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1

模具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吴慧蓉

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湖北武汉430205

【摘要】本文针对中职模具专业的现状,从教学目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实习等方面探讨了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模具;教学改革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的观念在改变,物质和文化的需求在提高;企业的系统结构和管理模式在变化,选择人才的观念和标准也发生了变化:由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智能综合型,由凭经验的单一加工转变为具有理论知识又有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目前,由于教材内容的局限性,导致教学质量提不高,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了迷茫;又由于学生本身的一些原因,对理论课产生厌倦,学习劲头渐退,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被学生们接受,应试教育的结果已不被企业认可;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否已涉及到我们学校能否办好,关系到我们学校如何发展。这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势在必行!以下就是我们进行的一些探讨。

1.教学目标的改革

职业教育就是服务学生就业的教育,中职教育应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初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这个层面,这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按照企业需求来设计自我,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了解企业在发展中对人才规格及劳动力标准的要求,适时调整学校的办学方向,不断调整学校培养目标,调整学校课程设置,主动地去适应市场和企业的变化。

特别是在模具行业,其设计和制造两个环节有着相互关联和密切衔接的特性,所在岗位职责上一般不能截然分开。另外,模具产品的特点之一是单件、小批生产,加工工艺中一些工序的技艺性环节较多,车、铣、刨、磨、钳等加工,已经成为模具工应掌握的基本技能。随着行业的发展,先进的加工设备不断运用。因此,一个优秀的模具工除了掌握基本的技能外,还必须具有现代制造技术的应用能力。在当今的模具生产一线,不论是各种模具的设计,还是各个模具制造的工艺过程中都大量使用高效率、高精度、高生产率的大型计算机技术应用软件和现代加工装备。如CAD/CAM/CAE应用软件、CIMS技术、CN/CNC技术及FMS技术等,以及各种先进的特种加工技术,如电火花加工、激光加工、电解、电铸加工、超声波加工等。所以应使毕业生具备知识和技能的更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教学计划的改革

学制的缩短,实践教学的增加,必然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减少,必须调整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上必须紧扣模具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要满足知识和能力的需要,既精简又精选,紧扣“实用、够用”这一主题。

对于复杂、抽象的内容,如数学要简化。对于相近的内容,如制图与公差可并入《机械制图》;理力、材力、机零机原、液压等并入《机械基础》。

3.教学方法的改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培养的学生,将面对的是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的21世纪,在校学习期间,我们不可能教给他们一生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我们应该做到的是教给他们以学校学到的基本技能为基础,学会分析,畅通思路;灵活处理问题,不断地去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自学能力。

针对目前中专生的现状,在教学方法上更要注重改革,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要形式多变,不要一讲到底。比如在《塑料模塑工艺与塑料设计》的教材中,塑料作为这门课的切入点,介绍了一些塑料的成分、分类、性能。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以前只知道塑料,还没有像这样划分过;如果要他们从教材上掌握这些基本的理论,学生会失去兴趣。若搜集一些塑料制品,让学生清楚该塑料制品的用途,再进行该塑料制品的性质和成型性能的讲解,效果则好得多。

还可以采取让学生来进行复习课的主讲,一则检验学生掌握上课内容的程度,二则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三则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4.教学手段的改革

近年来中专学校录取学生的文化成绩逐年下降,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差,大多对书本的理论知识失去了兴趣,来学校读书主要是为了学一技之长,好立足于社会;这也是他们今后能够在高中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如林的企业里能立足的优势和资本。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他们的其他能力和个性。我们要针对这类学生特点,扬长避短,发展其个性和特长,因人施教。

专业课从课堂走进车间,可以说是专业课突破性的改革。在现场教学,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两个学习地方,两种教学方式相互交叉、相辅相成。

如模具设计课介绍模具结构时,可以将理论的课堂搬到生产现场中进行,在讲模具结构的同时,还可以讲解模具装拆的钳工技巧。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5.教学实习的改革

教学实习是专业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定要走上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产教结合的道路。应以现代制造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为切入点,依托现代化的模具加工中心,了解生产发展情况,掌握最新的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增强设计性、工艺性、综合性训练,运用所学的知识,有机的与工厂实际相结合,参与企业的生产开发和技术开发、信息收集、难题攻关、工艺改革等工作。最终,使学生们满意地出校门,合格地进厂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