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欧爱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欧爱华

欧爱华

湖南省郴州资兴市中医医院4234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愿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0例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0)以及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行为护理,实验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冠心病分级量化积分、患者的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通过对比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冠心病分级量化积分、患者的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实行行为护理可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行为护理;冠心病;应用效果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脏科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发生多与患者的生活习惯以及高血压、高血脂有着密切的关系,临床对冠心病的治疗由于缺乏相关的护理干预疗效欠佳,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实行相关的护理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1]。为进一步证明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主要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愿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0例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愿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0例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0)以及对照组(n=40),其中实验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范围45~79岁,平均年龄(61.5±17.5)岁;临床症状:5例舌质紫暗患者,6例胸闷心痛患者,4例神疲乏力患者,3例腰膝酸软患者,7例头目晕眩患者,7例气短胸闷患者,8例头晕耳鸣患者;病程范围2.2~3.5年,平均病程(2.85±0.65)年。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范围46~80岁,平均年龄(62.5±17.5)岁;临床症状:8例舌质紫暗患者,5例胸闷心痛患者,6例神疲乏力患者,4例腰膝酸软患者,5例头目晕眩患者,8例气短胸闷患者,4例头晕耳鸣患者;病程范围1.8~3.3年,平均病程(2.55±0.75)年。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以及年龄、临床症状、病程范围,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年龄均在40岁以上;(2)此次实验在所有患者以及监护人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的情况下进行。排除标准:(1)排除依从性较低的患者;(2)排除不同意参加本次研究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行为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常规护理

给予患者吸氧,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谨遵医嘱给予患者相关治疗药物治疗。

1.2.2行为护理

帮助患者纠正日常生活中吸烟以及饮酒等不良行为,将吸烟以及饮酒的危害以及冠心病的发病原因告知患者,总结相关的影响因素,帮助患者制定相关的护理措施[2]。

1.2.3饮食护理

帮助患者合理的规划饮食,纠正其不良饮食习惯,叮嘱患者定时定量进食,尽量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以及无规律的饮食。另外,还应该对患者的病情以及营养程度进行评估,叮嘱其合理按照饮食方案进食,且饮食应该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进食油腻以及刺激性食物[3]。

1.2.4用药护理

将药物的作用以及用药方法、相关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并且按时吃药,有助于帮助医生根据其病情合理的调整药物的类型以及剂量[4]。

1.3疗效评价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冠心病分级量化积分、患者的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以及不满意三部分。

1.4统计学资料

此次实验中对数据的分析以及处理均使用软件SPSS17.0进行,冠心病分级量化积分为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患者的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为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X?检验,P<0.05时认为数据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2.1冠心病分级量化积分比较

实验组患者冠心病分级量化积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冠心病分级量化积分比较(`x±s,分)

3.讨论

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且其发生多与患者的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等情况有关,若不及时的进行控制患者就会有生命危险。患者发病之后一般会出现头晕耳鸣、神疲乏力、气短胸闷以及腰膝酸软等症状,对其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5]。冠心病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对其进行行为护理干预可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通过对患者进行行为护理、心理护理以及用药护理来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善预后,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6]。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冠心病分级量化积分、患者的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实行行为护理可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诗镔,寇长贵,刘雅文,等.246例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医学版),2013,39(05):1045-1050.

[2]柔鲜古丽?吾拉音.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10):147-148.

[3]廖艳,蒋炬玲.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18):217-217.

[4]丁桂丽.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4):5055-5056.

[5]宋芳,白银风.分析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0):222-223.

[6]刘淑香,李波,刘丽影,等.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分析及比较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8(04):8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