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技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2

如何在技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李志勇

李志勇深圳技师学院广东深圳518000

中图分类号:G633.3

摘要: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开发智慧潜能,形成学生健康个性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区别与其它学科的鲜明特点,可作为突破口发挥其对实施素质教育的特殊作用。

关键词:素质教育,体育教学,身心发展

前言: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深化,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改革行列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如何在技校体育教学中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技校体育教学中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展开讨论,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就体育教学中如何贯彻素质教育进行简单的阐述。

1、技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个环节

1.1、首先是教育观念、教学指导思想的更新,体育学科教育目标的全面性转变。要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灌输传授为中心,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由于体育教学的诸多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当然要确保必要的“三基”教学;在学习基本的过程中和打下基础后更需要关心学生掌握锻炼方法,培养体育学习动机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态度。这也是培养与发展相结合的需要,是体育教育功效的长远与近期结合的需要,是学生学校学习阶段教育于与未来终身体育相结合的需要。

1.2、在体育教学方法手段上,从过去以教师单纯“教”、“灌”为主的方法体系与观念转向在教师指导、启发下的教法和学生“学为主”的学法设计。在方法主体性上,由过去的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为主;因过去“育体”、“练身”为主的方法,扩展为同时“启智、求知、调心、育人”的综合多样化方法体系。由简单的“一刀切”的方法手段,向促使学生在已有水平上都有所发展且能够向充分发展的方向迈进,使学生的一般发展,共同发展与特殊发展,差别发展相结合。在关注整体教学目标的同时,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进而创造性地解决学生个体学习中的问题。

1.3、注重体育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时代性、基础性、全面性与民族性。

体育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首先要服从和服务于教学目标的需要。应从多元化、全面性、发展性的教学目标出发,从体育教学的生物、社会、教育、心理、方法论等功能出发,关注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在体育知识、技能、体育兴趣、态度和体育能力、价值观的培养,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宝库中,去优选和编制最适合技校体育的教材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敢于打破传统的体育教材大纲的内容体系,合理的扬弃竞技体育的一些所谓正规现成体系,如技术、战术、规则、场地体系,充实和创造学校体育教育的文化价值观念体系。主要不是单从教师教的愿望和教材项目自身的完整体系出发,而是要考虑技校学生的体育全面需要和合理需要,如近期、现实的和长远稳定的需要,考虑不同年龄的学生生理、心理文化特点,还要考虑我国大多数技校体育教学的物质条件——体育场地器材的制约性,才可能使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由理论形态转化为现实的实践活动。过去数次颁发的体育教学大纲内容,在理论上可能是理想和完美的,但在不少技校里却未能很好实施,缺乏基本的物质条件便是一个主要原因。

1.4、在体育教学设计上,要从“教师中心”转向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锻炼、激发学习智慧与能力的角度,来考虑和设计教学过程;而不是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容器”或“练习机器”去安排教学。要从重视教材内容的逻辑联系为主,转向以学生认识体育教材内容的规律特点为主来安排教学环节与步骤,而不是教师的纯粹的“传授组织”教材、“指使”学生的活动。还要从过去的较统一死板的规范体育课结构模式,向较为多样化、灵活化、实效性、人格化的方向转变。更需要从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条件出发,创造出不同特色且体现素质教育功效的体育课结构模式。基本结构依然存在,但不再是千课一律、千人一面,需要“改头换面”、“微观搞活”,促使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形式多变,易于学生所接受。

1.5、在体育教学评价上,要从素质教育内涵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体系出发,设计考评体育教学质量成果的指标体系、质量标准与考核方法体系。素质教育不是取消考试,体育课也不能变成“练练玩玩”,关键是要解决评价体育教学质量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要从单一的评价视角转向多角度的综合质量评价。要从教育评价出发,不但看学生在体育课上达到的绝对水平成绩,更要重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幅度与努力求知程度;既要考评体育知识技能学习成果,又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发展和体育能力培养;既要考虑显著的学习锻炼结果,又要重视其在心理、道德、价值观、学习态度、创造能力、学习能力上的培养,促使学生的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全面发展。

2、素质教育的特征及其对技校体育教学的要求

2.1、基础性。素质教育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基础教育,但基础教育必定是素质教育。基础教育必须为学生的成长打好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终身学习的基础,走向社会的基础。根据这一特征,要求体育教学要为学生将来打下良好体质基础,要使学生懂得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掌握好体育基础知识和技术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自觉锻炼习惯,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2.2、全面性。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这就要求学校体育应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质,同时还促进学生思想品质和文化素养的提高。体育教学中要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首先在选择教材内容上应从全面性和发展性出发,结合学生和学校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全面需要和合理需要,还要考虑不同年龄的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处理好普及与提高、全面与重点、选择与必修、趣味与实效,注重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体育文化素养。在全面提高体育素质的同时,还要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生活劳动素质的提高。

2.3、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素质教育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的教育,又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素质教育这一特征,要求学校体育要改革压抑学生身心发展的学校体育思想、内容和方法,克服重“教”轻“学”的教学方法。注重加强学生个体学习的参与度,注重发展学生的潜能,强调发展学生个性,强调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的进行学习。这就要求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由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转变,体育教学方法手段应是在教师指导、启发诱导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想练结合,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比如,在各种体育竞赛活动中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多让学生自己组织开展比赛,让他们充分发挥各自聪明才智。在体育教学中的复习技术活动、游戏和技术性不高的活动,一般都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让学生自发组合,自主练习,这有利于发挥学生潜力,促进个性发展,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沟通学生之间情感,增进了学生团结友谊。

3、结束语:未来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要培养学生既有崇高的理想,又有丰富的知识,健强的体魄和较好的动手能力,才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因此,在技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实施素质教育,认真切实抓好体育教学每个环节,使体育教学更好地为全面发展技校学生素质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斌、王东桥,学校体育与意志品质的培养,中国学校体育,2001.05P65

2.孙汉香、罗生军,高校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中国学校体育,2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