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发生早重的原因与治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2

新建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发生早重的原因与治理措施

李崇德

李崇德翼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043500

摘要针对新建日光温室黄瓜栽培中霜霉病发生规律出现的危害期前置、历期延长,防治成本增加,比较效益下降,以及栽培管理和实施生产指导带来的新变化,从温室结构特点入手,分析了新建温室温度、湿度规律难把握,降温排湿缓慢,昼夜温差小等造成的温室冬春茬黄瓜霜霉病发生早重的原因,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变温管理、多举降湿、勤查严防、早治严控等治理措施。

关键词新建温室霜霉病早重原因治理措施

2008年以来我县先后新建了占地一千余亩的半地下、厚墙体、大跨度的五代日光温室,主要分布于唐兴镇封比、东石桥、里砦镇的东续等村,以种植冬春一大茬黄瓜为主要模式。栽培过程中,普遍遇到了霜霉病发生时期大幅提前,表现出冬初和春后两个发病高峰期的现象,对黄瓜“两节”上市供应和提高全生育期产量效益造成一定影响,这与使用的老式温室黄瓜霜霉病春后呈现发病高峰相比,发生危害期前置、历期延长,防治成本增加,比较效益下降,也给菜农栽培管理和技术人员实施生产指导带来了新的课题。积极探索五代温室黄瓜配套栽培管理与霜霉病防控技术尤为必要。现将新建温室结构特点、霜霉病发生早重原因及治理措施分述如下:

一、温室结构特点

新建与改良的日光温室具备当前推广使用的五代温室结构特征,设施栽培面积均在1000㎡以上。其特点:一是墙体厚。由于机械施工,温室墙体底阔6m、上口宽1.5m左右,比三代温室墙体分别厚4.5m和0.6m。二是脊柱高。一般温室脊柱高度在5~5.5m,比老温室高2~2.5m。三是跨度大。新建温室跨度在11.5~12.5m,净种植畦长达到10.2~11.2m,较老温室增加2.5~3.5m。四是下凹深。多数温室入地深度在70cm以上,个别达到100cm上下,比老温室深20~50cm。五是采光角度大。温室主采光角度达到25°以上,副采光角15°左右,有利“冬至”前后太阳光的透射和卷放草帘。六是空间容积及种植面积大幅增加。这样的结构就决定了新建温室具有采光效率高,保温效果好,空间高阔,种植宽敞,栽培管理便利等诸多优特点。但也存在着温室温度湿度规律难把握,加上降温排湿相对缓慢,昼夜温差小,品种选用认知少等综合因素影响,一定程度上为霜霉病早重发生造成较为有利的客观条件。

二、发病早、重的原因

霜霉病是温室黄瓜常见多发病害。在温室湿度达到85%以上的高湿条件下,前半夜温度高于18℃,后半夜在15℃以上,叶面结露超过3个小时,有利于霜霉病病菌孢子萌发、侵染、为害。在老温室里,达到这一温、湿度条件的时间多出现在翌年三月中下旬以后,而新建温室则在当年12月上中旬,前1/3处出现发病中心及植株,并且病菌孢子随放风、气流流动、操作管理交叉感染等方式扩散传播,发病后防治不及时,则蔓延快、危害重。其原因是:1、湿度大,叶片结露时间长。进入深秋季节后,温室内外温差逐渐拉大,由于跨度大,种植畦面低,放风口与前窗部位距离远,室内外空气对流交换缓慢,加上,早晚温室内湿气凝集沿采光膜内面或滴或流于前窗下部的土体中,使得温室中前部成为高湿地带。到了夜间,温度变幅较大,适温高湿的环境条件,湿气凝集,易造成植株叶片叶面结露,利于霜霉病孢子的萌发、侵染、扩散与为害。2、降温慢,宜病温度持续久。新建温室墙体厚,采光角度大,白天蓄热多,加上中后部空间高大,夜间降温相对缓和慢速。正常情况下,当室温18~20℃时放草帘,前半夜维持15℃以上,后半夜下降到15℃以下,这样既有利于光合产物的运转,又形成不利霜霉病发病的温度条件。而新建温室在冬初早春夜间降温缓慢,前半夜温度多数偏高,后半夜仍维持在15℃以上,在湿度适宜的条件下,加快加重了霜霉病的发生与蔓延。3、水肥足,管理重治轻防。初冬时节,不少菜农为使菜苗长势健壮,早结瓜,提高前期产量,力争“两节”上市,达到产量效益双赢,多数采取了大肥大水高温管理,秧苗长势偏旺。4、重产量,忽视品种抗病性。由于大面积发展温室蔬菜种植,农民由粗放的粮食生产转向资金、技术、劳力集约化的高效蔬菜产业,在观念与自身素质转换上的暂不适应,加上建棚整地,来不及育苗,外聘技术员外引菜苗并夸大宣传,农民盲目跟随,只重视品种产量性状,忽视品种抗病性,形成重产量、重回报的倾向。选择使用的黄瓜品种,抗霜霉病能力弱,或易感霜霉病,在温、湿度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致使病害流行蔓延

三、治理措施

1、变温管理。在早揭帘,勤擦膜的前提下,按照四段变温进行灵活管理。上午温室温度达到28~30℃放风,下午低于25℃闭风;尤其要注意随季节变化、因地因棚因时探索傍晚放草帘的时间,留心观察,做好记载,把握规律,积累经验。放草帘后,温室温度以回升2℃左右为宜,上半夜温度保持在18~15℃,下半夜温度降低到15℃以下,早上揭草帘时以11~13℃为宜。

2、多举降湿。一是铺设隔湿薄膜。二是勤擦膜。三是科学浇水。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冬春时节浇水时,严格遵循阴雪天不浇水,降温变天缓浇水,下午晚上禁浇水,寒冷季节小水轻浇勤浇忌漫灌,膜面积水及早排。通过早通风调节大棚内的湿度,上午8~11时,空气湿度保持60~70%,这样有利于黄瓜的光合作用。超过30℃应注意通风。到日落前,通过放风使空气湿度降到60%左右,这对黄瓜的光合产物的运输十分有利。闭风及落帘后,前半夜保持空气相对湿度70~80%,此时,低温低湿不利于霜霉病的发生。下半夜虽然空气相对湿度增高,但低温又不利于霜霉病病菌孢子的萌发侵染。

3、勤查严防。冬初早春霜霉病发生多见于温室前1/3处,病斑显现于黄瓜植株中上部新生嫩叶。平时,应注意勤观察,发现病斑或拟似症状要做标记,及早用药,做好防除观察。一时难以辨别的应及时向专业技术人员请教甄别,做到及时准确有效防治,控制其扩散蔓延。同时,狠抓技术培训,普及和掌握黄瓜栽培、病虫鉴别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实现由粮农向菜农的快速转变,适应新型设施蔬菜生产,提高菜农素质。

4、早治严控。霜霉病的发病速度极快,选择适当的防治时期非常重要。正常情况下,在霜霉病常发期提前施药,即在发病前施药或在发病初期施药,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在病害发生前,可以选用保护性药剂喷施,如达克宁、甲基硫菌灵、唑醚·代森联等。病害发生初期,可以选用保护兼治疗性的药剂,如霜脲·锰锌、甲霜灵·锰锌等。病害发生严重期,可以将10%氰霜唑悬浮剂(500倍液)与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混合喷施,以提高防治效果。在用药前一定要区分感染霜霉病的中心病株和发病初侵染源,进行重点防控。防治中还要注意药剂交替轮换使用,避免出现抗药性。大棚前部滴水严重,湿度大,一般是霜霉病的“重灾区”,对这里的植株除及时喷洒药剂外,还可以通过用内吸性药剂灌根的方法从根部用药,避免棚内湿度过大,如用8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每株灌150毫升药液,能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