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骨关节病的诊断体会(附12例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神经性骨关节病的诊断体会(附12例报告)

李毓安姜剑榕黄清纯

李毓安姜剑榕黄清纯

(福建省宁德市闽东医院放射科355000)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性骨关节病的临床诊断。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例神经性骨关节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X线检查,其中行MRI检查患者有3例,行病理穿刺活检的患者3例。结果:X线诊断结果显示,本研究选取的12例患者中,5例患者表现为典型增生,5例患者为吸收型,2例患者为混合型;本研究中行脊髓MRI检查的患者有3例,结果证实均存在脊髓空洞症。结论:神经性骨关节病诊断的首选方法是X线片,同时MRI诊断是其诊断的一个重要补充手段。

【关键词】神经性骨关节病;X线;MRI

【中图分类号】R6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6-0034-02

神经性骨关节病是由于脑、脊髓以及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的感觉障碍和连续创伤所引起的骨关节病,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是导致该病发生的首要原因[1]。由于该病临床上较少见,且诊断较为困难,因此常容易被误诊。本文就我院2010年1月~2014年9月经X线、MR以及病例诊断确诊的12例神经性骨关节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例患者中,男5例、女7例;发病年龄24~58岁,平均年龄(45.3±8.2)岁;发病部位:左膝关节4例、右膝关节3例、右肩关节1例、双肘关节1例、右肘关节2例、左肘关节1例;病程4个月~7年,平均病程(2.3±1.5)年;病因:脊柱外伤史2例、糖尿病患者7例、脊髓空洞症3例。症状与体征:该12例患者中存在对应病变关节疼痛、肿胀的患者有8例,其中有5例存在较为明显的关节畸形;另外的3例患者则表现为轻微疼痛或不存在明显疼痛。所有患者均给予X线片检查,其中给予MRI检查的患者3例,行病理穿刺活检的患者3例。

1.2检查方法

1.2.1X线平片

采用由岛津公司生产的GH-200型数字化摄影系统给予正位、侧位摄片。

1.2.2MRI检查

采用由飞利浦公司生产的AchievaNovaDUAL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给予SE序列常规横断面及冠状面T1WI和T2WI扫描,数据采集矩阵256×256T1WI:TR532.0、TE20.0,T2WI:TR4500.0、TE96.0。增强扫描:给予对比剂Gd-DTPA静脉注射,剂量为0.2mmol/kg,然后对横断位及冠状位进行扫描,并且扫描参数同平扫。

2结果

2.1X线表现

12例患者中,5例患者表现为典型增生,病变骨关节的关节面粗糙、模糊,受累骨端存在硬化破坏,可见存在骨膜新骨增生以及形成骨赘,关节腔内沉积有游离或异位钙化的骨质碎片;软组织表现为肿胀,存在关节积液,且关节表现为脱位或半脱位。5例患者X线表现为吸收型,即其病变骨关节面表现为较齐整似刀削样,相比增生型患者其骨质增生硬化较为不明显,但是也能够见游离骨质碎片或少量骨赘,周围软组织存在较为明显的肿胀,关节周围韧带松弛时可能会出现关节脱位。另外2例患者X线表现均较为明显的骨质增生和破坏,将其划为混合型。本研究中合并关节脱位或半脱位的患者有5例。

2.2MRI表现

本研究中行脊髓MRI检查的患者有3例,结果证实均存在脊髓空洞症,双肘关节病变的1例患者行MRI诊断,结果显示双侧肘关节均表现为周围结构模糊,关节间隙增宽,T2WI显示患者的关节腔内及周围均存在着大片高信号影,同时在高信号边缘能够看见结节样等信号影,T1WI病变区表现为不均匀混杂信号,给予增强扫描结果显示病变区周围存在着不规则环形强化,关节面组成骨边缘表现为毛糙,关节周围软组织不存在明显肿胀,骨质信号不存在明显异常。

3讨论

神经性骨关节病是由于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深感觉神经疾病而造成的骨关机发生无痛性、慢性毁损伤。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痛或轻微疼痛。该病最早发生于脊髓痨患者,但目前糖尿病和脊髓空洞症成为该病的主要发病因素,其病变可累及任何关节,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四肢负重大关节。而不同的病因所导致的发病部位也不相同,糖尿病最容易发生部位为踝关节和足部小关节,如趾间、跖趾关节等,脊髓空洞症最容易发生部位为上肢关节,如肘、肩关节[2]。

神经性骨关节病具有典型的X线表现,主要分为:增生型、吸收型、混合型。神经性骨关节病早期X线表现非特异性:关节肿胀,关节间隙增宽,积液增多,周围韧带松弛可引起关节发生脱位和半脱位,随着患者病情的进展,X线主要表现为增生型和吸收型,增生型患者其受累骨端软骨发生骨质增生、硬化或骨膜新生成骨,同时能够合并病理骨质导致关节腔内存在游离的骨质小碎片;吸收型患者其受累骨端表现为平整如刀削,同时也可见少量骨质增生;混合型患者则存在着增生型和吸收型的所有表现。神经性骨关节病采用X线诊断能够明显、直观的显示骨改变,因此临床上诊断时采用X线与临床资料相结合基本可确诊[3]。CT诊断骨改变的直观性不如X线诊断,但其能够发现早期轻微改变,特别是能够较好的显示容易重叠而被遮盖的细小骨质破坏,因此CT诊断可作为神经性骨关节病诊断的一种补充手段。MRI是X线诊断的一个重要补充手段,其能够有效的显示神经性骨关节病的软组织改变、微骨折,同时MRI除了能够对病变关节、关节囊各层结构清晰显示外,其能够鉴别软组织肿胀异常肿块的真实性,还能够区分患者是否合并感染,若患者局限性软骨下或髓质T2WI存在异常高信号,则表示患者可能同时还伴有骨髓炎。神经性骨关节病早期由于不典型症状体征而难以诊断,但到晚期则较容易诊断,该病的临床特点主要是轻微疼痛、严重关节破坏,同时一般合并原发疾病。对于可疑神经性骨关节病患者给予定期摄片,能够对不同阶段的X线表现进行追踪观察。

若神经性骨关节病患者缺乏足够的临床资料,则常常导致误诊的发生,因此,临床中应当加强鉴别诊断:①关节结核:大部分表现为单关节发病,其具有进展较慢、病程长的特点,临床常伴有乏力、盗汗、低热等症状,其骨质破坏大部分是从关节边缘开始,以后才对负重部位累及,晚期可表现为纤维性强直。②痛风性关节病:一般发生于四肢小关节,特别是好发于足部跖趾关节,其临床表现为间歇发作疼痛,该病早期仅表现为周围软组织肿胀,以后可导致骨质穿凿样破坏,同时其晚期可出现软组织内异位钙化,发作高峰期患者可能存在血中高尿酸。③退行性关节病:早期则常见关节间隙变窄、软组织肿胀,其与增生型神经性骨关节病具有相似的骨赘形成、骨质增生硬化,但是退行性关节病关节面无劈裂吸收,同时关节腔内并无游离骨质小碎片,并且也很少发生关节脱位。④类风湿性关节病:四肢远端小关节是最常受累及的部位,其临床主要特点表现为骨质疏松,骨质破坏也是开始于关节边缘,通过给予血沉和类风湿因子阳性有助于本病的确诊[4]。

综上所述,神经性骨关节病诊断的首选方法是X线片,MRI诊断是其诊断的一个重要补充手段。

参考文献

[1]赵余祥.糖尿病神经性骨关节病X线、CT诊断[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7,3(6):28-29.

[2]贾素兰,王晓明,刘东风,等.X线平片、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MRI对神经性关节病比较影像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9):1397-1400.

[3]袁强,徐青宁,谭敏仪.神经性关节病临床与X线表现分析(附5例报告)[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0,19(2):71-74.

[4]荣城.神经性关节病的X线诊断[J].江西医药,2014,49(1):8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