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药理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在药理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苏云淑胡琳吴金美

苏云淑胡琳吴金美(河池市卫生学校广西河池547021)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16-0010-02

【摘要】任何教材都蕴藏德育素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既有必要又有可能。学生的德育课不仅要靠德育教师,还要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于授业中传道的独特优势。这是社会赋予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应尽的义务。

【关键词】药理学德育提取和渗透

我国教育家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自古以来,传道被列为教育的首位,因此,任何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必须充分挖掘专业课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药理学是医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蕴藏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只要善于挖掘与渗透,可以使药理学很好的发挥其德育功能。现就笔者在十多年教学中的一些初步探索,谈几点体会。

1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养民族精神

药理学中的爱国主义素材非常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在药理学教学中多次渗透。如在绪论中可介绍:公元一世纪前后我国最早的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是世界上最早的药物学之一;唐代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药典;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译成日、法、朝、德、英、俄、拉丁等文本,受到医药界的广泛重视;1965年我国人工合成胰岛素的成功,受到了世界科学界的高度重视等等这些素材,可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再如我国现代药理学奠基人、著名药理学家张昌绍的爱国故事,可作为培养民族精神的生动素材,在讲授传出神经系统药、中枢神经系统药和抗寄生虫病药等章节中巧妙渗透,有助于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促使学生树立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

2理论联系实际,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在教学过程中将药理学知识与临床实际、与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结合起来,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如在讲授“影响药物作用的心理因素”时,特别强调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和暗示作用对药物效应的影响:如治疗头痛、心绞痛、高血压等疾病,心理疗效可达30-65%,可见良好的医患、护患沟通对消除初入院患者的焦虑和恐惧,争取配合诊疗的重要性;心药相加效方佳。因此,医护人员必须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医患(或护患)关系,积极主动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改善服务态度,关心和鼓励病人战胜疾病,使之获得更好的疗效。又如在讲授“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时,强调青霉素所至的过敏性休克来势凶猛,病情凶险,如果抢救不及时病人会在瞬间死亡。通过启发,促使学生树立起急病人之所急以及争分夺秒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药理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了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

3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协作精神

药理学的动物实验是一幅幅活生生的德育素材,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协作精神。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从树立“进入实验室就是进入手术室”、“实验动物就是有情感,受法律和各种社会规范保护的人”等理念开始,要求学生端正学生态度,严肃认真的对待实验。笔者在每一次实验前要求学生事先写好实验操作步骤,评估各项操作技术的难度;实验的过程中特别强调各小组成员的分工协作和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实验结束后注重总结讨论,强调学生必须尊重事实,不能随意撰改实验数据,不仅重视正常结果的讨论,更要重视失败之处甚至“医疗事故”的讨论。讨论时让各小组先自行分析各种实验现象出现的原因、推理出实验的结论;教师在小结时注重失败之处的分析,尤其强调医护工作中的微小疏忽会给患者造成的无可挽回的损失或痛苦。如在“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的实验,实验前要求学生评估家兔的捉拿法、肌注、静注给药法和翻正反射方法的操作要领;实验中要求学生爱护动物,捉拿家兔必须轻拿轻放,观察翻正反射的动作必须轻柔,给药过程中要求一人固定动物一人给药,其他人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静脉给药后动物出现惊厥后必须立即抢救。实验讨论时特别注重静脉给药动物出现惊厥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案例分析。这种方式教学的结果,一学期下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并保持了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4渗透唯物辩证法

药理学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和内容,适当的挖掘并在教学中灵活渗透,可弥补或充实德育课的不足,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4.1渗透质量互变规律

以“绪论”为例,在药物的量效关系中,药物剂量太小无法产生药物效应,剂量必须达到阈剂量引起药物效应,体现了事物的质变规律;在一定的范围内,药物的效应与剂量成正比,体现了事物的量变规律;超过一定剂量,就会发生毒性反应甚至死亡,又体现了事物的质变规律。以质量互变规律为指导,要求学生学习和工作中要掌握适度的原则,既要重视量的积累,注意事物细小的变化,不可揠苗助长急于求成,对于消极因素,要防微杜渐;同时又要根据事物的发展进程,不失时机地促使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教学中可多数典型疾病的联合用药方案作为提取和渗透的质量互变规律的素材,指导学生分析和运用。

4.2渗透对立统一的规律

以“药物作用的两重性”为例。药物是一把双刃剑,在防治疾病时既可产生对人体有利的防治作用,又可引起对人体不利的不良反应,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是相对的,在特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体现了矛盾的交换律;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医务人员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合理用药,充分发挥药物的防治作用,防止或避免其不良现象反应的发生,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再如临床药物治疗时所遵循的“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的原则,体现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又如“药物的选择作用和普遍细胞作用”,很多药物在小剂量时选择性高而随着剂量的加大作用范围不断增大,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与矛盾普遍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如此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处理药理学中的各种问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

4.3渗透否定规律

药理学中每一类药物的发展过程都是运用否定规律的良好素材。如抗生素类药物:天然青霉素高效、低毒、价廉,可是却窄谱、不能口服、易耐药、有过敏反应;为了克服这些缺点,科学们合成出了半合成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但它们仍然具有过敏反应的不良反应;为了克服过敏反应这个缺点,科学们先后合成了氨基糖甘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等一系列抗生素。这些抗生素有着各自的适应症,在历史的舞台发挥着防病治病的作用。笔者在教学中提炼出辩证否定观和否定之否定观等辩证思想,指导学生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充分考虑事物存在的条件,既要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又要在否定中看到肯定。既不能肯定一切,又不能否定一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有利于个人成长和成才的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不断在“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中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5教育学生珍惜生命,拒绝毒品

吗啡是镇痛药的代表药,有着强大的镇痛作用,可是反复应用会产生躯体依赖性,故属于麻醉药品的管理范畴。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从它的来源开始讲解,在讲完它的作用和用途之后,重点说明它的副作用-躯体依赖性与与吸毒者戒断症状的联系:如从它的副作用联系到毒品对人体的危害。吗啡用药时有飘飘然的欣快感,连用1-2周就可产生依赖性,一旦停药则出现兴奋、失眠、肌肉震颤、疼痛、流泪、流涕、腹痛、腹泻、虚脱和意识丧失等戒断症状;正是这些戒断症状迫使吸毒者不择手段去获取毒品,严重地危害了吸毒者本人的身体健康、家庭生活以及社会治安,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毒品的危害。又如从它的副作用联系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正是毒品鸦片使我们国家落后的一百多年,激起学生对毒品的憎恶感,从思想上自觉地远离毒品,并主动向他人宣教。这样学生在掌握药理学知识的同时,还受到了一次生动有效的禁毒教育,加深了学生对禁毒斗争的认识和其深远意义的理解,诱导学生学会珍惜生命,拒绝毒品。

总之,药理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教师应树立传道授业的思想,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提炼出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对学生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有机地进行医德情感教育,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医护人才。

参考文献

[1]封永昌.生理学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提取和渗透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5)79-80.

[2]白宝刚.免疫学基础与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卫生职业教育,2006,23(6)101.