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1

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分析

贺芸王艳丽

贺芸王艳丽

(宁夏银川市中医医院宁夏银川750001)

【摘要】目的: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分析我院门急诊处方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主要表现形式与不合理用药的原因。指出合理用药的社会促进体系必须从政策的完善入手,对用药药程控制,对于相关学科要加大研究力度,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浪费和积极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提供依据,给用药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关键词】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中图分类号】R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8-0373-02

临床上基本每一个科室,每一个专业抗生素的品种繁多使用广泛,现今在普通人群中间的知名度很高,这样就造成了它在名称方面比较混乱的的医生都在使用抗生素,它的使用率是非常高,对于感染,包括病毒感染,细菌的感染,寄生虫的感染,支原体、衣原体等微生物感染都需要使用抗生素。合理用药应包含安全、有效、经济、适当4个基本要素。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指出,全球的病人有1/3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我国医院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也存在许多问题,不合理用药占用药总数的12%~32%,目前我国患者使用的药物绝大多数来自医院(约90%),因此对医院用药状况的分析尤其值得关注。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按照卫生部《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要求,根据全院抗菌药使用情况,本次共抽查了9个科室,共计375张抗菌药物处方,在处方中单用抗菌药处方占85.7%,开具两种抗菌药联用的处方占14.3%,注射剂处方占63%,口服用抗菌药占37%,初步点评平均合格率96%,具体情况如下。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典和药品说明书的用药使用原则,统计和分析全院抗菌药应用存在的不合理现象。

2.结果

根据处方及用药情况等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如下:

(一)处方书写不规范性:(18例/375例)

(1)临床诊断不规范(17例)感冒、咳嗽、牙痛、腹痛、胃脘痛、便溏、痹症、声嘶2月、包皮过长、淋证开具抗菌药物。(开具抗菌药时应书写西医诊断,并且应有用药指征)

(2)临床诊断不全(1例)失眠症开具抗菌药物。

(二)不适宜处方:(14例/375例)

(1)不符合本病治疗首选,用药起点高(5例)。扁桃体炎给予头孢克肟(扁桃体炎主要是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宜选用一代、二代头孢给予治疗,给予三代头孢起点过高);面部挫伤感染给予头孢克肟(不符合本病治疗首选,用药起点高(外伤感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宜选用一代头孢给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头孢克肟、头孢他美酯片(上呼吸道感染大多由病毒所致,不需使用抗菌药物,少数可为细菌性感染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性感染,宜选用青霉素类,一代、二代头孢给予治疗)。

(2)选药不恰当(9例)高血压、类风关、痛风、骨性关节炎、不孕症给予抗菌药物治疗(选药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依据不足);胃炎给予静滴依替米星(胃炎90%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静滴给药依据不足,宜给予口服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感冒给予甲硝唑治疗(甲硝唑主要用于厌氧菌感染治疗),月经后期、月经不调给予抗菌药物治疗(选药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依据不足)。

(3)给药时间,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多为每日一次静脉滴注,未按照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选择给药时间,导致给药间隔过长或过短。青霉素类制剂为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杀菌效果取决于血药浓度大于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长短,用药3~4小时后,90%已排泄体外,应该每日3至4次给药,而有的处方用法选择每日静脉滴注1次。除头孢曲松具有抗菌后效应,其他头孢菌素类药物均按每日2~4次给药。因为该类药物为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当血药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时,细菌生长很快,达到抑菌浓度时才能有效杀灭细菌。但血药浓度超过最大抑菌浓度时,增加药物浓度并不能增强药物活性,因此一定要根据药物特点确定不同给药时间。

(4)选用溶媒不合理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乳糖酸红霉素静脉滴注溶液的pH值宜保持在5.5以上,不宜用酸性溶液溶解、稀释,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易水解而致效价降低。因此乳糖酸红霉素宜用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作溶媒。

3.讨论

加强抗生素合理应用,特别是规范广大的基层医疗机构合理使用的任务还非常艰巨。抗菌药物使用不当,不仅导致药品不良事件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而且会导致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而且逐步增加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最佳用药方案的确定取决于正确的诊断、详尽的药理学知识和患者因素三方面的资料。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责任,及时提供和反馈有关信息,以便合理的指导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