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练笔促学生词语积累运用策略谈

/ 2

小练笔促学生词语积累运用策略谈

陈国丽(浙江省诸暨市牌头镇小311825)

字词是组成句子最小的语言单位。叶圣陶在《语文随笔》中提到语文学习的基本功,第一是识字写字,第二即是用字用词。和老教材相比,新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大幅增加,难度也有所提高。以人教版第八册为例,八个语文园地的词语盘点中,最少的48个词语,最多的63个。如此大的词汇量使学生在运用时产生较为普遍的错误,如词语的错误理解,错误搭配,新词语使用频率低,在语言环境中的词语错误运用等。“语文的基本功都要从多读多写来练。”写是语言内化后加以运用的过程,能有力促进学生对新词汇的有效积累。本文就以小练笔促进学生正确、贴切运用文中词语,丰富词汇积累谈一些看法。

1课内练笔策略

1.1用文中关键词复述课文:复述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课文中学过的主要语句,将课文内容有条理、有重点地表述出来的一种形式。复述训练,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培养他们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体裁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复述要求、内容和形式。可复述段落、片断、全文,可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如教学《詹天佑》一课,在听写了“主持、嘲笑、要挟、勘测、开凿、设计、竣工”等词后,让学生利用课题及听写的几个词语简要复述课文。这样的训练既回顾了课文内容,又能使学生在自我的语言环境里运用词汇,增强词汇积累

1.2运用文中词语描绘插图:教材中有许多插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有些插图不仅浓缩了课文,而且将观察方法、思维训练隐含其中。教师可充分利用文中插图,请学生有重点地观察,运用文中词语进行写话练习。如十一册《少年闰土》有一幅插图,描绘的是闰土给鲁迅讲趣事的情景:闰土边比划边讲,讲得兴致勃勃;鲁迅侧坐着,盯着闰土的脸,听得津津有味。教师可让学生在观察插图的基础上,运用文中新词如“装弶、胯下、畜牲、逃窜、稀奇、潮汛”等,通过丰富的联想来描写画面内容,从而达到词汇积累运用的目的。

1.3灵活运用词汇,多角度改写课文:人教版小学教材中的课文题材丰富,体裁多样,文句优美,是学生学习的优秀范本。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文这一丰富的语文资源,引导学生或通过抓关键词浓缩课文内容,或改变写作角度展开合理想像进行片断练习,以积累运用新词。如第八册第二单元词语盘点中的“维护、器重、尊严、受益、赞赏”,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这组词对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再描写,如:“哈默虽然是逃难来到沃而逊小镇,但他坚持要先劳动然后获得食物,努力维护自己的尊严。他这种态度受到了杰克逊大叔的赞赏,并得到他的器重。二十年后,哈默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美国的石油大王。这个故事也让人受益非浅。”

又如《草虫的村落》一文,教师可出示两组词:“勤勉、行色匆匆、奔忙、安居乐业”,“如醉如痴、音韵、灵泉、欢悦、音乐厅”,引导学生以村落一员来描写村落里的快乐生活。

2课外练笔策略

新教材从第七册开始,每单元都设立词语盘点,对本单元重点词汇进行集中整理,便于学生进行综合读记运用。但就当前而言,“词语盘点”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不少教师觉得它可有可无,或置之不理,或直接当成课外作业,让学生回家读一读了事,“词语盘点”形同虚设。如何“盘活”词语盘点,让学生正确掌握并运用新积累的词语,开展小练笔就显得尤为必要。

2.1根据词语想像画面练写片断:“语言有意境,词语也有温度。”每个词都有特定的含义,教师可引导学生寻找同类语境的词,合理排列,想像画面,进行创造性的片断练习。如人教版十一册第一单元的词语盘点中“清爽、瀑布、静谧、清新、清脆、陡峭”等词,让学生说说读到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哪些景物听到哪些声音?学生自然而然会联想到“雨后、瀑布、林间小道、鸟鸣、山崖”等,教师便可让学生把头脑中的景物串联起来,形成一幅美丽的雨后山景图,并用语言把它描绘出来。这样的练习既是词语的积累运用,也是想像能力的有效激发。

2.2词语相连想像故事情节练写片断: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在每个词语盘点中,总有一些词语如果相互连缀,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编写出有意思的故事情节。如人教版第八册语文园地四的词语盘点中,我们可以找出这样一组词:“杂草丛生、不慌不忙、芦苇、防备、聚精会神、威胁”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这组词来描写在杂草丛生的地方进行军事游戏的过程,也可让学生写写捉迷藏的有趣经过。又如第八册语文园地六中的一组词:“悠然自得、成群结队、此起彼落、招呼、掠过、辽阔无垠”可以让学生以“我是一只候鸟”的角度展开想像来写:“我是冬天无数候鸟中的一只,我们要飞过辽阔无垠的大海去南方过冬。清晨,我们就成群结队地出发了。有时,我们在天空悠然自得地飞翔,欣赏着脚下美丽的风景,和朵朵白云打声招呼;有时,我们又快得像箭一样掠过天空。当我们从天空中降落到地面时,无数的伙伴们在湖畔此起彼落,热闹极了。”

2.3描述生活场面: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也是学生进行练笔最丰富深厚的资源所在。让学生结合生活场面,灵活运用新积累的词汇进行片断练习,是小练笔最常用的手段。如生活在农村的学生可引导他们用“房前屋后,天高地阔、月明人静、极目远眺”来写写自己家门前后的景色;又如第十册第一单元词语盘点中有许多描写心情的词语:“担忧、急切、惧怕、毫不犹豫、心安理得”,教师可引导学生把这些词运用到自己具体的生活经历中,把当时的心情生动地表达出来。

2.4灵活运用词语练写片断:词语的积累运用还可以有许多种形式,如积累反义词运用到具体的片断练习中;积累表示色彩的ABB式词语,用它来描绘某个季节的景物;用ABAB式的动词来描写一段劳动或活动的场景等。

3引导策略

对小学生来说,用指定的词汇来描写画面、场景或是生活片断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在指导和实施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护到放的引导原则。

第一阶梯:填空式。

让学生在理解片断内容的基础上,寻找文本中合适的词汇进行填空,初步接触连词成断的练习形式,感受片断的多样写法。这一层次可从低中段开始。如第七册第一单元词语盘点中的练习,教师可设计这样的填空题:

五泄是诸暨大地上一颗美丽的珍珠,她不仅有(郁郁苍苍)的原始森林,(千姿百态)的连绵山峰,也有清澈的(涓涓细流)随着山路一路欢快奔跑。最壮观的当然是那(帘帘飞瀑),五条瀑布仿佛大自然的(神来之笔),有的(奔腾)而下,气势雄伟;有的曲曲折折,像美丽的绸带飘动。

第二阶梯:选择词语,先说后写。

要让学生在一大堆词语中找出适合放在一个片断描写中的词汇是有一定难度的,如何有效解决,需要教师有目的指导。如“波涛起伏、牙牙学语、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狂风怒号、碧空如洗、百折不回、悬崖峭壁、惹人讥笑”这组词里,教师可指导学生分出三组,一组是可以想像画面的:“碧空如洗、波涛起伏、狂风怒号”;一组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描写詹天佑的:“惹人讥笑、悬崖峭壁、狂风怒号、百折不回、可见一斑”;一组是可以描写儿童童年回忆的:“牙牙学语惹人讥笑”。

选定词语后,教师让学生先来说说想写的片断,通过集体讨论明确可写的内容与写作的条理,然后落笔成文。这样就能降低学生练习的难度,逐步提高他们进行小练笔的自信心。

第三阶梯:自由选择词语自由写话。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训练基础,熟练掌握运用词汇进行片断练习的常用方法后,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己确定一组新词进行自由写话。教师不必再规定字数与文体,以词语运用是否生动准确为标准,鼓励学生多角度创造性地运用新词写话。如《穷人》一文中,有的学生找出心理描写的词汇来集中写桑娜微妙的心理变化;有的选择“呼啸、汹涌澎湃、心惊肉跳、湿淋淋、撕破”等词来描写大海的凶险;也有同学选择“自言自语、倒霉、严肃、忐忑不安”等词,结合生活实际描写自己犯错后被老师批评的经过。小练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词语的积累运用便也水到渠成。

4讲评策略

4.1渗透写作小知识:片断练习虽然篇幅短小,但同样需要用到写作技巧。在讲评学生的写话作业时,教师要结合具体实例有意识地进行渗透。如按一定顺序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写作内容要符合常情,不能胡编乱造;要说完一个意思再接着说另一个意思,不能把几个意思夹杂在一起,混淆不清;注意写作的出发点要统一,人称要统一等。讲评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有计划地一点点渗透写作常识,不能一次讲评就面面俱到,使学生对小练笔产生畏难情绪,降低写作热情。

4.2用生动的朗读多肯定学生,用优美的语句多表扬学生:要让学生在练笔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这是孩子写作内驱力的源头。学生成就感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肯定与赞赏。如一学生用“浮想联翩、编织、遥远、翠绿”写了一段非常优美的话:“她靠在桌子上,浮想联翩:学习像一茎翠绿的小草可以装点自己人生的春天,学习像一片高远的天空可以让自己编织无穷的梦想,学习像一艘乘风破浪的轮船可以带着自己驶向遥远的彼岸……”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这段话,并送给她这样的评语:“是一艘船,载我们驶向理想的彼岸;是一种灵秀,给我们揭开文字美丽的面纱。”相信,美丽能响应美丽,热情能响应热情,教师热情优美的评价能给予学生更大的写作动力。

以上是我在“以小练笔促学生词语积累运用”这一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收获的一些粗浅体会。归根结底,教师无论运用哪种策略进行小练笔的训练,都要建立在学生对新词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同时,教师对所教教材中的每一个词汇都要有深入的了解,有分析,有归类,熟悉得像自己的手指脚指一样。唯有达到这个程度,他设计不同的小练笔才能游刃有余,指点起来才能成竹在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