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效果研究

吴金华

吴金华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甘肃武威733299)

【摘要】目的:探讨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应用黄体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妇产科选取82例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保胎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黄体酮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保胎成功率为97.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1%(P<0.05);观察组的阴道流血停止时间与腹痛症状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β-HCG均获得明显提高,并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体酮用于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安全可靠,能够提高保胎成功率,促进临床症状的消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先兆流产;黄体功能不全;黄体酮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1-0107-02

先兆流产是一种常见的妊娠早期并发症,孕28周以前患病率约为15%~40%[1]。黄体功能不全是导致孕妇先兆流产的主要原因,常表现为下腹疼痛以及阴道不规则流血,如不及时治疗将危及胎儿安全[2]。针对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我院应用黄体酮口服治疗,获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82例,均经临床症状检查、B超检查等确诊,静脉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检测呈阳性,且血清孕酮水平在15nmol/L以下。排除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内分泌系统及血液系统疾病者,合并慢性代谢性疾病、重要脏器疾病(心、脑、肝、肾等)者。产妇及其家属均自愿且知情,并且签署了书面的知情同意书。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年龄22~38岁,平均(28.01±3.49)岁;体重53~65kg,平均(60.02±2.41)kg;孕周6~11周,平均(8.41±1.92)周。对照组41例,年龄22~35岁,平均(27.691±3.56)岁;体重54~69kg,平均(61.23±2.55)kg;孕5~11周,平均(8.191±1.68)周。两组在年龄、体重以及孕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予以卧床休息,休息时取左侧卧位,鼓励患者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严禁性生活。对照组予以保胎灵胶囊口服,3粒/次,3次/d。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黄体酮胶囊口服,100mg/次,2次/d。两组治疗期间均予以维生素复合胶囊口服,出血时间较长者予以抗感染药物预防感染。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阴道流血停止时间与腹痛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于治疗前几治疗1个月后,测定患者的外周血β-HCG水平;统计两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疗效标准

保胎成功:用药后阴道出血减少或消失,腹痛、血性白带等症状消退,孕酮水平达到正常妊娠水平,经B超复查显示胚胎存活,且继续妊娠1个月内未见反复先兆流产征象发作。保胎失败:给药后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不明显或者加重,最终以流产结局。

1.5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

2.4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3例胃肠道不适,1例乳房胀痛,不良反应率为9.76%。对照组2例胃肠道不适,不良反应率为4.88%。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黄体功能不全是导致流产或不孕的常见原因,主要是指卵巢排卵以后未形成黄体而导致孕激素分泌不足,进而导致受精卵着床受阻的现象。在正常妊娠状况下,卵巢黄体分泌出足量的孕酮,能够促进增生期子宫内膜尽快过渡至分泌期,从而起到降低子宫平滑肌敏感性以及抑制子宫收缩等作用,进而促进胚胎的置入、保护胚胎[3]。在妊娠12周以后,黄体可自然萎缩,转而由胎盘合成和释放孕酮,以维持妊娠期母体及胎儿需求。但在妊娠12周以前特别是在7周以前,母体孕酮含量直接影响着胎儿的生长发育[4]。在该阶段,如果出现黄体功能不全,即可造成内源性孕酮分泌不足,继而表现为子宫平滑肌的兴奋性降低,继而影响胚胎植入以及妊娠维持,故可诱发先兆流产。

临床研究表明,在妊娠早期,积极补充黄体酮对于维持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具有维持妊娠的作用。黄体酮属于人工合成孕激素制剂,能够确保子宫供氧供血充足,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有利于孕卵的着床。同时,黄体酮能够降低子宫所具有的易激惹性,有效抑制淋巴细胞等的增生,进而促进体内糖原蓄积以及子宫蜕膜生长,维护胎儿生长发育,并有利于降低新生儿并发症[1]。黄体酮主要有针剂和口服制剂两类,但传统针剂经肌肉注射可能存在局部红肿、疼痛或形成硬结等,部分孕妇的接受度较低[3]。曹大好等[4]研究显示,对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应用黄体酮胶丸口服,保胎成功率可达90.00%。本研究中,观察组应用黄体酮口服治疗,保胎成功率为97.56%,较对照组常规保胎治疗的75.61%明显提高,且阴道流血停止时间与腹痛症状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此外,观察组治疗后血β-HCG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提高,而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并无明显增加,与王桂兴等[5]报道相似。

综上所述,对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者应用黄体酮口服治疗疗效确切,能够促进临床症状的消退,提高保胎成功率,且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应建波,吴国华.地屈孕酮与黄体酮胶丸治疗先兆流产的疗效比较[J].中国药业,2011,20(15):74-74.

[2]邹雪荣,丁虹.黄体酮胶丸保胎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先兆流产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2):25-27.

[3]曾金团.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21):150-151.

[4]曹大好.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4):114-115.

[5]王桂兴.探讨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J].北方药学,2015,(7):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