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屯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 2

金山屯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孙玉玲

金山屯林业局党委书记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拥有“一片蓝天白云、一处绿水青山、一口清新空气”成为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愿景与期盼。以养生、康体、疗养、健身为主导功能的森林康养新业态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对于充分挖掘森林资源的功能与价值、促进林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这不仅契合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也为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新格局,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金山屯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优势

(一)生态环境优美

金山屯区(局)位于小兴安岭南麓,汤旺河中游,群山连绵秀美,气候凉爽宜人,旅游资源富集,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施业区总面积184,949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93.5%,全年最高温度34.3℃,最低气温-35℃,年平均气温1℃,年平均降水量为841.9毫米,空气良好天数达到360天,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达2.7万个,林间可达20万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为本区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区位交通便利

金山屯区北与鹤立林业局毗邻,东与鹤岗市、鹤北林业局接壤,是林都伊春通往煤城鹤岗、三江平原的“东大门”,汤林线铁路和鹤伊、金铁两条公路在境内通过,伊春林都机场和佳木斯机场分座南北,均为2小时左右车程。区址所在地以其四面环山、三面滨水,城中有林、林中半岛的优美自然环境而秀甲兴安,是国家AAA级景区,是省内唯一一家以小镇为概念晋升的国家级景区,2017年又晋升为省级旅游度假区。

(三)人文底蕴深厚

金山屯区多种文化交融,早在2500多年以前,就有肃慎族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金代女真人在这里屯军,渔猎山野菏泽,抗日联军战士曾在这里秘营抗击日寇。翻开金山屯的历史,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发现了金代古墓群,出土了大量金代文物,有些标志性文物如“金牌”“乐舞石幢”等被收录在《中国通史》等历史著作和各种书籍论著中。从新时器晚期远古文化到金祖文化再到老白山抗联红色文化,都为金山屯开展全域旅游建设注入了丰富的内涵。

二、金山屯区森林康养发展现状

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遵循特色文化小镇发展定位,坚持以产业为核心,以旅游为先导,以文化为灵魂,牢牢将旅游产业发展与小镇建设深度融合。

一是加快旅游产业项目发展。按照“市场化、全域化、绿色化、文化优先”的原则,开发建设了金博园、大丰河漂流、金山鹿苑、峰岩山寨、中国•冰湖雪村、九峰山养心谷、金祖峰景区、金水湾水上乐园等景点景区,其中AAA级景区3个、AAAA级景区1个。从原来的1个大丰河漂流景区增加至现在的近20个,且各有特色,形成了春赏花、夏嬉水、秋登山、冬滑雪为核心的四季旅游产品,可满足不同阶段的游客选择。

二是拓展延伸文体旅游活动。以运动休闲、康养体验为主题,先后举办了“中国伊春•金山小镇森林铁人三项赛”“黑龙江省五花山观赏节万人徒步大赛”和“陈小旺亲传森林太极之旅--论道九峰山暨第二届金山小镇九峰山养生露营大会”“全国冰雪趣味创意成果三项赛”等赛事活动,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户外运动爱好者、太极爱好者和健康养生人群,极大提升了“金山小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推进智慧化旅游建设。借助智慧旅游电子化的平台,开发了景区联票系统和景区电子票务系统,在全市率先实行区域联票联营,并实现了对门票的自动识别。建设成了8个景区全景电子导览,全方位为游客提供景区电子信息资讯、景点介绍、电子导览、在线预订及支付等服务,在重点旅游区域实现WiFi、3G、4G无线网络覆盖。

四是加强旅游行业管理经营。2014年成立了金山文旅集团公司,按照边组建边运营的方式,先期规范了旅游餐饮、住宿、购物服务的经营管理。利用金博园内闲置厂房改造了金山小镇木雕艺术馆,采取品牌授权的方式,鼓励商家做“千年金祖情”旅游衍生商品的制作推广,并在全区定点旅游饭店重点推广“金人坑烧”“金人一锅炖”等金祖菜系,金人洞藏、金人家酿特色酒品和九峰山养生餐等有文化内涵的金山特色美食。同时,鼓励引导旅游从业人员开办主题酒店,民宿和青年旅舍,从2012年的47家宾馆旅店、1172张床位,发展到目前共200多家宾馆旅店、6000多张床位,在旅游旺季时,甚至出现了一床难求的局面。

五是突出打造森林康养旅游项目。围绕森林康养新业态,重点打造了九峰山养心谷、中国•冰湖雪村景区。其中九峰山养心谷景区以避暑、康养为重点,以养生为核心,以“养眼、养心、养性、养身”为目标,围绕“环境养生、运动养生、饮食养生、顺时养生、经络养生、修性养生”六养文化理念,着力为游客及亚健康人群打造舒适的养生、康复旅游好去处。景区于2014年6月开始建设,占地面积5280公顷,现已投资1.4亿元,采取边建设边运营的做法,建设了450平方米的玻璃阳光养生餐厅、20栋养生移动木屋及珍禽怪兽园、养生池、冷水垂钓园、福禄长廊、蹬山栈道和万米森林通道、种植了近5000千亩芍药、蒲公英、桔梗、黄精、百合为代表的中药百草园,修建了3000平方米的修性养生馆、经络养生会所等等。同时,重点推出了“药用食疗、吃出健康”饮食养生策略,专门聘请药膳技术人员开发了木耳羹、黄精枸杞饮、雪莲果茶饮、蒲公英茶饮、缬草安神祛郁酒等特色养生保健饮品,以及黄莲炝洋葱等特色药膳炒菜,黄精馒头、芍药馒头等主食,体现了“食药兼补”养生旅游新概念,进一步将养生文化与旅游充分融合,给游客提供独特的康养体验;中国•冰湖雪村位于峰岩山寨景区内,投资6500万元,规划建设面积200公顷,是冬季重点打造差异化的旅游+民俗康养体验项目,是集林业民宿、特色美食、冰雪娱乐于一体的地道东北民俗体验产品。划分为佛心湖核心区、佛掌峰穿越野滑区、金水湖冬捕区、地窨子拜山祈福区四个板块。建设了11栋体现东北

民俗文化的木制别墅及阳光玻璃大厅、宴会厅,承载着接待和餐饮功能,分为单间、大厅、饮吧等多个区域。修建了3万平方米的冰雪活动乐园,可以坐马爬犁、抽冰尜、打雪仗、堆雪人、领着野猪踢雪地足球,体验冰上卡丁车、雪地悠波球、雪地碰碰球、雪地泡泡屋、月球玉兔等创意冰雪项目及传统冬捕,冰湖雪村地窨子区“拜山祈福”等活动;同时,还推出了参王凤凰、水漫蚁巢、松仁牛排、泉水煮鱼、锅贴小饼、雪村烤全羊,雪村黏豆包等值得一品的特色美食,不但丰富了冬季康养体验旅游项目,更有效地搅热了冬季旅游市场。2018年上半年全区各旅游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46万人次。

三、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资金缺、融资难。森林康养建设项目投资大,见效慢,少则几千万,多则过亿元。目前,所有的景区景点都采取的是边建设边运营,再投入再建设的模式。特别是缺少森林康养产业建设方面的扶植政策,向银行贷款和社会融资较难,导致建设规模单一、规模小、康养项目少等问题。

二是立项易、审批难。2017年,金山屯区签约待开工建设的森林康养项目共有4个。分别是投资1.8亿元,集森林温泉、住宿餐饮、休闲度假为一体的金山屯丰林五家子生态园建设项目;投资2000万元,规划占地48000平方米的金山秋实度假村建设项目;投资1.6亿元,建设期为3年,规划占地29000平方米,项目分为温泉度假区、民俗风情园区、商业休闲区三个功能区的金人部落生态示范园区建设项目;项目投资2.14亿元,景区占地面积81.81公顷,建筑面积4.12万平方米,集都市休闲、主题游乐、生态度假酒店、林泉养生于一体的伊春市金山屯奇幻森林童话景区建设项目。以上项目均已在省项目平台备案,因林地使用审批问题至今未开工建设。

三是理念新、受众难。目前,全区旅游项目大多仅限于徒步、登山、戏水、观景、做太极等,没有真正和医疗相结合起来,没有做出针对特定人群的森林康养专业产品。此外,在认知程度上,大多群众的旅游观念尚停留在满足眼球、游山玩水阶段,对身体康养方面的需求意识提高还需时间。

四、森林康养产业未来发展的思路举措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坚持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多方参与、市场运作、产业融合”的产业化发展机制,将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中,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加强对康养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和引导扶持,广泛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扶持培育森林康养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打造集康养、旅游、医疗、文化、饮食等产业融合发展的森林康养胜地。

二是夯实森林康养产业基础。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病虫害防治、森林火灾防控建设,切实维护好森林康养产业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根基。同时,围绕旅游“六要素”,不断提升城镇服务功能,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加强城镇“三供三治”建设,逐步构建数字化管理网络,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并加强森林康养景区饮水、停车场、垃圾污水处理、旅游公厕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无线网络、宽带网络等通信条件,增强森林康养景区的可进入性和吸引力。

三是打造森林康养文化品牌。将金祖文化、民俗特色文化与森林康养文化充分融合,以文化休闲养生为切入点,以生态文化旅游为亮点,以体育运动赛事为载体,精心设计打造森林浴、森林步道、养生温泉、养生饮食、运动养生等一系列极具吸引力的森林康养文化体验活动项目,并壮大芍药、蒲公英、桔梗、黄精、百合等中药材基地,开发保健酒、食品、药品、饮料等系列特色产品,打造区域特色养生保健品牌。同时,广泛网站、微信等平台,广泛推送森林康养作用、景区环境、产品开发和旅游休闲、运动保健、养生康复等信息,提升森林康养认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