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长顺县2011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监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贵州省长顺县2011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监测分析

吴光祥1罗佳1金鑫1卢明惠1宋昌宇2(通讯作

吴光祥1罗佳1金鑫1卢明惠1宋昌宇2(通讯作者)

(1贵州省长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长顺550700)

(2贵州省平塘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平塘558300)

【摘要】目的为了解贵州省长顺县麻疹抗体水平,及时发现免疫脆弱人群,调整麻疹防控和消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长顺县健康人群血清样本210例,由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麻疹抗体水平。结果调查210人,麻疹抗体阳性184人,阳性率87.62%,麻疹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846.11,各年龄组麻疹抗体水平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X2=6.58,P>0.05,V=6)。接种1剂次免疫史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2.68%,接种2剂次麻疹类疫苗的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6.00%,无免疫史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66.67%,不同免疫史麻疹抗体水平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X2=11.14,P<0.05)。结论长顺县2011年麻疹抗体水平较高,可以在人群中形成一定的免疫屏障。

【关键词】麻疹抗体监测

【中图分类号】R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7-0112-01

人群免疫水平监测是麻疹防控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制定麻疹防治策略和措施、免疫效果评价、预测该病暴发或流行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解贵州省长顺县麻疹抗体水平,及时发现免疫脆弱人群,调整麻疹防控和消除提供科学依据,2011年对该县健康人群进行麻疹抗休水平进行调查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根据《贵州省2011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工作方案》要求,在长顺县健康人群中按<1岁,1~2岁,3~4岁,5~6岁,7~9岁,10~14岁,≥15岁7个年龄组进行分层,每个年龄组随机抽取30名,共210名健康人群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主要是基本情况及接种史。

1.2标本采集

对每个对象采集静脉血4ml并分离血清,每份血清标本不少于2毫升;血清置于-20℃冰箱中保存。

1.3检测方法与结果判定

采用德国维润赛润研发有限公司提供的麻疹病毒IgG抗体定量检测试剂盒(ELISA),操作按说明书进行;检测工作由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抗体滴度<150为阴性,≥200为阳性,150-200为可疑。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EpiInfo、Excel-2007和X2检验计算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

2.1各年龄组抗体水平和几何平均滴度

调查210人,麻疹抗体阳性184人,阳性率87.62%,其中10-14岁组阳性率最高,为96.67%,7-9岁组阳性率最低,为76.67%,各年龄组麻疹抗体水平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58,P>0.05,V=6)。麻疹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846.11,其中3-4岁组最高,GMT为1:1193.85,7-9岁组最低,GMT为1:431.71,各年龄组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23,P<0.01),见表1。

2.2不同性别抗体水平和抗体滴度

男性抗体阳性人数109人,阳性率87.20%(109/125);

表1长顺县健康人群麻疹抗体监测结果统计表

年龄组检测人数阳性人数阳性率(%)GMT(1:)

0-302583.33661.16

1-302790.00838.54

3-302790.001193.85

5-302790.001009.25

7-302376.67431.71

10-302996.671005.15

15-302686.671071.00

合计21018487.62846.11

阳性:X2=6.58P>0.05V=6

GMT:F=45.23,P<0.01,V1=4,V2=30

女性抗体阳性人数75人,阳性率88.24%(75/85);男女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P>0.05)。男女之间G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P>0.05)。

2.3不同免疫史抗体水平及抗体滴度

不同免疫史麻疹抗体水平阳性率不同,接种1剂次麻疹类疫苗人群的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2.68%;接种2剂次麻疹类疫苗的人群阳性率最高,其阳性率为96.00%;没有接种麻疹类疫苗的人群最低,其阳性率为66.67%;经检验,其抗体水平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4,P<0.05),抗体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6,P<0.05),见表2。

表2长顺县健康人群不同免疫史麻疹抗体检测表

免疫史调查人数阳性人数阳性率(%)

0151066.67

1413892.68

2504896.00

不详1048884.62

合计21018487.62

(F=3.26,P<0.05,V1=4,V2=15)

3、讨论

目前使用的麻疹疫苗为减毒活疫苗,该疫苗从1963年开始使用(我国于1965年开始用),现已从单价苗为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我国免疫规划程序的初次免疫是在8个月龄,18-24个月龄再加强免疫一次。疫苗接种后抗体阳性率达90%以上,免疫力可持续10-15年[1]。

通过监测,该县麻疹抗阳性率为87.62%,达到麻疹控制阶段提出的85%水平;GMT为1:846.11,略高于陆明霞等报道张家港市2008年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分析的1:836.65[2]、周方和等报道枣庄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调查的1:690[3],而低于孙迎春等报道沈阳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调查研究的1:2695.20[4]。提示该县麻疹抗体水平较高,可以在人群中形成一定的免疫屏障。

本次监测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人群的麻疹IgG抗体水平和GMT不同,7-9岁组阳性率和GMT最低,分别为76.67%,1:431.71,其原因可能是基础免疫出现漏种或无效接种所致,应加强目标儿童摸底调查和强化基层预防接种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1-6岁麻疹抗体水平维持在90%,GMT在1:838.54--1193.85,处于中等抗体水平,可以有效防御麻疹病毒的侵袭,起到保护易感人群的作用[5],这与该县从2004年以来持续实施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以及2007、2008、2009年3年连续开展麻疹强化免疫取得的成果有密切关联。10-15岁组阳性率和GMT最高,这是可能是该县1996年、2000年曾发生2次麻疹暴发流行,大部分人群自然感染获得麻疹抗体所致。

不同免疫状况的麻疹抗体水平和GMT不同,有免疫史的人群麻疹抗体水平阳性率和GMT较高,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较低。此次监测结果显示,有1次免疫史的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2.68%,有2次免疫史的人群麻诊抗体阳性率为96%,达到了国家卫生部消除麻疹的95%目标。由此说明提高麻疹类疫苗及时接种工作,保持高水平的麻疹类疫苗接种率是控制麻疹发病的重要措施[5],尤其按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完成2剂次免疫接种是关键。

建议加强基层预防接种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提高接种技术及有效接种率;加强目标儿童的摸底调查工作,适时在不同年龄组人群中采取麻疹类疫苗查漏补种及强化免疫,切实消除免疫空白点及空白人群,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控制麻疹病例暴发或流行,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贾文祥.医学微生物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07.

[2]陆明霞,黄莉芳.张家港市2008年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1,22(6):30-31

[3]周方和,郭建华,殷刚,等.枣庄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调查[J].疾病控制杂志.2002,6(3):272-273.

[4]孙迎春,朱丽君,张智,等.2010年沈阳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调查研究[J].应用预防医学.2012,8(2):88-89.

[5]刘新利,李悦玲,曹莉,等.铜川市婴儿麻疹抗体水平及免疫成功率监测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1,17(5):41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