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CR平片检查脊椎骨折的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6-16
/ 1

CT与CR平片检查脊椎骨折的对比分析

胡福兵闫军海

胡福兵闫军海

驻马店市平舆县第二人民医院(河南平舆463414)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0)6-0085-01

脊椎骨折是一种较常见的临床后果严重的创伤,及时准确、详细的诊断是正确治疗的关键。CR因具备图像后处理及放大功能,使其对脊椎骨折及脱位、半脱位在能正确诊断的基础上,较普通X线平片看得更全面清楚,更直观可靠,但对于脊椎后部重叠的骨性结构及小关节对位情况,尤其是受累椎管的形态、大小仍显示不清。CT检查,尤其是螺旋CT,由于其不受病人体位限制,加上强大的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组功能,在脊椎骨折中,成为一种重要的、.不可取代的检查方法。本文筛选了38例脊椎骨折病例,对CT与CR检查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提高脊椎骨折的诊冶水平。

1资料与方法

38例病人中,男29例,女9例,年龄16—86岁,平均43岁,均有明确外伤史。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者21例,四肢瘫痪者1例(环一枢关节脱位并齿状突骨折),双下肢麻木者11例,大小便失禁者6例,小便失禁者18例,仅腰背部疼痛者2例,所有病例均作了CT与CR双项检查,CR为常规正侧位片,CT根据脊柱曲度采取合适角度用层厚间隔均为5mm连续扫描,部分重症病例做了多平面重组或三维图像素重建技术。

2检查结果

本组病例中,多发椎体骨折者6例,单个椎体骨折30例,单纯附件骨折者2例,其中T12骨折10例,L1骨折16例,L2骨折8例,T7骨折2例,L3骨折3例,C1、C5及S5骨折各1例,由此可见,T12~L3骨折最多见,约占80%。

3对比分析

脊柱损伤的分类,根据Denis.McAfee的三柱学说及Wolter分类法,共分四类,即1、单纯屈曲压缩型;2、爆裂型;3、骨折脱位型;4、安全带型。

单纯屈曲压缩型,13例,CR显示仅为椎体不同程度楔形变,前部变短,后部基本正常,脊柱曲度改变不明显或略显后突,对于此类型大部分病例,CR并不能明确区分是否为陈旧性或新鲜性骨折。CT可以明确显示骨折线及嵌插重叠的骨小梁结构,椎体后缘及椎管情况,以及有无血肿,均能很好显示,但椎体的压缩程度及整体轮廓的显示不及CR明确、直观,尤其是轻微楔形变椎体,CT扫描也因无骨折线可见或骨小梁嵌插重叠不明显而漏诊,因此,对此类病人,CR检查经济快捷;应为首选,如果临床症状轻,大部分病人无需CT检查,就能明确诊断,即使CT检查无明显骨折者,CR亦有提示骨折的可能。

爆裂型,18例,CR表现整个椎体不可程度的变扁或塌陷,间隙不同程度变窄,椎体前后缘或侧缘可见骨折块影,根据椎体后缘线中断及不规整情况,可初步估计椎管狭窄程度,但不够准确可靠。本组病例中就有8例爆裂型骨折(后经CT证实)因显示不明确而考虑为单纯屈曲压缩型骨折。此类病人,症状较重,多为强迫体位,不宜过于搬动,以免加重病情,给投照体位的摆放带来一定困难,仅凭一张CR平片诊断不详尽,无法保障治疗效果及愈后,根本不能满足临床诊治的需要,此时,CT检查非常必要,尤其是需要手术的病人。

CT检查能清晰显示骨折细节,特别是脊椎后部骨性结构的骨折,如详尽显示骨性椎管变形变窄、骨折脱位、椎弓、附件骨折等累及二柱或三柱的不稳定性骨折,同时可初步观察胸腹部有无明显联合伤。可观察椎管变形和狭窄程度,判断脊髓受压情况,骨性椎管狭窄变形、骨折碎片或血肿突入椎管及椎间盘突出均是提示脊髓受压的可靠征象,能很好指导临床作出具体明确的治疗方案。Finn等认为椎管狭窄超过50%是手术的重要指针,这些都是CR平片所无法做到的。此类病人,首选CT检查,且必不可少,CR平片作为参考或术后复查。

骨折脱位型,5例,CR能明确直观显示椎体脱位或半脱位,椎体及附件骨折,并对术后疗效做出评估,CT能够详细显示椎体及其后部骨性结构的骨折细节、移位、椎管受累程度,尤其是CT的多平面重组及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显示水平方向的骨折线及骨折椎体直观的三维空间立体结构。CR与CT相结合,相互应证,诊断更加明确可靠。

安全带型,1例,为老年病人,扭伤,CR示L4椎体轻中度前滑移,无明确骨折,CT示小关节脱位,无骨折及血肿。

综上所述,对于单纯屈曲压缩型骨折,大部分病人CR平片就能解决问题,CT可做为补充手段。爆裂型骨折,首选CT检查,且必不可少,其它检查无法取代的,CR平片可供参考。骨折脱位型及安全带型,二者相互结合,各取所长,互不取代,才能够为临床提供更加全面准确最佳的诊疗方案,如有必要,可进一步MRI检查,以明确脊髓的损伤及其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