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调查研究

/ 3

理工科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调查研究

林细俤,罗怡

摘要: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如何提高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33X(2011)06-0034-02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薄弱环节,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影响了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现状的调查分析

本项研究在与一些辅导员谈话、在学生处、教务处、心理咨询中心等查阅资料以及与“两课”教师谈话的基础上,编制2010年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问卷。发出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60份,分别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感、就业择业、学校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反馈等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和概括。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现状及主要特点

1、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在入党问题上,大学生表现了充分的热情。接近2/3的学生提出了入党申请,递交了申请书,进一步分析入党动机得出,热爱中国共产党,希望为祖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的学生占37.7%;认为入党有利于就业的学生占25.6%;希望毕业后从政的学生占9%;认为入党是衡量个人能力的学生占27.7%。

2、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价值观呈现务实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健康,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回答“如果国家和人民遇到危险和困难时”,有56.23%的人会“尽自己所能给予帮助”,有36%的人回答“如需要,可以献出一切”,有37.7%的人“说不清”。

3、学习风气较好,普遍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有强烈要求。调查结果分析显示,大学生普遍学习态度端正、积极,刻苦读书,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成才愿望。有40%的学生对自己现在的学习状况基本满意,有一半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现状不满意,想改变。

4、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实现自身价值。问卷中关于社会实践部分的调查结果显示,有接近半数的学生参加过社会实践,还有接近40%的学生想参加但是没有机会,仅仅只有极少数的学生不想参加社会实践。

5、择业观呈现多元化趋势,且更注重实际。大学生对就业问题很关注,多数同学对就业形势表示乐观,看重个人发展机会和经济收入,具有较高的期望值。有61%的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的看法是乐观的,也有31%的大学生看法是悲观的。

6、总体上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肯定态度。大学生对学校和辅导员老师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持肯定的态度,认为在大学期间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对其自身的发展有相当程度的影响,但同时有一部分学生也认为学校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方面仍需改进。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治思想不稳定,理想信念模糊。大学生在政治上还有幼稚、不成熟的一面,有爱国热情,但易冲动,有正义感,但缺乏政治觉悟。

2、价值取向不确定,知行不统一。当前大学生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重金钱讲实惠;第二,重知识轻品德。

3、道德观出现偏差,诚信意识淡薄。改革开放以来,整个社会诚信失范的问题日渐突出,大学校园也未能幸免,大学生诚信失范的现象五花八门。比如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合同意识淡漠,瞒哄、欺骗师长等。

4、存在焦虑情绪,出现心理问题。本次调查显示,尽管绝大多数同学思想状况处于正常的发展轨道之中,但一些同学中,还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如学习焦虑,人际交往中存在心理障碍,自我封闭等等。

三、大学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形式主义依然存在,教育吸引力不够

目前,许多高校在进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时,其出发点往往不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是为了应付工作汇报、检查评比,为了争取和保持某种荣誉和利益。这样一来,高校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普遍流于形式,而大学生往往也只是关注形式上的热闹,因而活动过后他们在思想认识上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久而久之,许多原本积极上进的大学生逐渐对这类活动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使得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失去了应有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二)“两张皮”现象还比较严重,教育实效性不佳

许多高校在观念上会有意无意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看成软任务,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习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简单说教,既不以情感人,也不以理服人,最终靠行政手段压人。使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实际效果不佳的局面。

(三)工作创新力度不够,教育方法比较单一

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对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只有不断改革创新,特别是创新工作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主动接受教育并自主发展。尤其是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使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速度更快,无形之中加快了大学生思想变化的的节奏,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难题。

(四)专业课教师重视不够,教育资源整合不到位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的“齐抓共管”,只有不断增强教育要素的协调性,才能使教育取得成效。作为高校教师,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但理工科院校的专业教师,由于大部分是出身于理工科院校的,重理工轻人文的倾向,远在他们学生时代就已经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因此理工科院校教师在育人方面有很大的片面性。

(五)学校关注就业率,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受市场经济浪潮的席卷,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使得当前高校教育关注的依然是就业率,这一指标也被看作是评判学校的标准。为此,学校也不得不更多的注重专业教育,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就有所欠缺。而理工科大学生更看重技术能力,更关心毕业后的就业前景,因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意义。

此外,理工科大学生普遍缺乏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四、增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教育理念创新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理念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的选择,效果的好坏程度也直接受制于观念的确定。当前,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即是了解和尊重大学生的认知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把学生的成长需求作为学生工作的基点。

1、关注大学生思想。2、满足大学生需要。加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就必须尊重大学生的现实需要,尽量满足大学生的合理需要,更要引导大学生需要走向更高层次和境界。3、服务大学生发展。

(二)队伍建设创新

1、建设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高校要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才培养工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专家化、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道路。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专业职务系列,解决好他们的教师职务聘任问题,鼓励支持他们安心本职工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三要增强专职政工干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整合学科建设、理论教育与日常教育资源,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力。

2、组建“导师”队伍。导师制成为学分制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制度,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本科生导师和辅导员的共存互补是在学分制条件下,为更好地适应“人才培养”之需而创设的新型管理模式;构建本科导师和辅导员共存互补的工作机制,搭建专业教师教书和育人的平台,调动和激发教师育人的热情,形成全员育人的合力,对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才素质,快出人才,出好人才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从2008年来在全院普遍实行本科生导师制,这两年半的教学实践表明: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本科生导师制在培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学校归属感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规划-分组实施-综合考核三位一体的本科生导师制度模式是一套较适合高校教学实际的本科生导师制度模式。

(三)环境建设

理工科院校普遍存在重理工、轻人文的倾向,因此对于理工科院校,要建设和谐校园,就需要注重专业知识和人文气息的相互渗透。主要途径可以借助于树立典型人物,举办特色活动,形成良好风气等来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的氛围和社会实践等非课堂教学手段对于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也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如有组织的举办各种类型的人文讲座及沙龙活动,开展与人文素质培养有关的征文比赛、演讲等活动。举办各种高质量的文艺演出、展览,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与时俱进,不断丰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1、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汲取西方文明成果,深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传统道德文化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质,有助于增加大学生的智慧和能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对完善大学生完整人格,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作为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结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大胆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探索出了一条工程教育的新模式。首先是对工程教育的再认识,将因材施教的思想与CDIO进行有机结合,强调做人与做事相结合,做人通过做事体现,做事通过做人保证,并在各个培养过程中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从而使培养出的毕业生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正直且富有责任感。其次是对工程教育改革任务的再构思和对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再设计,并在工科院系实施本科双导师制,大力加强硬、软件环境建设,应对新形势下的机遇和挑战,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3、开展感恩教育。感恩教育实质上是一种生活教育,它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潜移默化的引导,逐步形成感恩意识,最终化为学生自觉地感恩行为来回馈社会。要着力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进行识恩、知恩教育。

参考文献:

[1]何思妤.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0(2).

[2]蒋丽琳.增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困境与对策[J].黑龙江史志,2010(3).

[3]张斌,骆郁廷.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0(2).

[4]刘志华.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J].中国科技信息,2009(15).

[5]冯炎莲.提高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11).

[6]罗小阳.提高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与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2009(7).

作者简介:林细俤(1977—),男,福建福州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办公室主任,助理研究员,硕士;罗怡(1977—),女,四川达州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网络工程学院办公室副主任,助教。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四川成都邮编6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