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浅谈初中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

杨伯伦

杨伯伦四川省越西县第二中学

【摘要】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高的现象很普遍。教师要创设历史课堂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联系历史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主动发现和探索历史知识,把握事件联系,激发学习历史兴趣。

【关键词】历史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09)12-0064-02

兴趣是在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时所产生的一种认识倾向,在学习上叫做求知欲,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心理活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历史学科的广大教师,常常就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进行反复的探索和努力。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新事物、新观点层出不穷,孰是孰非,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它必然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演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学习兴趣,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学习历史,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学习兴趣和求异创新的思维能力,是很难奏效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探讨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有着较为特殊的现实意义,但关系到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涉及专业知识能否更全面的掌握,因此,对学生的历史兴趣进行探讨、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据初步了解,在初中生中,有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能力呢?

一、创设历史课堂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工夫。“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为此,备课时就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学习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把教材上死板的历史知识,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引起他们的共鸣和参与,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比如:讲《三国鼎立》时,我组织学生模拟三国里著名人物现场对话的小剧情。通过这种课堂情景的设置,为学生的和谐成长创设了一个发展个性、创造性地运用史实的广阔天地。这种“创造”是指在特定的情境中,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运用史实来表达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学生们踊跃参与,在提高他们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能力。学生只有在参与的过程中才能锻炼思维,并学会运用。作为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参与、掌握有效的方法,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建立起“我能学”的自信心,实现“我会学”的信念,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历史是一门生动活泼,贴近生活的学科,而不是死板僵化,遥不可及的学科。

二、讲究授课艺术是激发兴趣的突破口

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标志之一即看其讲授的艺术(包括组织教学艺术和讲授语言艺术),较高水准的讲授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部分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厌学的原因分析,其中有教师方面的因素,如讲授语言枯燥无味,讲授方法千篇一律,只注重自己讲,而忽视学生听,长此以往,不但使本来就视历史学习为“苦”的学生无法产生兴趣,而且也会引起“乐之者”的厌学情绪,这是一个值得历史教育者引起注意的问题。那么,如何讲究讲授艺术,培养学习兴趣呢?教师讲解时,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至关重要,它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学生只有对历史产生了兴趣,才会愉快、热情、积极主动地学习。生动有趣的讲解,能拨动人的心弦,陶冶人的情操,使听者乐而不疲,越听越有味道。历史课内容的过去性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学的讲解方法必须突出趣味性。要求教师在讲解时运用形象化的教学语言和直观教具,把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生动逼真地“再现”到学生面前,把学生的思维引到当时的氛围中,使其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感觉,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要做到讲解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并非一日之功。它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史学修养,并熟悉讲解技巧,对课本内容反复研读,彻底消化,参考有关资料,精心选择具体、真实、典型、短小的材料,加以浓缩、提炼和升华,形成讲稿,课堂上才能做到绘声绘色的讲解。这种讲解要求语言流畅、准确、明白,饱含激情,朴实简洁,不哗众取宠。同时还要善于运用语音的高低和强弱、说话的速度和停顿,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一般的说,教师的声音要响亮、清楚、悦耳,说话的速度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对于一些重要问题,要加重语气,或有适当的停顿,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讲解时的声调要随着教材内容的变化而抑扬顿挫,切忌呆板、单调、平铺直叙。这样才能大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合专业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课程资源丰富多彩,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这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所以我们要结合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方式是历史教学的一个特点,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举行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采访历史见证人,编演历史剧,撰写历史小论文,写家庭简史、社区简史和历史人物小传,编辑历史题材的板报,举办小型历史专题展览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使学生觉得学习历史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相关的历史知识,使他们觉得学习历史是有用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会逐渐增加;历史课程的资源丰富多彩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文物古迹、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历史课程的资源。我们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善于结合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联系现实为了说明现代事实的历史根源,培养学生“以古鉴今”的认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如可联系现在陈水扁等人鼓吹台湾“独立”,妄图建立台湾“共和国”,编织“一边一国”、“两国论”的谬论,引导学生回顾历史上大陆与台湾关系的史实:孙权派人到过台湾,元设澎湖巡检司,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以及《世界历史》中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关于台湾问题的决议等,这些事实无可辩驳地指出了台湾历史上就是中国的领土,有利于学生认清台湾问题的实质,使学生觉得运用历史知识对解决现实生活中重大问题竟有如此大的作用。学生又怎能不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虽然激发历史学习兴趣并非朝夕之间便可达到的,但只要我们能正视学生的实际,从素质教育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教学捷径,重视培养,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