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与结直肠癌患病危险关系的调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糖尿病与结直肠癌患病危险关系的调查分析

敬善彤

四川省南部县人民医院637300

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发病同糖尿病间的危险关系。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甲组观察对象,同期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乙组,观察结直肠癌同糖尿病间的关系。结果甲组有22例确诊为糖尿病,患病率为27.5%,而乙组有12例确诊,糖尿病患病率为15%,两组比较差异,差异显著(P<0.05),且经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性别、饮酒史与BMI、吸烟史、高血压病史以及甘油三酯、胆固醇同结直肠癌发病无显著关系(P>0.05),而糖尿病史、糖尿病、家族结直肠癌史与同结直肠癌发病有着较密切的关系(P<0.05)。结论糖尿病同结直肠癌发病有着一定相关性,加大了结直肠癌发病危险性,需引起足够重视。

关键词:糖尿病;结直肠癌;危险关系

结直肠癌作为临床多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病人数可达100~200万,而年死亡人数则高达60万,且全球发病率也有所差异,多见于男性人群,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也有所增加,且大部分肿瘤多是散发的,或是从腺瘤癌发展而策划过年的,影响因素较复杂[1]。在以往研究中,多认为该病症发病率同饮食习惯、遗传因素与体力活动等有着密切关系,但近些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通过研究发现,该病症发病率还同糖尿病有着较紧密的关系。故本次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办法,探讨结直肠癌同糖尿病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选我院于2013年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甲组观察对象,男43例,女37例,年龄均在27~75岁间,平均年龄为(57±8)岁;患者均经电子结肠镜活检取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并排除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与肛管癌,其中,直肠癌25例,结肠癌55例。同期选取来我院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乙组,男48例,女32例,年龄均在26~73岁间,平均年龄为(56±10)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详细调查两组人员的相关病史与基本信息,主要有性别、年龄、BMI与饮酒史、吸烟史、糖尿病史与以及高血压病史、家族结直肠癌史甘油三酯、胆固醇等内容,其中,糖尿病标准为: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血糖≥11.1mmol/L(200mg/dl)及(或)已经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全部数据,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加以分析与处理。其中采用(±s)代表计量资料,且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如果P<0.05,那么则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发现,甲组有22例确诊为糖尿病,患病率为27.5%,而乙组有12例确诊,糖尿病患病率为15%,两组比较差异,差异显著(P<0.05),说明糖尿病患者合并结直肠癌的危险度更高。而经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性别、饮酒史与BMI、吸烟史、高血压病史以及甘油三酯、胆固醇同结直肠癌发病无显著关系(P>0.05),而糖尿病史、糖尿病、家族结直肠癌史与同结直肠癌发病有着较密切的关系(P<0.05),如表1。

3.讨论

结直肠癌家族史为临床结直肠癌发病的高危因素,已经被医学界普遍认可,并认为糖尿病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或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进而诱发结直肠癌,而通过本次研究也发现,糖尿病史、糖尿病与家族结直肠癌史与同结直肠癌发病有着较密切的关系,表明糖尿病确实加大了结直肠癌发病的危险性。而对于糖尿病加大结直肠癌发病危险性的作用机制,可能是:一方面,糖尿病会直接或是间接诱发高胰岛素血症,而血浆中胰岛素水平若比较高,又可能表现为促有丝分裂特性,进而借助提升IGF-I水平来发挥生物学作用。一般来讲,正常结直肠癌的上皮细胞与肿瘤细胞均表达IGF-I受体,而IGF-I在同其受体相结合之后,又对细胞凋亡起到一定抑制作用,从而促进其分化,而且结直肠癌发病源于分子水平突变的逐渐累积,这时,IGF又可借助减速细胞周转率而加快分子水平突变累积[2]。同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I(IGFBP-I)又可同IGF-I相互结合,而有效抑制IGF-I的生理作用,而且胰岛素还能控制肝源性的IGFBP-I分泌,从而间接致使IGF-I水平有所升高,由此说明,胰岛素同IGF同结直肠癌发病有着较密切关系。另一方面,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又极易合并糖尿病性胃肠动力障碍症,从而出现迷走神经结构异常,致使患者出现肠道消化吸收与排泄功能异常,如便秘、腹胀等,而若患者长期便秘,其肠道排出代谢终产物时间也会相对延长,进而在某部分致癌物质长期刺激下,致使结直肠粘膜细胞出现恶变,最终并发结直肠癌。

虽然,当前临床上关于糖尿病可直接诱发结直肠癌的发生,并没有明确的依据,但经过上述却可推测出,“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结直肠癌”三者间有着某种特定联系,进而引发结直肠癌,而其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3]。总而言之,糖尿病可作为结直肠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需引起足够重视,对于临床糖尿病患者,需积极控制其血糖水平,并动态监测其病情变化,以最大限度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的危险性,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王孝彬,孙凯华,李生栋等.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研究现状[J].医学信息,2015,28(9):354-355.

[2]曾春平,陈幼萍,杨清水等.胰岛素抵抗与结直肠癌患病关系的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4(4):31-33,37.

[3]熊斌.糖尿病与结直肠癌危险关系的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6):1176-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