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营养不良中医预防保健治疗的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小儿营养不良中医预防保健治疗的观察

孟祥宁

(黑龙江省鸡西市恒山区妇幼保健所158130)

【摘要】目的:分析幼儿营养不良保健方法和中医保健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营养不良患儿82例,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常规组和保健组,各组41例,常规组使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保健组儿应用中医保健方法,同时予以家属临床的保健指导,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情况。结果:保健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与常规组患儿相比明显要高,组间比较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幼儿营养不良应用中医保健方法可以提高患儿治疗效果,

【关键词】营养不良;中医保健方法;治疗效果

小儿的营养不良是因为患儿长时间摄食不均匀致使自身微量元素、蛋白质与能量摄入不足所致,在农村发病率比较高,特别是边远的地区,主要临床表现是各个系统的功能紊乱、脂肪消失、生长发育受阻与肌肉萎缩等[1]。基于此,本文把2015年12月份到2016年12月份在我院治疗的营养不良患儿82例当做此次的探究对象,简析了幼儿营养不良中医保健方法的治疗效果,详解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的资料

择2015年12月份到2016年12月份在我院治疗的营养不良患儿82例,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常规组和保健组,各组41例。其中,常规组中有24例为男性患儿,有17例患儿为女性患儿;患儿年龄的跨度在3个月-7岁之间,年龄的平均值为(31.61)岁。保健组中有25例为男性患儿,有16例患儿为女性患儿;患儿年龄的跨度在4个月-7岁之间,年龄的平均值为(41.32)岁。两组患儿各项常规资料缺乏明显的差异,P>0.05,可接着进行下文的比较。

1.2保健方法

常规组患儿采取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医护人员给予患儿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服用,剂量为10ml/日,1次/日。告知患儿家属营养不良导致的危害,家属要注重患儿的日常饮食营养均衡,培养患儿良好的健康饮食生活习惯,陪伴患儿多参加户外活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不定期召开患儿家属的小儿健康饮食和预防营养不良的座谈会,发放健康知识小册子和相关的饮食指南书籍[2]。

保健组儿应用中医保健方法保健,操作如下:

将口服中药和外敷中药以及捏脊疗法相结合。中药的主要成分是:12g炒白术,13g太子参,13g茯苓,8g甘草,15g炒谷芽,16g炒麦芽,7g楂炭,13g炒鸡内金,14g煅龙骨,12g建神曲,8g胡黄连,18g煅牡蛎,7g生桅子,13g石斛。如果患儿出现腹胀症状可以分别增加8g的炒六曲和炒枳壳;倘若患儿便秘可添加8g的炒莱菔子和8g的桔梗。把所有药材加入水进行煎煮,制成药剂给患儿口服,2次/日,分早晚服用,连续服用一周。外敷的中药成分是:党参、肉桂、焦三仙、白术、干姜以及炒酸枣仁,将以上药材研制成粉末,再加入半汤勺鲜姜汁调成糊状,采用输液贴把外敷药贴固在患儿的肚脐上,间隔12小时换敷一次,外敷24小时。此外是捏脊疗法,室内保持适合的温度,在患儿肩背部从上到下捏脊10次,从尾闾穴向大椎推进,用掌心抚顺而下,如此重复10次;还要拿捏患儿的章门两侧和京门穴5遍。

医务人员需要按照患儿病情将营养不良发生原因与后果告诉家长,使得家住全面了解小儿的营养不良。长期营养不良不会导致患儿免疫力与抵抗力降低,所以需要在控制患儿饮食的同时,对患儿家长进行饮食的指导,使得家长真正了解饮食对患儿恢复的重要性。如果患儿年龄在一岁以内,需要实施母乳的喂养,同时按照患儿病情予以蛋白质与豆类等食物[3]。因为患儿消化功能不好,在用药以后会出现不良反应,这就需要医务人员按照患儿病情来选择用药的剂量,同时对家长实施用药的指导,使得患儿家属了解用药情况,继而提高治疗的效果。

1.3观察的指标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治疗后患儿肌肉萎缩、生长发育停滞、消瘦等临床症状消失。②有效:治疗后患儿肌肉萎缩、生长发育停滞、消瘦等临床症状改善。③无效:治疗后患儿肌肉萎缩、生长发育停滞、消瘦等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

本文试验所得数据统计时,所用统计软件为SPSS20.0,同时深入分析相关数据,通过平均数±的标准差(±s)来表示计量资料,应用百分率%来表示计数资料,整个比较过程分别应用t、x2进行检验,如果数据比较以后,差异比较显著,证明有统计的意义,用P<0.05来表示。

2.结果

治疗后,常规组中15例(36.59%)患儿为显效,16例(39.02%)患儿为有效,10例(24.39%)患儿为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是为75.61%,保健组中22例(53.66%)患儿为显效,17例(41.46%)患儿为有效,2例(4.88%)患儿为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是95.12%,保健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与常规组患儿相比明显要高,组间比较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

3.讨论

因为患儿心智不成熟,不了解营养不良相关知识,易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一旦幼儿出现营养不良,会影响到患儿身体健康,这就需要对患儿实施必要的保健与治疗[4]。促进早期发展是儿童期保健的重点,包括婴儿的营养、卫生保健、情感关爱、生活技能培养及智力开发等。针对0----36个月儿童主要健康问题对儿童家长、保育员进行中医调养指导。开展儿童中医调养工作可结合儿童健康体检、免疫接种时进行。要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更多的儿童家长愿意接受中医调理服务。

本次研究中显示,保健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与常规组患儿相比明显要高,组间比较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

综上,幼儿营养不良应用中医保健方法,同时配合保健指导可以提高患儿治疗效果,可推广[6]。

参考文献:

[1]陆美芳.小儿营养不良的健康教育与保健指导[J].中国卫生产业,2016,(36):64-66.

[2]徐传国.小儿营养不良的健康教育及保健策略探讨[J].当代医学,2016,(31):98-99.

[3]龚长霞.中医综合治疗轻中度小儿营养不良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6,(03):130-132.

[4]段晓莺.中医预防保健治疗小儿营养不良的效果评价[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27.

[5]潘丽.小儿营养不良的保健方法与临床保健指导[J].中国处方药,2016,(04):132-133.

[6]王丽英.中医预防保健治疗小儿营养不良60例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4,(06):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