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dB微波同轴衰减器的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12dB微波同轴衰减器的设计

王昊杨晗

(陕西华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西安市710065)

摘要:本文以T型衰减网络结构为基础,设计且仿真了微波薄膜衰减片,运用BeO基片上,运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了TaN微波薄膜衰减片,成功制备了微波同轴衰减器。经最终仿真结果可知,在DC~3GHz工作频率内,所设计的微波同轴衰减器衰减量为12dB,输入端口的电压驻波比<1.1。经测试得知,在DC~3GHz工作频率内,所制备的微波薄膜衰减片衰减量为(12.0±0.4)dB。

关键词:微波同轴衰减器;T型衰减网络

微波同轴衰减器作为一种双端口微波元件,在整个传输系统当中,能够实现电磁波场强相应振幅的降低,对其传播常数进行有效调节。于传输系统内,如若需对传输功率相应功率电平施加控制时,则须将衰减器接入,促使波功率出现一定量的衰减,所以微波同轴衰减器在各种微波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伴随当今电子通信设备、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发展,基于微波同轴衰减器受到越发重视。

同轴衰减器组成以T型衰减网络的衰减片为基础,设计完成了工作频率为DC~3GHz的12dB微波同轴衰减器,运用AnsoftHFSS软件,对微波同轴衰减器微波传输特性进行仿真。结合仿真的尺寸、结构,运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完成了微波同轴衰减器的制备。该微波同轴衰减器除了容易与各种电路连接,还具有稳定可靠的电性能及机械性能,加工、装配更为简化与实用。

1.衰减片设计与仿真

针对微波衰减网络来讲,其结构有两种,其一为T型,其二为Π型,本文以T型衰减网络结构为基础,以此来完成微波薄膜衰减器的具体设计工作。图1为T型衰减网络示意图。

针对微波同轴衰减器来讲,其主要有金属电极、薄膜电阻、介质基片和连接器壳体构成。基片选择BeO陶瓷基片(3.2mm×4.4mm×1.0mm),其介电常数9.7,薄膜电阻所选用的是TaN材料,方阻63.6Ω/□。于接地端,本文为了简化工艺,利用基片端面卷绕接地方法,实现了基片背面接地板与2个接地电极的之间互相连接。本文所设计的12dB衰减器,无论是输入阻抗,还是输出阻抗,R0都是50Ω,运用上述公式,能够将R1计算出来,即29.8Ω,看还能将R2计算出来,即26.7Ω。在设计过程中,将对称性考虑在内,用2个阻值为53.6Ω的电阻R3,把电阻R2并联来实现。依据TaN薄膜实际方阻的大小,将R1、R3薄膜电阻实际几何尺寸计算出来,运用仿真软件AnsoftHFSS,完成衰减器模型的构建,且开展微波性能仿真,以此来实现衰减器相应电极结构尺寸的优化。图2为经过优化之后的微波薄膜衰减片的仿真结果。

图2S21与VSWR参数随频率变化曲线

基于图2可知,其所显示出的衰减量(|S21|)随频率相应变化曲线,于DC~3GHz内,|S21|都是12dB,且十分平坦。此外,电压驻波比(VSWR)伴随频率所呈现出的变化曲线可得知,于DC~3GHz内,VSWR都<1.1,由此可知,所设计的器件匹配良好,位于衰减器当中的信号,其衰减实现途径为电阻吸收功率,并非因不良的阻抗匹配所致反射。

2.阻抗匹配

依据经优化而设计出的微波薄膜衰减片结构与尺寸,选用丝网印刷工艺,于BeO基片上(厚度1mm),完成接地金属面以及银电极的制备工作。而后,运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法,利用掩膜图形化技术,完成TaN薄膜电阻的制备。然后将制备好的微波薄膜衰减片,安装于连接器外壳内部形成同轴衰减器,运用R&SZNB40矢量网络分析仪,对同轴衰减器指标进行测试。

3.产品装配

先将微波同轴衰减器中心导体和绝缘支撑装入外壳固定好,在将衰减片安装于腔体内,对衰减片进行固定,再将衰减片的输入,输出端与转接器内导体焊接,形成微波同轴衰减器主体。

4.结果与讨论

见图3,此图所展示的是DC~3GHz内薄膜衰减片VSWR测试结果与S21参数。由此可知,于DC~2.0GHz内,所设计的微波薄膜衰减片在衰减量上,大致维持在12dB,而于2.0~3.0GHz时,则衰减量则会>12dB,增加至12.5dB。因此,在DC~3GHz,衰减量(12.0±0.4)dB,符合仿真结果。此外,于DC~1.8GHz内,则VSWR大致<1.5,而位于1.8~2.6GHz时,那么VSWR会随之增加,即2.0,当处于3.0GHz时,增加至2.3。尽管所得出的仿真结果当中,于DC~3GHz内,VSWR均<1.1,但从本质上来讲,器件具有偏高的VSWR,究其原因,主要因为存在较大的工艺误差,采用掩膜图形化工艺所制作的TaN薄膜,与采用丝网印刷工艺所制作的银电极,在对准方面有误差。通过细致测量得知,所制作的器件当中,电阻、电极尺寸对照于设计尺寸,存在偏差,这便造成阻抗失配。另外,将薄膜衰减片焊接于连接器的中心导体时,均会导致一定失配。针对上述误差来讲,如若所导致的阻抗不匹配,存在比较高的频率时,表现更为突出,因此,伴随频率的升高,VSWR随之而增大。

图3衰减器S21与VSWR的测试结果

5.结论

综上,由最终仿真结果可知,于设计的频率范围内,衰减量都是12dB,有着不错的输入端口匹配,VSWR<1.1。基于BeO基片上,完成了微波同轴衰减片样品的制作工作,装配外壳经测试,结果可知,在DC~3GHz内,衰减量维持在(12.0±0.4)dB,因制备工艺影响,易存在误差。通过装配产品,验证了衰减片的T型结构合理性,保证了微波同轴衰减器的指标。

参考文献

[1]杨强,周全.一种宽带低功耗电压可变衰减器的研究[J].半导体技术,2007,32(4):332-334.

[2]刘娟秀,羊恺,刘霖,等.新型高性能光控高温超导微波可变衰减器研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7,19(2):280-283.

作者简介

王昊(1987-09),男,汉族,籍贯:陕西省商州市,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微波器件(同轴匹配负载、功分器、衰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