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

黄海荣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株洲醴陵412200

【摘要】目的比较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与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0例实施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为观察组,50例实施鼻腔泪囊吻合术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两组不同时期的疗效以及复发率。结果(1)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术后1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半年总有效率及疾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1年总有效率及疾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与鼻腔泪囊吻合术术后近期疗效相近,远期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低,复发率低,避免了泪囊鼻腔吻合术的面部疤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孔术;鼻腔泪囊吻合术;慢性泪囊炎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疾病,多由鼻泪管阻塞或狭窄,泪液及分泌物不能经鼻泪管流入鼻腔而滞留在泪囊内,伴发细菌感染所致[1-2]。好发于中老年女性,主要临床表现为溢泪、脓性分泌物流出等[2-3]。临床上对慢性泪囊炎多采用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手术已经较为成熟,手术成功率高,但吻合术有留0下面部瘢痕,且易感染等缺点。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为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就是我们所说的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由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具有术后不留瘢痕、不易感染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认同[4-5]。本研究对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的疗效及复发率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9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经检查确诊为慢性泪囊炎。其中,男女不限,年龄40~69岁,平均年龄(56.02±8.73)岁;发病时间7个月~6年,平均发病时间(3.09±1.63)年;100例患者均为单眼患者,排除合并鼻息肉、鼻窦炎和鼻中隔高度偏曲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50例实施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为观察组,50例实施鼻腔泪囊吻合术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取仰卧位,中鼻道填入浸有地卡因麻黄素棉片,眶下神经、筛前神经及泪囊区局部麻醉,结膜囊以1%丙美卡因表面麻醉3次,于内眦鼻侧5mm、内眦角上5mm处向下皮肤垂直弧形切开20mm,分离皮下组织及肌肉,将泪前嵴和内眦韧带充分暴露,沿着泪前嵴将骨膜和泪筋膜切开,钝性分离直到泪后嵴,用血管钳泪囊窝下端内侧鼻骨板顶破,咬骨钳扩大骨孔至10mm×10mm,分别作泪囊与鼻黏膜“U”切口,取出鼻腔棉片,填凡士林纱条上端经骨孔伸入泪囊,并用丝线吻合泪囊瓣与鼻黏膜瓣,逐层缝合皮肤。术后常规抗感染,定期冲洗泪道。

实验组给予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取仰卧位,选择麻黄素加2%的丁卡因棉片对鼻腔进行麻醉和收缩,在钩突前造孔处黏膜下给予2%利多卡因注射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在患者钩突前黏膜和中鼻甲附着处做一向后的U型切口,剥离鼻黏膜和骨膜,直到中鼻道前端,形成鼻黏膜瓣,以备用。将泪囊骨性内壁凿开,将其扩大成大小10*10mm的骨窗,将泪囊充分暴露。通过探针探查泪囊范围,再切开泪囊,清除骨窗四周骨屑和黏膜组织,切开泪囊壁后形成前后两瓣,前瓣覆盖于骨孔前缘,后瓣则应覆盖于骨孔后缘,和修整的中鼻道备用粘膜瓣对合,冲洗泪道,不需要置管,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术后常规抗感染,定期冲洗泪道。

1.3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术后1月,术后半年,术后1年总有效率及复发率。

1.4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术后患者的泪囊炎已治愈,情况稳定;好转:病情好转,溢泪症状减轻,冲洗泪道仍有部分反流,病情稳定;无效:泪囊炎在治疗后无明显疗效。治疗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所有手术均顺利,术中无明显的并发症,术后对照组有7例患者伤口有感染,观察组有1例患者伤口有感染,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χ2=4.891,P<0.05)。

2.2两组不同时期总有效率的比较

两组术后1月、半年及1年总有效率的比较分别见表1、表2及表3。经χ2检验后,两组术后1月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4.882,P<0.05);两组术后半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不同时期复发率的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1月均无复发,两组患者术后半年复发率比较:A组1例复发,B组2例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4,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比较:A组2例复发,B组8例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1,P<0.05)。

3.讨论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较常见的疾病,主要症状为流脓、溢泪等,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引起慢性泪囊炎的细菌为眼部易感染菌,可对内眼手术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6],给予及时治疗。治疗方法有泪道探通、挂线、激光、泪囊鼻腔吻合术等。其中以泪囊鼻腔吻合术效果可,鼻腔泪囊吻合术在鼻腔和泪囊之间重建引流途径,有效率高,但术后局部可遗留瘢痕,患者耐受性差。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患者对面部美学要求的提高,MocDonogh等[7]在1989年首先报告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1994年国内周兵等[8]首先报道了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造孔术,开创了慢性泪囊炎手术治疗的新途径。与鼻腔泪囊吻合术相比,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具有很多优点:1)术者可在鼻内镜下直视手术,视野清晰;2)为微创技术,不遗留面部瘢痕,患者容易接受;3)发现鼻腔内引起鼻泪管阻塞的其他病变如鼻息肉等术中可一并处理,减少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4)操作简单,无需切断内眦韧带。据本研究结果得知:1)术后观察组患者出现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冯先权等[9]研究结果一致,说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损伤少,出现感染机率低。2)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月,术后半年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月治愈率,术后1年总有效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与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近期疗效相当,远期疗效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优于鼻腔泪囊吻合术;3)两组患者术后1月均无复发,两组患者术后半年、术后1年有不同程度的复发率,但术后1年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远期复发率低于鼻腔泪囊吻合术,考虑可能鼻内镜手术为直视手术,视野清晰,微创,损伤少,造孔口形成疤痕少。

综上所述,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与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近期疗效相近,远期疗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慢性泪囊炎患者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后感染发生率低,复发率低,避免了泪囊鼻腔吻合术的面部疤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l]谢东文,李章健,王罕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观察[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50(5):63一64

[2]邬贤义,谭茜,谢丙贵.改良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与硅胶管逆行鼻泪道插管治疗慢性泪囊炎急性发作的疗效比较[J].中国内镜杂志,2013,19(6):614-617.

[3]史余勇,刘定荣.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探讨[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4,28(1):51-53.

[4]袁章流,方佳玲,彭俊荣,等.改良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的临床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2):1916-1917.

[5]周玲芬,程凯尧.37例鼻内镜下改良鼻泪管逆行插管与鼻腔泪囊造孔术临床应用效果比较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4,20(6):616-619

[6]蒋迎谷,郭平月,吴振球.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J].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2009,8(4):91一92.

[7]MocDonoghMO,MOeiringJH.Endoscopictransnasaldacryocystorhinostomoy.[J]LaryngolOtol1989;103:585-587.

[8]周兵,唐忻.鼻内窥镜下鼻内泪囊鼻腔造孔术(附35例疗效分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994;1(2):80-8

[9]冯先权,冯国权,李少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和鼻腔泪囊吻合术在治疗慢性泪囊炎中的优劣差异[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4):43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