靶体积1(CTV1)、临床靶体积2(CTV2)、计划靶体积(PTV)以及危及器官括脊髓、脑干、喉、下颌骨、视交叉、眼球、视神经、垂体、晶体、颞叶以及两侧腮腺等均在CT横断上逐层勾画。

原发灶和颈部照射采用7-9个共面野静态凋强技术。处方剂量:PTV-GTVnx:70~74Gy;PTV-GTVnd:68~72Gy;PTV-CTVl:62Gy;PTV-CTV2:56Gy;分3l次分割照射。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放射治疗结束时的急性皮肤症状、急性口腔黏膜炎、骨髓抑制等近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情况。在治疗3个月后统计患者的肿瘤控制情况,统计患者在治疗后3年内的复发情况与死亡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研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检验。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结束时对照组有32例出现急性皮肤症状,49例出现急性口腔粘膜症状;5例出现骨髓抑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0.95%;观察组17例出现急性皮肤症状,42例出现急性口腔粘膜症状;2例出现骨髓抑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2.38%。观察组近期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肿瘤控制、复发与死亡情况

治疗后3个月内,观察组患者的肿瘤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3年的随访调查,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鼻咽癌我国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尤其在我国华南地区发病率较高。临床多采用放射治疗的手段,对患者的肿瘤进行控制和治疗。但是,较多的临床资料表明,鼻咽癌患者在治疗1-3年内的复发率较高,从而导致放射治疗失败;同时,在放射治疗以后,患者会出现较多的临床不良反应,常见的有皮肤反应、黏膜炎、贫血、血小板减少以及白细胞减少等[4-5],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痛苦。

目前,放射治疗是控制患者病情发展的有效方式,但是采用常规放疗,照射的区域较大,可能会对周围健康的组织器官造成较大损伤,而三维调强适形放射治疗,首先通过CT扫描确定患者的放射范围,并用MRI检查图像做参考,制定更加细致合理的放疗方案,提高了放疗的精确性,有助于将高剂量照射准确应用到肿瘤部位。同时,有助于降低由放射治疗对正常组织细胞造成的破坏。但是,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程序比传统放疗复杂,需要患者给予耐心的配合与较高的放疗依从性。

参考文献:

[1]殷蔚伯等主编.肿瘤放射治疗学[M],第4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443.

[2]李媛媛,曾英,何明媛等.鼻咽癌增量时间调节化疗加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3,33(6):630-634.

[3]余宏伟,庄雅靖,喻芳等.尼妥珠单抗联合顺铂和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研究[J].广西医学,2014,(7):882-884.

[4]周宪,舒小镭,何光雷等.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局部复发鼻咽癌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5):46-49.

[5]谭新劲,任丽,白光洪等.紫杉醇同步后程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12,20(4):713-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