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技术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2

现代生物技术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杨杰

杨杰(保山学院资源环境学院,云南保山678000)

中图分类号:Q8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5-0061-01

摘要:在现代生物技术课程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进行启发式、互动式、研讨式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和教学工具,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现代生物技术》课程主要阐述生物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以及生物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是21世纪发展前景相当广阔的学科,也是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1]。生命科学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不仅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等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在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中,如何深化改革,构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创新体系,充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21世纪生命科学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2]。笔者根据近年来从事《现代生物技术》课程教学的经验进行了简要的总结。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要真正使教学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首先必须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和单纯以验证知识为目标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创新”为目标的新型教学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关系和谐、教学氛围民主、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模式[3]。在教学中,教师注重采用提问、故意设置教学障碍让学生解决或以专题讨论等启发式、互动式、研讨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习[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二、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和教学工具,形象生动地进行教学

生物技术本身是一门较为抽象的课程,因此在授课时,采用了集图、文、声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模式[5],将生物技术种类繁多、操作过程复杂的特点图片化、直观化、形象化,使教学特色更加绚丽多彩,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更加突出[6]。如在细胞工程教学部分,给学生播放“花卉组织培养技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等视频资料,使学生爱看易懂,印象深刻,从而加深对授课内容的理解,也能弥补不能亲自动手操作的遗憾。

三、密切联系实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生物技术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和尖端学科,新发展、新技术、新成果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教师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不断更新知识,才能紧跟学科前沿,把握学科发展动态[7]。将生物技术最新成果引人教学当中,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最新生物技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科学难题的能力。

四、结合实验科研,实践引导学生学习

一是对生命科学实验课教学计划进行整合与优化,改革与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实用性实验,突出创新性实验。要全力设计并推出一批新颖的探究性实验项目。实验项目的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将验证性实验改进为探究性实验,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对生命科学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兴趣,引导他们对已有的学科知识进行再发现。

二是改革实验教学手段与方法,运用新的实验方法改进原有的传统实验,使传统的实验产生新的知识点。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宜提出一些富有创新的课题,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去思考,去探究,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启发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假设,并根据客观事实辩证而缜密地分析问题,进而提出自己的见解,有所发现,有所创造[8]。教师还可利用学生对有关实验现象产生的好奇心,启发和引导他们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综合等。在实验教学中,注意经常鼓励学生不要因一两次错误而气馁,更不要因一两次失败而放弃,要耐心帮助他们认真分析实验错误或失败的成因,使之逐渐形成百折不挠的科学探索精神。在学生分组实验时,指导教师宜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能力特点,进行能力的最优组合,例如将分析能力强的学生与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分为一组。这样既可实现能力的优势互补,又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此外,还可让具有一定实验能力的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让他们在真正的科研实验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此举一方面将理论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实现以科研促进教学;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和自豪感,鼓励学生积极向上。

总之,通过生物技术专业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深深地体会到实验教学需要认真思考和大量精力的投入,完善的理论——实验教学体系一定要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才能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财富。在大学中更应该强调的观念是,“激励学生追求知识的热情重于传授知识本身,要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对现有证据、假设、概念提出的任何挑战,无论是否幼稚,都应该受到鼓励和认真对待”。

参考文献:

[1]韩新才.高校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08,35(1):I18—120.

[2]薛永刚,樊建荣.高校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4(4):79.

[3]董志峰.互动式教学: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2,4:88—91.

[4]魏晓鸣,云健,王巍.民族高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教学改革[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10(1):87—90.

[5]齐惠云.运用启发式教学提升自主学习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08,8:893.

[6]王磊,李艺.网络教学中的交互[J].中国电化教育,2001,l:48—51.

[7]宋志宏,高国全,鲁坚,等.生物化学网络课程设计的一些技巧[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1):10821083.

[8]李东民,吕社民,杨旭东,等.改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性医学人才[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3):513-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